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姓名:侯锐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张玉喜20070301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作者:侯锐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张超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界定的模型研究2005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探索,中国银行业经历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完全垄断,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兴起的过程,市场结构不断演变,竞争程度日渐提高。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处于转轨阶段的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外部政策干预、产权制度约束、垄断的市场结构和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等方面的问题,这进一步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在管理目标、管理手段和经营效率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有着较大的差距。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银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效率。商业银行效率的提升是降低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化解银行风险、提高银行竞争力、促进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因此,商业银行效率是经济金融理论和银行经营理论的未来研究重点之一。近年来,关于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国外学者大多沿着FarreI(1957)的思路,着重探讨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测度问题,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效率测度和影响因素研究方面。然而,很少学者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合理的理论界定和解释。因此,如何立足我国银行业面临的转轨经济环境,从理论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合理的理论界定和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测度,将是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未来研究方向之一,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1)本文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内涵界定、分类研究、实证测度及理论解释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效率内涵的界定和商业银行经营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商业银行效率的内涵。同时,进一步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现有分类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测度及理论解释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测度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回顾了相关经济学理论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理论解释。总体而言,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实证测度方面,很少学者深入和全面地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理论界定和解释。因此,如何立足我国银行业面临的转轨经济环境,对银行效率进行合理的理论界定和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测度,将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2)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管理角度来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理论界定。作为现代生产中的一种至关重要的生产力,管理将会实现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改善和经营效率的提升。而作为管理水平的衡量标准,商业银行效率对应着商业银行管理活动的绩效,即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处于转轨阶段的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在管理目标、管理手段和经营效率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在理论界定方面,为了完整地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刻画,非常有必要引入管理要素,重构商业银行的生产理论和效率理论。在对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活动剖析的基础上,从产出配置水平、投入配置及整合水平两个角度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进行合理的抽象和简化,重构商业银行的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引入管理层的目标效用函数对商业银行的一般经营管理决策进行了建模;同时从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建立了商业银行的最优经营管理决策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商业银行效率的界定模型。商业银行效率的理论界定模型表明,给定商业银行面临的固定投入要素、投入要素价格和产出价格等约束条件,商业银行效率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投入配置及整合水平的边际收益产出等于其边际要素成本,产出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提出的商业银行效率界定模型不但可以合理地对商业银行内存在的低效率现象进行理论解释,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可以籍此建立相应的实证模型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实证测度。(3)根据我国银行业的具体特征,引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并将不良贷款比率分解为与经营管理水平相关的内生不良贷款比率和与经营管理水平无关的外生不良贷款比率,重新构建了商业银行效率的界定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商业银行外生不良贷款的内部带动效应。理论分析表明,给定商业银行面临的固定投入要素、投入要素价格和产出价格等约束条件,外生不良贷款比率越大,则商业银行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所对应的产出规模和投入配置及整合水平越低,从而带动相应的内生不良贷款比率的增加。同时,并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了商业银行效率与投入配置及整合水平、产出决策之间的关系。(4)本章以转轨经济环境下的中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实证测度结果表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远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整体而言,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为0.438,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为O.959。进一步分别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效率测度,我们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效率差异,这说明产权问题并不是引起商业管理水平和效率差异的唯一原因,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运用财务指标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管理水平、产出配置水平、投入配置及整合水平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对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水平差异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商业银行效率与管理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其管理水平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进一步检验了本文提出的商业银行效率界定模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5)基于商业银行效率的界定模型,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产出配置效率和投入配置及整合效率进行实证测度研究,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出配置水平和投入配置及整合水平方面存在的差异。实证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投入配置及整合效率、产出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的差异。然而,与投入配置及整合效率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产出配置效率方面的差距则较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为了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效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加速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和规范的现代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效整合商业银行的业务产出;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以客户为中心,实施业务流程再造,进行银行组织重构;重塑银行的企业文化,增强银行内部凝聚力,改善银行形象。通过这些措施,在市场竞争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其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地发展。论文的主要创新点:1、引入管理要素,通过严密的理论推导构建了商业银行效率的界定模型。关于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国外学者大多侧重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测度研究,很少学者从理论角度给出一个完整的框架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理论解释和界定。因此,如何立足我国银行业面临的转轨经济环境,从理论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合理的理论界定和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测度,将是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未来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在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剖析的基础上,尝试在传统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内导入管理要素,从产出配置水平、投入配置及整合水平两个角度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进行合理的抽象和简化,重构商业银行的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引入管理层的目标效用函数对商业银行的一般经营管理决策进行了建模;同时从利润最大化角度,建立了商业银行的最优经营管理决策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商业银行效率的界定模型。该理论模型不仅可以合理地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理论解释,而且可以籍此建立实证模型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测度。2、根据我国经济转型期内银行业的特征,引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并进一步将不良贷款比率分解为内生不良贷款比率和外生不良贷款比率,重新构建了商业银行效率的界定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商业银行外生不良贷款的内部带动效应。理论分析表明,给定商业银行面临的约束条件,外生不良贷款比率越大,则商业银行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所对应的产出规模和投入配置及整合水平越低,从而带动相应的内生不良贷款比率的增加。3、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测度的方法相对单一,大多学者运用财务指标方法和非参数方法(主要是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方法)。考虑到财务指标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存在的缺陷,本文从利润角度出发,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以期更为全面、客观地测度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同时,运用财务指标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进行了评价,并进一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管理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考察。4、基于商业银行效率的理论界定模型,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产出配置效率和投入配置及整合效率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出配置水平和投入配置及整合水平方面存在的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投入配置及整合效率、产出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的差异。然而,与投入配置及整合效率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出配置效率方面的差距则较小。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2.期刊论文马琳洁.牛启春基于信用风险考虑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金融经济(理论版)2008,(11)本文利用包含和不包含信用风险的两组样本,运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对2000-2007年我国十四家商业银行X-效率值进行估算.结果显示:信用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测度存在较大影响,不考虑它们往往导致低估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经信用风险调整后的效率水平要高于调整前的效率水平,信用风险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效率水平都产生了影响,其中对股份制银行的影响最大.3.学位论文杨大强开放型经济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2009银行效率是银行综合竞争力的体现,银行效率反映了商业银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反映了银行对所有投入产出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即包括了各项财务报表可以看出的经营业绩,也包括了无法进行财务分析的经营结果。因此,银行效率是衡量银行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银行效率的高低反映了银行资源利用效果和整体经营状况,因此,对银行效率的分析本身成为衡量银行绩效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br 2008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促进了我国经济奇迹般地持续高速增长。在这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由注重“引进来”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转变,逐步形成了日益活跃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通过这一论述,可以看出开放型经济是与经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紧密相连的一个经济概念,是与封闭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加快,尤其是在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改革不断深入,资产质量不断优化,资产规模日益扩大。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银行业在“引进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外资银行的进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外资银行收购中资银行等。“引进来”战略的实施,对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产权结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国内银行实力的增强,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的步伐也有加快趋势,许多商业银行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开始加快国际化步伐,海外并购活动日益增加,国内银行在海外的影响力逐步增强。此外,随着2006年12月11日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外资金融机构与国内银行已经在完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时代已经到来,外资正在加紧以各种方式进入我国
本文标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7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