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案例分析钢企供风作业区生产管理及设备运行
案例分析钢企供风作业区生产管理及设备运行一、前言作业区含一座高炉鼓风机站、5座集中空压机站和6个集中换热站。区域内的生产设备以供冷风、供压缩空气、供热为主。三个区域内的生产从能源消耗和能量转换的角度来说具有同一性,因此设在一个区域管理是符合专业管理和生产管理的范畴。二、对高炉鼓风区域生产管理及设备运行特性的认识高炉鼓风机站由于其用户源是炼铁高炉,属于特级用户,因此风机的生产运行管理,应以严格执行联系制度为前提条件,精准操作零失误为基本要求,稳定工艺参数运行为根本目的,优化操作模式提高单机效率、减少电能消耗、确保稳定送风是最终目标。风机生产管理的基础是管理者要熟练掌控风机运行特性曲线。做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或操作者,只有熟悉和理解了特性曲线才能管理好、运行好、维护好风机。特性曲线简单说,分3区8线。3区即:阻塞区、喘振区、工作区。8线即:等压线、等流量线、等功率线、等效率线、静叶角度线、防喘线、喘振线和阻塞线。风机的运行特点是:开机检查要到位,平稳起机是前提,加减载荷要平缓,工况运行要匹配,监控分析很重要,防喘、防塞是要点,保护机器是关键。风机的设备特点是:智能化高,保护性强,公辅设备多,油系统、水系统、工艺连锁逻辑关系相对复杂。风机的操作模式有:①手动操作;②定量操作。手动操作灵活多变,节电高效;定量操作(定风压、定风量)省心省力,能耗偏高。风机在定量操作中,虽可导入自动模式,但做为操管人员需牢记2图、8线、1平衡点。2图指定风量和定风压的调节图;8线指调节过程中的特性匹配线,定风量4条线(管网阻力线上、下移动,静叶线右、左移动),定风压4条线(管网阻力线左、右移动,静叶线下、上移动)。1平衡点指风机出口流量与管网流量相等,出口压力与管阻压力相等即两条特性线的交点。熟练掌握了2图8线1平衡,操作工就能准确的理解风机负荷加减的操控要领。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更能驾轻就熟的进行定量操作。除了日常的常规操作外,衡量操作人员一个重要的操控技能就是和车解列。高炉检修前后往往需要机组的互备互用,因此和车解列在多机、多炉的生产运行中将频繁操作。一个操作班组能否驾驭好双机并网运行,能体现操作工和操作班组人员间紧密配合,更能体现操作工对风机特性曲线理解的深浅度。因此加强对操作人员日常的技术实操训练和理论学习是管理好风机工作的基础。只有站内每名操作工在和车解列中做到了风量波动不超过50Nm3/min、风压波动不超过0.005MPa,才能稳定工艺,稳定送风。由于AV100-17风机属于电力拖动装备,因此风机的跳机故障往往除了工艺性跳机还受到电力控制系统的影响,出于对设备的保护常会出现紧急性跳机,因此在跳机发生时,要求操作人员能对事故作出瞬间正确的判断,在保护设备的同时,快速精准的投入拨风装置,维持好高炉的风量和风压,避免高炉灌渣。通过以上对风机区域设备及生产特性的认识,做为一名区域负责人,如何做好日常的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以下管理思路。、运用庖丁解牛的管理思路,要求操控人员全面掌握设备的运行特性,深入到设备工艺的每一个部件中去,理解掌控所有监控和逻辑点的目的和意义,消化设备的核心技术,提高操控水平,做到操做零失误。2、与设备室、技术处全面深入的开展风机本体及外围设备的稳定性保障工作。管理好本体设备的同时注重内外兼修的原则。如做好风机主送风门、逆止门、配风阀的日常管理及检修维护工作。彻底解决因外围设备而影响送风事故的发生。3、与电气专业深入开展风机高低压电力设备的管理运行模式,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固化方案,形成预案。4、做好大型风机的年检年修工作,向设备室专员,提供可靠的设备运行状况表,做到一次年检或年修彻底解决设备的隐患和运行问题,提供设备的完备度和稳定度。5、与国内著名风机制造商,深入开展大型转动设备节能运行方式的管理与改造工作,并结合炼铁的送风要求,细化操控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风机电力消耗。三、空压机站区域生产管理及设备运行特性的认识空压机共分5个集中式站所,属于分散广、面向全公司各道工序的生产单元。1、目前空压机站突出的设备故障主要有:①空压机超负荷运行;②空压机本体中间冷却器和干燥装置末级冷却器冷却效果不佳;③站内冷却循环水量及冷却塔设计裕度偏小;④压缩机级间温度高,易跳机;⑤夏季湿度增大,干空气量缩水,总体外送气量与需求矛盾大,无备机;⑥管网系统运行压力偏高,压缩机能耗高;⑦干燥装置露点温度不稳定;⑧设备核心部件、电机、电气元件近年来故障频发。、管理中突出的问题主要有:①操控人员的操控水平和理论知识不足,操控、监机认识不到位,不科学;②操控者设备管理涉入的深度不够;③缺乏工艺深入、深挖技术的责任心;④被动的管理设备和运行。3、对当前设备突出问题的认识和思考:①复盛空压机为美国人设计,从设计和优化的角度看,设计本身没问题。但该机型过于追求高压缩比、轻型化、配备电机功率安全裕度偏低,对压缩过程的温度控制要求过于苛刻。该机型三级排气温度要求不高于90度,比同款其他厂商的空压机排气温度均低20-30度。英格索兰、阿特拉斯、寿力、韩国三星等国外大品牌同款空压机三级排气温度一般在110-120度之间。复盛机组对中间冷却器的冷却效率要求高。对冷却水质和冷却循环塔的冷却效果要求苛刻。只有将一级和二级出口温度降下来,才会有高的压缩比和较低的排气温度。因此该机组在京唐运行中,经常会出现级间温度高,机组频繁跳机。②由于复盛机组设计中,将中间冷却器的冷却效率设计的很高,冷却循环水量却不大。复盛机组冷却循环水单机设计量在100-120吨,而国外其他品牌机组冷却水量一般在130-160吨之间,因此在设备运行初期复盛机组往往效率很高,功率消耗小,随着运行时间变长,级间冷却器结垢、管壁腐蚀,冷却循环水量下降、冷却面积减小,造成机组跳机事件频繁发生。③复盛公司设计中,空压机的叶轮连接方式与国外其他厂商不同,目的是同样的压缩比,减小轴功率消耗。复盛机组一级低速端单叶轮,二三级叶轮放在了同轴的高速端,因此压比升高的很快,机组在选配电机时可以相对变小。与同款机组相比,复盛机组功率为1604kWh,而其他国外同款机组电机配选功率为1710kWh左右。所以在夏季运行时由于空气冷却效果不佳,含湿度高,往往电机超负荷运行,造成电机进线绝压老化,易出电气事故。④空压机余热再生装置干燥剂的加热温度为110度,冷吹温度为40度以下。由于复盛机组排气温度只有90度,进入干燥装置后需电加热器辅助加热,温度才能达到再生气的110度加热要求。若电加热器失效,末级冷却器的冷却效果不佳,长期运行导致干燥剂失效,无法保障空气出口的露点温度要求。⑤基于以上分析,空压机站的突出问题一步分是机组的设计问题,另一部分就是管理者和操控者的认识问题。4、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①空压机本体设计已定型的问题不再考虑。需考虑的是与设计院沟通对冷却循环水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对部分中间冷却器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提供冷却器的冷却效率,降低级间温度。只有解决了冷却问题,空压机的其他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②与设备工程处结合,设定保护电流值,控制过载问题,解决电气器件过热,避免事故发生。③下大功夫培训站内的操控人员,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被动的看护机器。使操控者深入工艺中的要点,提高技术管理、操控管理、设备管理的综合能力。④摸清用户、管网改造,实现真正的降压运行,解决供需突出矛盾。四、换热站区域的生产管理换热站区域的设备运行属于季节性的运行管理工作。通过近几年换热站所的运行来看,站所内部的设备运行问题,并不是很多。主要因为其间断性运行,检修时间长,设备总体负荷不大,因此换热站的管理工作,在于节能工作如何开展。开展节能工作的思路:①换热站的动力消耗主要是泵体的运行消耗。优化高温、低温循环水泵、补水泵、冷冻水泵的运行方式、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②分清夏季和冬季设备运行特性,通过调节送出口高温水、低温水、冷冻水的温度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③优化内部工艺,控制好蒸汽消耗,减少热损和冷损。五、通过对该区域内的生产管理模式及设备运行特性的全面剖析和深度思考,提出如下系统解决方案。1、加大对操控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分解制定全年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使培训不走过程、注重实用性。通过培训,培养综合性操控人员。采取培训积分淘汰制,用培训推动技能的提高,从而解决操控零失误。2、明确每月的生产经营指标,将指标摊派到每位操控人员的日常生产中,实现指标与效益挂钩。做到人人清楚指标,人人管理指标,人人落实指标的目的,进而推动全区域的指标完成工作。3、加大劳动纪律、文明生产、工艺提升、6S管理、样板站所的各项精品工作。4、在全区域内开展、设备、工艺、技术、操控,四度一体的人员管理模式。即本站的操控人员要满足对本站所内的设备熟悉度、工艺理解度、技术完善度、操控稳定度的要求。根据四度要求对操控者进行季度性的量化考核。通过一到两年时间大踏步的提高人员四度水平。全面开展换岗制。通过培训,换热站与空压机站的操作工交换岗位,互换互通,空压机站与高炉风机操作工,互换互通。以空压机站为人才交换中心,最终实现换热站、空压机站、高炉鼓风机机站的操控人员均能轮岗操控。
本文标题:案例分析钢企供风作业区生产管理及设备运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0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