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汕头市2011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试题(二)语文
1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汕头市2011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试题(二)语文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选择题(1-8.12-13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一、本大题4小题,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荡.漾/档.案针砭./贬.低屏.藩/屏.退B.鞭笞./魑.魅破绽./沉淀.冠.军/桂冠.C.胡诌./踟蹰.狙.击/诅.咒宿.儒/宿.愿D.笑靥./筵.席泥淖./船棹.剥.削/剥.皮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刘心武续写《红楼梦》,对此,社会上褒贬不一。其实,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续《红楼梦》的话题,一直众说纷纭。比如对高鹗版本,俞平伯和鲁迅就看法迥异。俞平伯认为曹雪芹与高鹗二人的环境、心境、思想、情感及文学功力手段,皆相去甚远,高鹗版本“光荣地失败了”。鲁迅则认为高鹗之续不仅对原著“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伏笔探佚钩沉,更重要的是对曹雪芹的悲剧命运,有同病相怜的深切感受,于是才有两心的“偶或相通”。有人则认为:那些违背曹雪芹原笔、原意的续作,无不是下里巴人,皆成浮云。A.众说纷纭B.迥异C.同病相怜D.下里巴人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里氏9级的超强地震,引发罕见的海啸,高达20米的巨浪,于瞬间将这个美丽的市镇吞噬,成千上万生灵涂炭,而他,是无数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2B.就我国眼下的情形来看,推动手机实名制走向成熟,国家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明确企业与经营商责任,依法处罚违法行为,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完善和解决问题。C.希米陪伴史铁生走过了神奇的生命路程,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人们在她美丽的脸上看到的是妩媚的笑容,这笑容既是照耀铁生尘世生命的阳光,又是对铁生天国生命的永远祝福。D.如果作者及版权方发现文库用户在上传内容时有侵权问题,只要通过文库投诉中心反馈情况,投诉中心会进行相应处理并迅速核实情况,依法清除文库用户上传的侵权信息。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情物交汇,意象丰盈,是“神与物游”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神思方运”云云,就是指构思活动开始之时,。然而,,在审美想象中,则表现为精神与物象交融,表象与情感融会。;而想象集多种表象交叉,又充实着情感的深化。“神用象通,情变所孕”,。情物交汇,心物交融,。○1审美感知离不开对自然物象内在意蕴的情感把握○2想象心理与情感浡兴相互推进○3想象即在表象的基础上展开,各种意念纷至沓来,形象即在孕育中了○4情感伴随着对对象的感知而酝酿形成,并成为展开想象翅膀驱动力○5特定的具有艺术直觉性和审美情感性的艺术形象——审美意象即在想象和情感的交融中孕育滋生并逐渐成熟定型A.○3○1○4○2○5B.○5○4○1○2○3C.○3○2○5○4○1D.○5○2○1○3○4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姚文燮,安徽桐城人。顺治十六年进士,授福建建宁府推官。建宁俗号犷悍,以.睚眦仇杀者案山积,文燮片言立剖,未数月囹圄为空。有方秘者.,杀方飞熊,前令已谳定大辟。文燮鞫得飞熊初为盗,尝杀秘一家,既就抚,秘乃.乘间复仇,不可与.杀平人等,秘得活。大吏谓文燮明允.,凡疑狱辄委决之。有武弁被杀,株连众,文燮仅坐.数人罪。大吏骇曰:“此叛案,何遽轻率?”文燮曰:“某所据初报文及盗供也。”盖乡民逐盗,弁适遇之,为盗所杀而盗逸.,营中执为民叛杀弁。文燮检得初报文,而盗亦获,自供杀弁,故得其情。时耿氏建藩,其下多怙势虐民,贷民钱而夺其妻女。文燮悉使讦发,为捐募代偿,赎归百数。奉檄主丈田事建宁环郡皆山民依山凿田每陡峻不能施弓绳文燮授吏勾股法计田广狭增减为亩区画悉当。值边海修战船,或拟按户口出钱,文燮上陈疾苦,筹款以代,民乃.安。秩满,报最。康熙六年,诏裁各府推官,去职。八年,改直隶雄县知县。浑河泛溢,浸城,文燮修城筑堤,造桥利涉者.。邑贡狐皮为民累,条上其弊,获免。地近京畿,膏腴多圈占为旗产,文燮为民争之。旗人请于户部,遣司官至,牵绳量地,绳所及,民不得有。文燮拔刀断绳,司官见其刚直,词稍逊.。未几,有旨退地还民。团练屯丁,以.资守望,盗贼屏迹。3擢云南开化府同知。吴三桂叛,文燮陷贼中。密与.建义将军林兴珠有约,为贼所觉,被系,乘隙遁,谒安亲王岳乐军中。王以闻,召至京,赐对,询军事甚悉。滇寇平,乃乞养归。(节选自《清史稿·循吏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吏谓文燮明允.公平B.文燮仅坐.数人罪定罪C.为盗所杀而盗逸.逃跑D.司官见其刚直,词稍逊.谦虚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有方秘者.,杀方飞熊②文燮修城筑堤,造桥利涉者.B.①以.睚眦仇杀者案山积②团练屯丁,以.资守望C.①不可与.杀平人等②密与.建义将军林兴珠有约D.①既就抚,秘乃.乘间复仇②筹款以代,民乃.安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3分)A.膏腴多圈占为旗产。B.营中执为民叛杀弁。C.为贼所觉。D.滇寇平。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文燮善于断案,使原判死刑的方秘得以活命,使株连多人的“叛案”真相大白,得到上级赞许,有重大案件就让他裁决。B.姚文燮关心民生,出面募捐,替百姓赎回被迫抵债的妻女上百人。任期到了,政绩被评为上等。康熙六年被裁去推官职务。C.在雄县知县任上,姚文燮为民争地,将户部官员圈地的绳子砍断。还训练各村壮丁,用来守望,使盗贼隐藏行迹,不敢露面。D.在云南为官时,姚文燮被吴三桂叛军扣押,他乘机逃脱,去拜见安亲王岳乐,又被召到京城,向皇帝介绍关于军事的情况。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奉檄主丈田事建宁环郡皆山民依山凿田每陡峻不能施弓绳文燮授吏勾股法计田广狭增减为亩区画悉当。(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文燮片言立剖,未数月囹圄为空。(3分)②邑贡狐皮为民累,条上其弊,获免。(3分)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4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龚自珍①漠漠春芜②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③阳春暮。【注】①漠漠:密布。②芜:丛生的杂草。③合:应当,应该。(1)上片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废园”?(3分)(2)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论语》)(2)沙鸥翔集,;。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3)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4),,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大传统和小传统“五四”反传统主义所打击的主要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即封建专制制度和维护封建制度的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儒家伦理,也就是封建礼教。但文化传统有大传统和小传统之分,人类学家一般把占据社会主流位置的文化形态及其传衍,叫做大传统;把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的世代相传,叫做小传统。大传统被时代精英检讨、反思、添加、融合的几率比较多,而且受制于最高统治者的政策,因此相对变易比小传统要快一些。小传统则表现为地区与族群的风俗和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往往由一种集体无意识来维系,因此变易得相当缓慢,而且困难得多。“五四”先进人物把家庭和家族骂得一塌糊涂,但“五四”时期和“五四”以后,中国的家庭和家族照样运转,看不出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遭到“五四”精英痛批的“孝”这种家庭伦理的核心道德,在1949年以前以及以后的长时期,仍然是维系家庭血缘纽带的基本规范。对小传统的大破坏,是“五四”过了50年之后的所谓“文化大革命”。这是一次以“革”文化“命”为目标的彻底摧毁传统的非理性的运动。“五四”反传统基本上是理性的运动。理性地反传统,是思想和思想的冲突,主要打击的是传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大传统。非理性地反传统,是情感的发泄,直接遭殃的是民间文化、民间习俗和民间信仰。古人说:“礼失,求诸野。”这是说当主流文化形态因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的时候,官方已经不再流行的礼仪秩序,还可以在民间找到。原因就在于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比大传统更具有稳定性。小传统和过去连接得更紧密,传统文化的密码在小传统里埋藏得更深邃。大小传统的关系,是互动互补的关系。传统社会主要通过家庭的网络在伦理上把民间小传统和社会大传统连接到一起。没有大传统,小传统得不到礼仪习俗的思想资源;没有小传统,大传统便失去辐射全社会的功能,主流文化的根基会不牢固。如果一个民族的大传统被彻底清算而又不及时修补,小传统遭到根本的破坏却不知道破坏的严重程度,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流失得差不多了。由于信仰的原因,我们的文化是比较松散的,传统也是比较松散的。所以传统社会大传统的传衍,并不那么顺利,儒家思想从汉到清经过无数次变易,孔子也成了“圣之时者也”。倒是小传统的传衍稳定而少变易。但5“文革”把小传统彻底破坏了,连每个家庭对传统文化遗存的零星收藏大都付之一炬,更不要说鼓励子女揭发父亲、妻子揭发丈夫、学生揭发老师、同事揭发同事、朋友揭发朋友、街坊揭发邻里。稍带一点传统意味的道德,全部荡然无存。“五四”时期的反传统,是学问与知识的清理,纵使批判得过了头,也是有识之士的愤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反传统,是无知者对传统的毁坏。(节选自刘梦溪《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卷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封建专制制度和维护封建制度的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儒家伦理在“五四”时期的反传统中受到了打击。B.人类学家一般把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的世代相传,叫做小传统,其表现是地区与族群的风俗和习惯。C.受到五四先进人物痛骂的家庭和家族在五四前后照样运转,看不出什么根本性变化,这说明小传统的变易不仅相当缓慢,而且困难得多。D.由于小传统比大传统更具稳定性,所以,当主流文化形态发生变化时,还可以在民间找到官方不再流行的礼仪秩序。E.“文革”时期,子女揭发父亲、妻子揭发丈夫、学生揭发老师、同事揭发同事、朋友揭发朋友、街坊揭发邻里这些小传统都遭到破坏。13.下列关于“大传统”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大传统也是一种文化传统,人类学家一般把占据社会主流位置的文化形态及其传衍,叫做大传统。B.大传统变易非常快,因为它受制于最高统治者的政策,被时代精英检讨、反思、添加、融合的几率比较多。C.一个民族的大传统如果被彻底清算,就要及时修补,以减少这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流失。D.在我们的传统社会中,大传统的传衍不那么顺利。这跟我们的文化比较松散、传统比较松散有关。14.根据文意,第二段画线的句子“大小传统的关系,是互动互补的关系”应该如何理解?(4分)15.“五四”时期的反传统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反传统主要有什么不同?(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本文标题:汕头市2011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试题(二)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85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