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探析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探析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技术进步包括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技术的引入,而技术进步显然会通过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两种方式来影响劳动力需求。技术进步给有些劳动者带来了成本,社会对这些人所提供的服务的需求下降了,因此他们必须承担重新找工作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工资损失、暂时性失业,或者是需要投资学习新的技能等等。但是,由于技术创新同时也强化了对其他劳动者的需求,并且导致成本下降,以及消费者可以选择的产品类别增加,那么,在一个社会中,技术进步的受益者所获得的收益是否比受损者所要遭受的损失要多?从产品需求这方面来看,在技术变革中,产品需求曲线的移动会引起劳动力需求曲线朝着同一个方向移动,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所发生的变化,会引起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出现性质上类似的变化。作为老产品替代品的新产品的发明,会导致老产品生产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左移,从而导致该部门出现就业量的损失。如果这些新发明造成了更大的产品替代可能性,新产品的引入还能够提高产品的工作岗位的数量上升,从而削弱工会在老产品生产部门中撷取较大幅度的工资增长的力量。因此,尽管新产品的发明有益于消费者,并且在新产品生产部门中提供了新的工作岗位,但是它也给原有的产业带来了某些痛苦的变化,这是因为劳动者、工会以及雇主都必须针对新的环境做出调整。从资本-劳动力替代方面来来看,技术进步中,一项发明可能会导致一项全新技术的出现,它使得一项新的生产技术得以出现。因此,一项新的技术的出现就相当于看到这种东西的价格被降到了一个有限的水平。由于资本的成本下降了,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出现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资本价格下降对某一类劳动力的需求所产生的交叉弹性的符号,取决于资本和这种劳动力之间到底是总替代关系还是总互补关系。如果某种特定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是资本的一种替代要素,并且,资本价格下降的规模效应相对比较弱,那么资本和这种劳动力之间是总替代关系,从而自动化将会减少对这种劳动力的需求,然而,对和新技术之间并没有密切替代关系的劳动力而言,规模效应可能会占主导地位,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可能是一种总互补的关系。因此,自动化对某种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所产成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与技术工人和资本之间的关系相比,非技术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在生产过程中是互补的。由于互补的生产因素之间一定是总互补的关系,所以技术进步更可能导致对技术劳动力需求上升,而不是对非技术劳动力的需求上升。马克思认为,技术进步对就业既有可能产生挤出效应,也有可能带来创造效应;在生产使用价值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技术进步有可能引起单个企业或部门就业量的相对甚至绝对减少,但从全社会来说,则取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创造效应与挤出效应的比较;在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增长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对就业绝对量的影响取决于使用价值量的增加所引起的就业增加量、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创造效应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挤出效应的比较。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破坏机制和补偿机制同时存在。技术进步的就业破坏机制,表现为就业量减少,主要体现为机械化效应、管理效应、生命周期效应、波动效应、滞后效应等方面;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机制,表现为就业量增加,主要体现为价格效应、收入效应、、时间效应、资本化效应、等方面。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结构性效应是由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对劳动资源的再配置效应引起的。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生产力水平或劳动生产率水平差异,加速劳动力在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二是技术进步导致企业内部工种结构变化,从而产生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需求结构变化。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其破坏效应和创造效应同时存在。从总体上说,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加速了固定资本的更新速度,这都有可能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从而导致在业劳动者人数的相对甚至绝对减少。另一方面,从单个生产部门的角度看出,如果技术进步过程中资本总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则就业量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从全社会角度看,技术进步同时也会创造新的物质文化需求,会创造新的产业部门,会给目前存在的其它产业部门创造新的配套服务机会,会使产品生产呈现多样化趋向等,这一切又扩大了社会的就业需求。参考文献:《劳动经济学》——伊兰伯格
本文标题: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9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