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案例分析题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分量案例分析题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占有很大分量(根据不同的年份或地区,大约占到30分左右),是令考生望而生畏的题型。为什么会令考生望而生畏呢?这类题目牵涉到理论、实践和应用等问题。尤其是让一个从未接触过教育的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某一特定的教育案例的能力,往往无从下手。怎么办呢?一、认识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案例: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情景故事、实例、片段、事件等等。案例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具有典型性,能非常有代表地反映我们目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第二、具有针对性,能有机地反映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第三、具有思维梯度,能结合问题串,把教育实践中具有普遍性、特殊性、代表性等问题由浅入深呈现出来,帮助我们有梯度地、层层深入地剖析与认识教育规律。第四、具有思维深度,能激发不同层次的探究欲,以培养广大教师的探究能力,提高组织与创新能力。二、案例分析题的基本构成叙述型、片段型、比较型、图表性、漫画型等。三、案例分析题基本特征每个案例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常与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教育管理活动等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相关。具体体现:①、典型性②、启发性③、客观性总体方法1、掌握原理2、运用原理分析案例四、案例分析题的类型案例一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分析: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本案例涉及哪些原理?怎么思考?从关键词、中心句看案例的原理关键词:教师操作错误解释错误关键忽略了¡°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的学生观中心句:评价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组织语言写答案对?完全认同?不妥;错?对这位老师的做法,我们要进行分析错在哪里,违背了哪些原则或理念,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套话也是本事)答案要点:该教师的处理方法是错误的。教学死板,注重结论。忽略了¡°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的学生观。把对知识的探究权还给学生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未得到发挥。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2.分析决策型即案例分析试题只介绍某一待解决的问题,由大家去分析并提出对策。这类试题能有效地检测考生对组织管理原理的认知度以及决策的能力。案例二一个三岁半的小孩口吃,说话结结巴巴,尤其是在人多的时候更加明显。他的父母不断地纠正他,提醒他,可是效果不佳,有时候批评他,甚至吓唬他。现在这孩子越来越沉默了,他的父母真的没有办法了。希望你能就这件事说出孩子口吃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分析:原因:口吃多发生在内向型性格、自闭型性格、少言寡语型性格的儿童中。这类儿童一般不善与人交流或者恐惧与人交流。有点儿童会因为口吃而产生自卑感,更不愿意与人交流,为此,采用纠正、提醒、批评、吓唬等方法一般是不会收到什么效果的,甚至会加重其口吃程度。解决方法:1.教育者需要尊重和注意对这类儿童进行完全人格教育。2.教育必须遵循科学的规律及方法,纠正口吃教育更需要如此。①要因材施教。②要循序渐进。③要注意而不是提醒,要鼓励而不是批评、正负迁移、体罚与惩戒、发展性评价。④遵循教育合力的原则。教育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实施的行为。3.方案设计型即通过案例所给出的环境、条件和可供使用的资源,要求考生运用自身的才智,提出具体的确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或者实施方案,以检测考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管理水平。案例三:一名学生从地震灾区过来。他的性格忧郁自卑,带他的老师和同学非常关心她,所有的学习用品都给他准备齐全,但是这名学生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自卑。如果你是带他的教师,如何给予这位学生最需要的帮助。本案例涉及哪些原理?怎么思考?从关键词、中心句看案例的原理关键词:学生经受过较大刺激性格忧郁自卑老师同学非常关心她没有改变中心句:如果你是带他的教师,如何给予这位学生最需要的帮助?分析:1、新理念教育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的方向性原则。对于这名灾区学生,作为教师最紧急的要务就是鼓励他与人交流,逐步完善他的性格,使他向积极的人生观与优秀的个性品质方面发展。2、新理念教育倡导教育民主,即平等对待与尊重每一位学生。作为教师不能过分地关爱这位灾区学生,应该把他看成一名与其他学生一样的学生,不要让他时刻记得自己来自灾区。3、新理念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应该倡导其他学生一起帮助这名灾区学生,使他快速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让他真切感受到自己就是这集体中的一员。4、新理念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品质。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宽容,学会感恩,学会珍爱自然、珍爱生命。5、新理念教育倡导赏识教育、愉快教育、鼓励教育。我们应该多鼓励这位学生,使他在这一集体中体验的学习与生活快乐,更应该多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及优秀的个性品质,强化这一闪光点或个性品质,使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完善自己的人格。6、教育需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改变这名学生的现状需要时间,需要教师耐心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他的心理问题。答案要点:1、鼓励她融入集体,与人交流,培养积极的人生观。2、关爱自然,学会宽容,学会感恩,学会珍爱自然、珍爱生命。3、鼓励这位学生,使他在集体中体验学习与生活的快乐,多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及优秀的个性品质,强化这一闪光点或个性品质,使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完善自己的人格。4、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用时间和耐心,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他的心理问题。五、解答案例分析题的策略⑴、整体阅读,提取信息;⑵、针对信息,正确判断;⑶、联系理论,对号入座;⑷、针对要点,具体分析;⑸、语言表述,全面准确。案例四: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⑴整体阅读,提取信息;通过案例,可得知此案例展现的是由于传统的评价方式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诋毁谩骂,给学生心灵造成创伤,并且老师违背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使学生经常处于沮丧、自卑、忧郁之中,不利于学生的成长。⑵、针对信息,正确判断;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教育评价“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教育价值的核心理念,忽略了发现并发挥学生优势的的“发展性原则”,所以是错误的。⑶、联系理论,对号入座;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⑷、针对要点,具体分析;①、该教师违背了“客观性”评价原则,不能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价值,太多地或掺杂了主观臆断和个人感情从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背离了“科学性”评价原则,没有真正做到全面、客观、公正,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教学效果的提高。⑸、语言表述,全面准确。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存在很大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明显地暴露出了现行评价制度的弊端。【结合前面(3)中罗列的理论依据圆满作答】六、案例分析题的解题步骤和技巧审清题意、抓住规律、理论对号、准确答题。⑴、审题。抓住关键字词,有目的、看问题、读题干、找规律。⑵、析题。看案例涉及到的知识点,判断题型、圈定范围、抓住重点,全面考虑、理清思路、综合分析。⑶、答题。组织答案,判断准确、言简意赅。教育理论、专业语言,分析说理。⑷、复查。七、分类型列举有关理论点㈠、教育学案例①、我国目前的主要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重点)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接。4、启发性原则(重点)要求:强调目的;抓住重难点;设置问题,启发思维;培养良好思维方法。要求:目的性学习;抓关键;设置问题情境;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重点)②、德育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导向性)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因材施教)3、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重点)8、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9、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③、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理教育2、榜样示范3、实际锻炼4、陶冶教育5、指导自我教育6、品德评价案例: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可能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答案参考: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案例: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
本文标题: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0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