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校一年级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与分析校一年级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与分析调查的目的目前大学生的入党行为和动机表现出越来越功利化的趋向。动机是产生行为的直接动力,并决定行为的发展方向。只有在正确的入党动机下,才能使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想纯洁党的队伍,确保大学生党员群体走上社会后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必须深入了解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原因,以对症下药。所以本文结合社会学知识,重点研究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问题,并着重分析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原因,以唤起社会及有关部门对大学生入党行为和动机功利化倾向的关注,最终期望可以从深层的社会心理和宏观的社会背景上认识青年学生面临的思想意识挑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本调查旨在通过对学生入党动机的了解,解决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和推进优秀青年人才入党的先决因素,以便帮助大学生培养具有信念信仰型的正确入党动机。大学生的入党现象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是什么原因趋使莘莘学子向党组织靠拢?其加入党组织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为此,我对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入党现象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以期对大学生入党动机作一个初步探讨。二、调查的对象、方法与内容1、调查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2、调查方法与内容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法进行调查:(发放207份,回收124份),基本上做到随机发放。表1样本分布情况年级该群总人数抽样比率(%)该群抽样数男生40003.75150女生7008.25700三、调查分析(一)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偏差的主要类型据我的调查显示,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出现多种偏差性的动机。影响入党动机产生偏差的因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它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同辈群体、大学思想教育体系和个人因素聚合作用的结果。当前大学生除了基于主体性的共产主义信念、信仰型入党动机外,还呈现出多种偏差性动机,具体表现在:(1)人生设计型动机:持有这一类型的大学生一般有较为明确的自我人生设计和职业发展规划,他们懂得不同年级、阶段有不同的自我发展层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青春激昂,积极进取,追求个性化发展;积极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追求人生的意义和最大价值,以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反映在入党动机上,他们把入党和大学学习生活作为人生道路上成长成才的铺路石,在入党行为和日常生活中能够“服从党的利益,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在价值取向上,他们有较强的兼容性和复合性,在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模式中,他们不做严格的边界性取舍,而是力图同时兼顾。来自调查报告表明,有54%(N=100)同学选择“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兼顾个人利益”。虽然这一类型的入党动机能够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抉择中寻求最佳平衡,但在两者冲突的情况下,通常申请入党主体有利己主义的念头闪现或张扬。(2)实用功利型动机:主要表现在入党动机上的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部分人把入党定位为提高能力和锻炼自我的机会,或异化为追求个人发展,打造择业就业竞争资本的功能性手段。为了达到尽快实现程序上的组织发展,他们积极迫切地表达入党意愿,紧密跟随和接触党建工作队伍,具体表现出行为上的“入党前一身汗,入党后挑着干”的特点。另一部分人则是为取得党票,表现为在某一阶段追求动力较足;他们认为,入党可以为自己未来的名、利、权等方面获取政治资本和实惠;受社会腐败风气的侵扰,党员→从政→谋利的成长思维路径,或轻或重地在其脑中根植。同时,他们认为,入党可以更有机会被选拔为主要学生干部,能在评奖评优时特殊加分,会影响学生鉴定上的德育评定――这样的复合功能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入党追求动力。(3)趋同从众型动机:社会心理学认为,同辈群体之间在心理志趣上有较强的示范和感染作用,在行为选择上会出现从众附和、跟风随流的倾向。在当前大学校园中,入党热潮集中表现在低年级的班级集体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现象;这一类型的入党主体在动机上表现为被动性和自我虚荣性,他们大多没有从实质上理解党员的政治责任和应承担的社会义务。而是基于“别人写我也写,否则显的太落后”,“这样可以满足父母和亲友的期待”,或者认为“入党是一种荣誉,这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镀金,可以增光添彩”的认识。而在现实生活中,持有这种入党动机的同学却不太热衷于公益活动和集体生活。(4)投机摇摆型动机:少部分同学入党动机飘忽摇摆,追求动力十分不足,对党内组织生活时而冷漠时而热衷。平时中规中矩,但关键时刻却选择明哲保身、独善其身的态度,行为上敷衍塞责。他们甚至信奉“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途”的观念,内心抱着“党票到手,革命到头”的念头。(二)、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深层因素和现实背景如调查结果所显示的,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多层次和多样化;他们既认为党员是一种身份,更意味着做人的责任,同时部分的他们又在一定的场合下视党员的身份为政治光环,甚至是家族的荣耀。入党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它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同辈群体、大学思想教育体系和个人因素聚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宏观分析与微观考量,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因素: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是个体社会化的宏观背景。在当前,党内腐败现象导致了党员群体形象局性受损,这成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观体现着不同程度的政治偏好,在就业压力吃紧的形势下,大学生表现出了更强烈的入党意识。良好的环境是形塑一个人成长成材和促成正确入党动机的强大背景,社会转型是当前我国的最大发展背景,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2.当前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体系在思想和内容上的时代性脱节:在当前高校大规模扩招,积极寻求外延扩张、内涵发展之改制道路的过程中,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体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教育偏差,主要表现在:(1)由于高校党建工作队伍与申请入党学生规模的比例较为悬殊,党建工作者在入党程序上大多只注重初期的教育考察,但对入党后的再教育意识普遍弱化;存在着任务式、指标式的量化培养倾向。(2)理论学习时间较为充裕,特别注重形势与政策教育,但在教育方法上依然进行灌输式教育;同时,由于现代资讯的发达,党建工作者自身的信息汲取渠道和质量有时还不如培养教育考察对象来的丰富多元,从而降低了学生党员对教育联系人的心理认同,理论学习兴趣也逐渐减低。(3)集中教育较多,个别互动和深度教育较少,从而导致党建工作者一方面能总体地把握学生的入党动机,另一方面却鲜能适时、恰当和完整地收集到申请入党学生动机的具体波动和演进情况,容易造成对学生党员评价上的以偏概全。(4)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作力量,他们在学生与高校管理者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的管理服务工作千头万绪,因此,学生党员和团员骨干天然地成为了基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队伍的重要辅助力量。为了激发和强化学生干部和党员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学生党建工作者有时在有意无意地满足学生的功利需求和虚荣心理,入党的政治价值被部分地异化为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激励手段,从而慢慢形成对学生政治价值取向上的误导。(5)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反差,校园围墙内外的反差,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使学生内心拓积着强烈的矛盾空间;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体系的思想滞后和内容脱节,造成学生蕴涵于入党动机的激情与理性大打折扣,从而带来党员发展路径上不良的后续连锁效应。四)社会化的大学与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在改革开放以前,大学在象牙塔生活中形成的经典理念,并没有受到逐步确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影响。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后,经典大学理想受到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大学已不再是一个固我忘他的象牙塔,而是一个开放性的区域性共同体。当前,市场法则、社会利益分化以及社会上的许多风气、潮流都会即时地反映或潜入到大学这一社区共同体中,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入党动机。1.市场法则下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削弱了大学生产生高尚入党动机的需要基础目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严峻,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就业分配制度已全面实施,使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社会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人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动机,动机是由需要转化、激发出来的。从这个理论上来讲,要使大学生有为着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抱负的高尚的入党动机,必然要使其达到高层次的需要。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人的需求满足是阶梯式的,是一个需要满足后再追求下一个需要。[17]他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认为只有人的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能向高层次需要发展。而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能满足使其受尊重的岗位,有的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在校大学生毕业后连找一份可以满足自己安全、社交、受尊重需要的工作都困难重重,就很难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于是也难以产生较高层次的动机,他们追求入党时抱着为了就业升迁等功利动机,与其仍停留于低层次需要的心理是分不开的。“面临新的形势,他们不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参与激烈的竞争,导致崇拜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产生功利心理。”2.社会阶层分化下家庭对子女的期待,催化了大学生产生功利化的入党动机当前我国以利益和收入为标准、以职业为区分标识、体现为不同生活方式的社会阶层逐渐出现分化。社会阶层分化下,大学成为家庭实现社会地位变迁这一愿望的重要场所。每个家庭都期待通过子女上大学以及子女在大学获得的竞争资本,来向更高层次的社会阶层流动,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在这种期待下,很多家庭都把子女能否在大学入党这个问题看的很重,因为子女实现入党后可以增加毕业后的竞争资本,从而最终有利于家庭社会地位的提高。所以,现实中很多的家长都会语重心长的对子女寄予改变家庭地位的期待,同时把入党与改变家庭命运联系起来,要求其子女在大学入党,时不时向子女灌输“一定要争取在大学入党,入党后有很多好处”这样的思想。背负着改变家庭地位的期待,同时受到家长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在大学里尽量抓住一切机会为个人以后的发展铺路,许多大学生虽然没有共产主义信仰,但是为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也积极地追求入党。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反映,他们追求入党是因为家庭、父母的要求,因为父母觉得入党有好处。当代大学生背负的家庭责任越来越大,而相应的挤兑了社会责任,他们入党动机功利化的背后,有着诸多的家庭因素。3.社会上的物质主义渗入校园,淡化了大学生入党动机中的精神追求大学作为一个社区生活共同体,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上物质主义的影响。注重物质追求,使大学生相对忽视了精神追求,反映到入党动机的选择上,就可能放弃信仰,讲求实用。在基于人情、面子、关系纽带的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交往的物质资本前提,在学习意义之外,大学生的身份有了更多的来自物质条件的追加定义,而且这些物质资本一定意义上成为区分交往圈子的标签符号。甚至在性别间交往中,也出现了重财不重才的风气,如现在很多大学女生认为“干的好不如嫁的好”。调查中,83.0%的人表示认同或比较认同“当代大学生比较普遍地注重物质追求”的说法。(五)同辈群体示范与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社会心理学认为,同辈群体之间在心理志趣上有较强的示范和感染作用,在行为选择上会出现从众附和、跟风随流的倾向。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必然受到其所在群体的影响,如班级同学、同窗好友,或者更大范围的周围大学生群体的影响。调查显示,有入党意愿的同学和党员同学中,52.9%的人表示自己的入党动机受到了周围同学或同辈群体的影响。由于周围许多大学生抱着“为就业从政升迁”的功利化的入党动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论和表现,使不少大学生个体受到感染,在价值选择上不断靠近,把入党作为政治上的镀金。如有的大学生本来抱着正确的入党动机,可是看到周围的大部分同学的入党动机和思想行为都存在一定的功利性,于是也放弃了自己的高尚追求。还有许多大学生将身边的学生党员作为“参照群体”,而这些党员的示范作用如出现“暗化”,那么会导致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负面反应”,便会产生“人家低标准,我为啥高标准”的想法。(六)大学生自身因素与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大学生虽然生理已经成熟,但他们的心理仍处于全面发
本文标题: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04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