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护士职业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护士职业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学生:曹金芳学号:1434001214312指导老师:吕长淮2016年05月09日护士职业心理健康研究现状【摘要】目的了解和研究护士心理状况,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发挥护士群体的身心湷力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推进护理事业科学发展。方法对护士心理健康问题从各个角度和层面进行研究,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对策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探考,为了解和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借鉴。结果对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的数量在增加,质量在提高,范围在逐步扩大,研究的方法在从经验描述逐步走向科学实证。结论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工作对象是生理用心理都存在一定问题的人群,其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工作质量及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护士;社会使用能力;职业群体;心理压力随着现在医疗事业发展,全面提高以及“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建立,为现在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今时代的发展,当今护士既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丰富的护理学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是指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1]。职业心理压力的研究是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护士是为人民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而这个群体以是一个高应激的职业群体。工作对象是活生的患者,患者是生理和心理都存在一定问题的人群,面对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压力,护士这个群体比一般人有更高的紧张体验,因此容易出更多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的此项研究进展做以综述。从我国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对策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探考,为了解和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借鉴,现综述如下:1国内护士人员的心理健康现状1.1研究工具研究者多采用问卷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常用的评定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症自评量表(CES.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20余种量表。也有采用自制的相关量表和问卷。以上反映了研究者对此问题研究的逐步客观化与标准化趋势。1.2护理人员普遍的心理健康状况多数研究证明[2],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且某些心理问题更为突出。也有研究表明[3],护士心理的健康总体水平高于一般人群,但这个研究的结果有待进一步讨论和深入实践。护士的主要心理问题有: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寻、强迫、恐惧。对于特殊科室的护理人员以上心理问题更为普遍。1.3特殊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心理健康差于一般人群,在不同科室,不同工作岗位的护士,其劳动强度,工作环境,所需的职业技能等均有不同,其所承受的工作压力显然有差异,必然导致不同科室的护士有着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国内护理学及心理研究人员对不同科室护士心理健康问题从各个角度、层面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而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工作质量及患者康复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1.3.1精神科护士国内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研究报道较多,结果有一定差异,多数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综合科室护理人员。主要高症状为:焦虑、强迫、恐惧;个别研究[4]则得出了相反的结果,分析认为精神科护理人员因具有一定水平的心理学知识且时常培训,他(她)们的心理调适能力较强,心理健康水平则高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有报道[5]还对精神科男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作出了比较,结论是男护士的心理健康评分低于国内常模,在总体程度上要优于女护士,但男护士在人际关系、焦虑两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有的关于精神科护士的调查,却认为精神科男护士的人际、焦虑和强迫因子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精神科男女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且精神科男、女护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有报道[6]指出精神科男护士工作三年后焦虑、抑郁改善,但人际关系未见改善。不同工作年限、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精神科护士系列健康状况也有不相同[7]。1.3.2手术室护士随着科学发展,高、新、尖手术开展和复杂精细仪器设备的使用,手术室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节奏快、任务重、工作时间长,注意力高度集中及封闭的工作环境,易造成护士心身紧张性反应,导致焦虑抑郁疲劳及强迫等心理状态。这些因素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制约着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报道[8],手术室护士抑郁症发生率和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普通护士,且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普外科病房护士。也有报道[9]持相反观点,认为因手术室护士能采取成熟型的应对形势,其多数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中抑郁因子低于内外科护士。1.3.3急诊科护士相关调查表明[10]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和焦虑。与内科护士相比较急诊科护士总平均分和各因子均高于内科护士,强迫、敌对、抑郁、偏执四个因子筛选阳性率也高于后者,并加以身心健康的调整[11]。急诊科工作的护士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内科病房护士,与门诊护士相比,表现为高乐群性、低稳定性、低聪慧性、高独立性及高焦虑性,急诊护士外向、开朗、当机立断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计划同时也表明理解力有一定的差距,抽象思维较低,情绪易激动[12]。有研究[13]报道急诊科护士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应付方式优于普通科护士,特别是在应用“解救问题-求助”这一成熟型应付方式方面优于普通科护士。1.3.4ICU护士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对急性重症患者进行集中治疗和强有力护理的场所,所护任务重,病情危重,护士承受很强的压力,有对其工作压力的问卷调查其结果认为ICU护士评分高于普通内科护士,ICU护士存在着焦虑、抑郁负面情绪。1.3.5军队护士对军队护士就工作应急情绪反应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4]军队护士的焦虑、抑郁评分高我国常模且抑郁状态高于正常人群检出率。军队护士中出现焦虑、抑郁状态人群特征是:25-35岁、6-15年护龄、情绪不稳定、A型行为者。另有对西藏某驻军护士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表明[15],其焦虑、恐怖因子显著高于军人常模,总体各项高于常模;对军队实习护理人员的调查表现结果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1.4特殊时期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特点一项关于护理SARS患者的护士研究表明[16],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于急救、普通护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部分SARS护士受用最优的应对方式。也有研究[17]认为,SARS防治一线护士压力重。笔者认为健康的心理状态、很好的个性是抵御突发事件对护理人员不良心理影响的重要因素,同时要积极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作用,前者更为重要。2.原因2.1危重病人多、抢救多;工作和心理压力,环境复杂经常接受病人死亡和濒临死亡和刺激,是导致一些特殊科室护士心理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其次与从事工作年限及夜班次数有关,SAR[18]突发性、传染性及目前无疫苗;无特殊治疗药物和高病死率,均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们带来恐惧心理。护理工作应激因素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以上提示在危重患者多、抢救多、变化快、自身工作危险性大的科室工作,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2.2工作环境改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环境又包括医院环境、工作应激等。基层医院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二级医院[19]。护士生活规律及睡眠改变、经济地位低下、住房紧张、对工作不满意、被人诬告、议论、误会等方面对心理压力影响较大。不同年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2.3社会心理支持不足高期望的个人价值和不相称的社会地位,使护士认为自已的付出得不到认可和肯定,造成心理不平衡。再加上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不合理,也可能是护士产生自卑、失望等不良情绪[20]。2.4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不及时临床护士发生纠纷后的心理变化,高年资护士易出现迁就心理,低年资护士易出现愤怒物抑郁心理,护士易出现恐惧和委屈心理。尽快解决纠纷、稳定护士自尊心及对护士心理素质培养等护理管理措施。对护士在纠纷发生拍这特殊时间氛围内能够以积极稳定的心态进行工作,是十分心要的。笔者认为,自我情绪调节是种重要的应对方式,良好的调节能促进心理健康。3护士心理健康维护对策3.1加强学校教育和岗前培训为了缓解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应当采取多方面的方法,除了进行心理健康保健知识讲授、心理行为训练、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增加人力降低相对劳动强度、提高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和基本能力等措施以外,轮换工作岗位不失为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3.2关注特殊科室护士心理健康精神科护士要警惕患者发生意外、警惕患者的攻击行为。精神科可尽量使用男护士,以维持心理健康水平。急诊科管理者应合理安排人员,保证及时有效的接待及救治患者。监护管理者应更多的关怀监护室的护士。特殊科室护士应学会有效的自我调节技巧,也应提高自身应对压力的技巧,应用各种减压对策。3.3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护士心理健康自我维护要保持和形成健康的心理,就应从我做起,努力追求一种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他人充满理解,对社会主动适应积极状态,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应组织护士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的性格和信念,使他们认识到压力对健康和工作的影响,并采取科学的放松法,自觉进行自我调适,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开展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和教育[21]。4小结综上所述,目前国内有关护士心理的研究经过缓慢发展的过程,现正呈现出良好的趋势,对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的数量增加,质量在提高,范围在逐步扩大;研究的方法在从经验描述逐渐走向科学实证,这种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普遍性、实用性是提高我国护士心理健康水平重要因素,也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不可缺少的途径。只有将护士这一特殊的群体从生理到心理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况,才能为我国的护理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致谢本人毕业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吕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吕长淮老师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向吕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感谢中央电大对我的培养,感谢中央电大的全体老师及所有同学对我的帮助,最后要感谢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作者!参考文献[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44-245.[2]赖晓帆,吴迪兰,毛君晓.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75-76.[3]李翠之,邬劲,李小龙.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研究461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63-65.[4]徐亚金.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管理对策探讨[J].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4,5(4):252-254.[5]常妖.精神科男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3):210-211.[6]杨冬梅,张继扬,候峰.精神科男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72-73。[7]任显峰.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4,17(2):97-99.[8]洪瑞乔.手术室护士与普通外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3-5.[9]朱小琴.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的调查[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2):251-252.[10]蔡敏.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对策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1,7(8):24-25.[11]姚晓红.急诊科与内科护士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1):36-37.[12]高湘伟.门诊护士与急诊护士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生报,2004,25(8)762-764.[13]凌力.急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应付方式研
本文标题:护士职业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17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