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PPT168)(1)
第一部分: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第一部分:商业银行信用管理(12学时)第二部分:信用政策与市场策略(30学时)第三部分:信用管理工具(9学时)主要参考书籍:1、《信用政策与市场策略》,石晓军、陈殿左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2、《金融机构信用管理》,赵晓菊、柳永明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3、《突破信用危机》,谢旭主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第一节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二节商业银行企业贷款的管理第三节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的管理第四节内部评级制度第五节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相关法律第一节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主要内容银行是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承担各种各样的风险来获取风险回报的。银行风险划分:系统风险:指与系统因素相关的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系统风险无法分散。对于银行来说,利率水平变化和货币相对价值变化是最大的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交易对手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信用风险涵义:指交易对象无力履约而给交易另一方带来损失的风险。对于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广义上包括:资产业务中的借款人不按时还本付息;负债业务中的存款人大量提前取款;表外业务中的交易对手违约引致或有负债转化为表内负债。狭义专指信贷风险。原因:一般原因分析:一,债务人主观上没有偿债意愿。二,债务人客观上没有偿债能力或客观条件使债权人持有的信用工具价格下跌。如受未预期的利率和汇率变动、未预期的通货膨胀、资金使用不当等因素影响。经济学分析:信息不对称。合约签订前,逆向选择;合约签订后,道德风险。一、对存款人违约引起的信用风险的管理由于存款人违约引起的风险主要是指源于对银行稳定性的怀疑而集体挤兑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出现重大的问题,即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就是资金危机风险。(一)成因1、一般情况下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由各种存款和其他借入资金构成。其中大部分存款和借入资金是短期的,但银行的资金运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长期贷款。也就是说,大量的短期负债资金(如活期存款等)被投放于成熟期较长的贷款或其他投资。这种“借短贷长”所引起的资产与负债成熟期的不匹配,导致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对流动性造成影响的因素:(1)每周的周末及每月的月初等特殊时间将有大量的现金净流出。(2)金融市场的日益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层出不穷使投资者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投资途径和投资方式,银行客户的行为会随着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市场利率提高和国债发行时都会有一部分存款被提取。(3)消费者投资偏好的改变,如提取存款购买不动产、汽车、耐用消费品或基金、保险、债券、股票等,也会影响银行存款的稳定性。(4)银行业内的竞争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某家银行推出了新的存款业务配合以其他的个人理财产品吸引了大量客户转移资金。在国外,许多银行都有一定数量的核心存款(即银行的忠诚客户所提供的相对稳定的存款)在一般情况下,各银行的营业部经理可以预测到每个营业日的存款净流失额的概率分布。。在美国,总的情况是:拥有核心存款和少部分购入资金的大多数美国银行,其存款都相对比较稳定,特别是当期存款有联邦保险时,存款意外流失机会不大。对于中国银行来说,如何保留一定数量的忠诚客户和核心存款是必须面对的问题。2、非正常状态下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非正常状态下突发性银行存款大量流失对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造成的冲击极具破坏力。主要原因:第一,银行的债权人(个人储户和机构、企业存款人)突然担心银行的偿付能力;第二,其他银行的支付危机引起的波及整个银行业的“传染效应”。突发性的存款流失一般都是重大政治或金融事件的产物,例如政变、战争。解放前的中国就曾经因为日本的入侵而爆发大规模的挤兑,在随后的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银行也因为南京国民政府的摇摇欲坠而遭受挤兑。在和平时期,突发性的经济事件或金融危机也会引起人们的恐慌挤兑。20世纪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就有大量的银行由于突发性的存款流失而濒临破产,并最终对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银行保持流动性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银行自己在资产负债表中“存储”流动性,另一途径就是直接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流动性。存储流动性就是保留一定的现金资产和信誉好、流动性强、易变现的证券,如政策短期债券等。当需要流动性时就出售这些证券,这种方法被称为资产管理。购买流动性主要是指通过在金融市场拆借资金、发行存款证、发行票据、发行证券等来筹措资金,弥补流动性不足,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负债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方式的选择:一般来说,较小的银行或欠发达的银行多依赖于对资产进行管理。这些银行在货币市场上的筹资能力有限,因而它的资产期限结构应能够反映出存款和贷款的期限结构,它需要持有一定高质量的流动性资产。这些银行通常会把从其他机构获得的授信承诺额度作为预防紧急情况的备用融资渠道。。市场份额较大的银行一般倾向于依靠负债管理。大银行必要时可以通过货币市场大规模地筹资,因而它总是尽可能少地持有流动性较高但收益率较低的资产。对负债进行管理主要包括扩大融资渠道、促进融资渠道多样化以及确定各融资渠道的具体融资规模等。。除了技术层面上的管理,国外的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客户忠诚度的培养,培养对于本银行有强烈认同感的稳定客户群对于减少由于客户流失而导致的流动性危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同时,对于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而言,一个成熟稳定的市场和科学理性的监管队伍,对于树立广大投资者和储户的信心,稳定市场的运营,从根本上减少金融恐慌带来的流动性危机十分重要。。二、对借款人违约引起的信用风险的管理指在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中,由于事先无法准确预料的因素影响,使银行贷款资金遭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它主要表现为贷款到期不能按期收回和贷款的贬值。(一)信贷风险的成因1、政府信用与银行信贷风险由于政企不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对信贷资金投向投量的掌握仍在很大程度受到政府的左右,政府严重干涉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成为国有企业不良贷款的主要诱因。2、企业信用与银行信贷风险我国的企业大部分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转变而来的,经济主体产权关系不明晰,经营机制不健全形成了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企业对资金运用较少考虑效益和风险,造成资源低效使用和浪费;由于产权约束软化,使企。业负债约束软化,造成短期贷款长期化,长期贷款固定化,企业亏损以赖帐的方式转嫁给银行,形成信贷风险。3、银行内部控制与银行信贷风险目前,由于银行产权关系不明晰,责权利不统一,自身缺乏自我约束和风险防范机制,也直接导致了贷款风险的扩大。4、信用法规的不健全与银行信贷风险在我国,关于信用的法律还几乎是一片空白,使得信用管理这个系统工程缺乏必要的基础和保障,众多失信行为不能完整记录在案,经济主体缺乏对信贷资产的保护意识,使银行难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从而加大了信用风险。(二)信贷风险的管理指商业银行运用系统和科学的方法,对信贷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贷款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控制风险损失的发生,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控制信贷风险是信贷风险管理的核心和目的。控制信贷风险就是选择风险管理的各种工具并进行最优组合,以便有效地处置各种风险。在信贷管理中,控制信贷风险的对策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风险控制对策和风险财务处理对策。所谓风险控制对策就是对贷款风险进行回避、转嫁或分散等风险发生前的控制对策;所谓风险财务处理对策,主要是指风险自留、保险和补偿风险损失准备等,它是风险损失发生后的财务处理和经济补偿对策。回避风险就是指直接回避产生风险的事项和活动。回避风险能够将损失出现的概率控制到零,但风险回避方法有其局限性,因为风险与收益往往同时并存,有的贷款和投资项目风险大,收益也大,如果一味回避风险,势必会放弃许多信贷业务和投资业务,从而也将大大削弱银行的调节功能。因此,该方法应尽量少用。贷款风险分散和贷款风险转嫁是普遍采用的对策。贷款风险分散对策可采取如银团贷款、贷款对象多元化、贷款方式多元化等方式进行。贷款风险转嫁对策可通过担保、转包和保险等方式进行。控制信贷风险的主要措施和方法有:1、建立健全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和相互制约机制;2、实施资信调查评估制度,建立授信额度管理制度;3、坚持信贷资产的分散化策略;4、建立信贷资产风险转嫁机制;5、建立贷款风险保障制度;6、建立信贷资产监控考核制度。三、对表外业务客户违约引起的信用风险的管理(一)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以中介人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1、风险程度较低的中间业务(1)结算性中间业务。指银行为办理客户的债务关系而引起的货币收付业务。如票据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2)管理性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运用其自身的职能及经营管理和信息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而引起的有关业务。如代保管、代理理财服务、代理清偿服务以及现金管理服务等。(3)服务性中间业务。指银行为客户提供的咨询、评估、财务顾问、计算机服务等业务。它不以接受客户的全权委托为前提,而是银行的主动出售。2、风险度较高的中间业务(1)担保性中间业务。指由商业银行向客户出售信用,或为客户承担风险引起的有关业务。如担保业务、承诺业务、承兑信用证业务等。(2)融资性中间业务。指银行向客户提供的传统信贷以外的融资性服务。如信托投资和设备租赁等。(3)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指商业银行由于从事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各种交易而引起的业务。包括期货、期权、互换业务等。(二)结算业务信用风险的类别及表现形式1、开户时的信用风险多开户头、多拉存款等错误指导思想使银行对开户单位审核不严,使诈骗分子蒙骗过关,然后利用银行的信誉诈骗财物。同时,银行对营业执照、代码证书等身份证明文件真伪难辩也使银行为单位和个人开户存在风险。2、出售票据与结算凭证时的信用风险目前不少银行对开户单位购买支票、商业承兑汇票及结算凭证缺乏控制,少数单位恶意签发大量空头支票等诈骗财物。有些开户单位与银行断绝往来后,既不办理销户手续,也不缴回支票等票据及结算凭证,这也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以诈骗。3、结算业务操作时的信用风险如承兑银行忽视对承兑申请人的资格资信状况、商品购销合同的严格审查,使承兑的汇票不是建立在真实的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从而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银行承兑商业汇票时,没有要求申请人交纳保证金、提供质押、抵押等担保,造成到期票款无法收回时,倒逼银行放款;等等。(三)信用证业务的风险及防范1、信用证开证业务的信用风险及表现形式(1)免减保证金情况普遍(2)外贸公司多头开证2、通知业务的信用风险及管理辨别信用证的真伪3、议付业务中的主要问题及信用风险不符点单据有两类,一类是单据性不符点,另一类是非单据性不符点。后一类不符点不属于真正的不符点,但在国际业务中,经常会遇到国外开证行伙同进口商无理挑剔非单据性不符点。(四)信用卡业务的信用风险及管理1、持卡人信用风险(1)持卡人经济状况发生变化(2)持卡人与银行联系中断(3)个别持卡人谎报资信状况骗得信用卡(4)少数不法持卡人恶意透支2、不法分子冒用、诈骗风险(1)用偷盗、拾到或其它方法获得的信用卡,通过模仿持卡人签字、伪造身份证明等方法消费或取现。(2)与特约商户或取现网点的不法分子相勾结,通过更改挂失的卡号或过期卡的有效期,骗取货物或现金。(3)将伪造的信用卡投入流通领域,使特约商户当真卡接受。3、银行内部作弊风险(1)擅自偷打制信用卡,伪造或修改取现、记帐凭证,擅自超越限额授权,通过更改电脑资料手法非法提现或消费。(2)止付通知或授权信息传递不及时、不保密的风险。(五)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管理金融衍生产品是指其价值由其基础金融工具的价格变动而决定的一种金融合约。场内交易的衍生产品由于其交易对手是交易所,其信用风险通常要比场外交易小些。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等于其敞口头寸乘以交易对手爽约的可能性。控制信用风险,首先是测定和估算衍生产品的敞口头寸;其次,使用抵押、担保、信用证、保证金等方式来控制信用风险;再次,
本文标题:商业银行信用管理(PPT168)(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