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护理三基名词解释-基础篇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基本需要:是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及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压力:在生理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他的需求所作的非特异性反应。压力原:又称应激原,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适应:是指人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较大变化,致使个人的行为有所改变以维持平衡,它包括个体和宇宙间的各种保护性调整。护理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护理及其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及信念。自理:个体为维持生命、健康和幸福而采取的有目的的活动。全补偿系统:当病人没有自理能力时,护士给予全面帮助,以满足病人各方面的需要。部分补偿系统:当病人有能力满足自己部分的自理需要时,护士依据病人自理能力的不同,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支持—教育系统:当病人能够在护士指导下满足自理需要时,护士可通过支持、教育和提供促进发展的环境来帮助病人提高自理能力。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主观资料:护理对象的主观感觉,是护理对象对自己健康问题的体验和认识。客观资料: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体检以及借助医疗仪器设备检查所获得的有关护理对象健康状况的资料。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护理目标:是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系统化整体护理: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袁剑云博士提出,是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护理质量:反映的是当护理服务活动符合规定时,满足服务对象明确与隐含需要的效果。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规范化专业培训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护理学教育。学分制管理:继续护理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经认可的继续护理学教育活动,并要修满最低学分,才能再次注册、聘任及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护理质量缺陷: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令人不满意的现象与结果发生或给病人造成损害者,统称为护理服务质量缺陷。护理心理学:是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是一种目标比较明确,针对性比较强,用于解决病人特异性,个性化心理问题的心理护理。共性化心理护理:是一种特异性与针对性不太强,仅从满足病人需要的规律出发,目的在于解决病人中共性问题的心理护理。有意识心理护理:是指护士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实现对病人的心理调节,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无意识心理护理:是指护士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对病人心理状态产生影响的一切言谈举止和护理活动,无论护士能否主动意识到,都可以产生心理护理的效果。心境:是具有感染性的,是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疾病行为:是指病人显示其病感的行为。病人角色强化:指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出现心理反应过度,过度依赖医护人员帮助,过度要求亲友照顾。病人角色淡化:指病人意识不到自己有病,或对自身疾病的严重程度过于忽略。病人角色隐瞒:病人因不能或不愿承担疾病所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及后果而隐瞒病情,回避就医。病人角色牵强:某些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种称病方式,利用病人角色的行为特征,获取某些切身利益。情境性心理失调:特指以情境性因素为主而导致个体发生心理失调的一类常见心理问题。心身疾病:亦称心理生理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并伴有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其疾病过程的诊断,治疗,护理都需要采用心身统一的观点及注重个体与环境的协调。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等。护士的职业角色化:特指从事护士这个职业的个体所应具有的与职业相适应的角色人格和行为模式。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用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为指导的人格完善及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职业道德:是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或规则。护理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的原理来解决护理实践和护理科学发展中人们相互之间,护理团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门学问。道德的自律性:是指通过自我道德教育,自我道德修养,自我道德评价等方式,将外在的社会性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信念。道德的他律性:是指通过外部的道德教育或道德影响,客观的道德评价标准,来提高人们素质的过程。不伤害原则: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凡是必需的或者是属于适应证范围的,所实施的诊疗,护理手段都应保证不使病人身心受到损伤。病人自主性:是指病人对有关自己的医护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所做出的合乎理性的决定并据以采取的行动。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健康促进:是以教育,组织,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干预那些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以促进健康。病人教育:是指以医学为基础,以病人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不健康行为,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生活质量: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和日常活动中机能能力和主观感觉的表现,是一个包括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在内的集合概念的反映。健康相关行为:指个体或团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病人学习目标:是护士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和病人的学习需要,与病人共同制定并通过病人学习能够实现的目标。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病人为了治疗性的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沟通:是遵循一系列共同规则互通信息的过程。第一印象:是指个体在第一次与他人接触时,根据对方的神态,言谈,行为所得到的综合性判断。营养素:是指来自食物和饮水,用于人类维持生命,促进生长发育,从事劳动活动并保证健康的基本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功能性食品:是指除了有适宜的营养作用外,还能对人的一种或几种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能改善健康状况和(或)降低疾病危险性的食品。能量代谢:是指机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代谢中伴随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能量平衡:是指能量摄入量与消耗量相对平衡,使成人达到并保持理想体重,使儿童保持正常生长发育。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半(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是指某些临床条件下,有些氨基酸也成为必需氨基酸,需要从膳食中供给。限制性氨基酸:是指食物中某一种或几种含量较低,导致其他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并造成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的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反映食物蛋白质经消化吸收被机体利用的程度,是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优质蛋白质:是指那些氨基酸模式与人体接近,必需氨基酸利用率高致营养价值也高的食物蛋白质。蛋白质互补作用:是指将两种或数种蛋白质食物混合使用使他们之间各自不足的必需氨基酸互相补偿,且混合后的氨基酸模式接近人体并提高了这些食物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营养价值的作用。氮平衡:反映体内组织蛋白质分解和合成代谢的动态平衡状态。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胃肠道消化酶类消化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和木质素等。合理营养:是符合卫生要求及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健康营养方式。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是以膳食供给与机体需要保持平衡为目标的健康膳食。代谢并发症:在实施营养支持时因未能制定和掌握适宜的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营养素配方不合适或输注速度不当,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和出入量监测系统不完善,代谢性并发症的诊断指标不明确或发生此症时的处理不及时等原因导致的高渗性非酮性高血糖性昏迷,低血糖休克,高碳酸血症,高脂肪血症,脂肪超载综合症、必需脂肪酸缺乏症、高氨血症或氮质血症、维生素缺乏症、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缺乏症、肝胆系统损害等。护士:是指取得《护士职业证书》并经合法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病人人身损害的事故,膀胱三角: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一个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面部三角区:是指鼻根至两侧口角间的部分。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颗粒吸水力量的总和。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由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高渗溶液: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低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循环血量:安静时绝大部分血液在心血管中流动,这部分血液称循环血量。贮存血量:一部分滞留于肝、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丛等处,流动缓慢,红细胞比容比较高,称为贮存血量。血型:血细胞表面特异抗原的类型。正常起搏点:在正常情况下,心脏始终依照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所发出的兴奋来进行活动。而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主导了整个心脏的兴奋和跳动。异位起搏点:在某些情况下,如窦房结起搏功能不全、冲动下传受阻或某些心肌组织兴奋性异常升高时,则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有机会表现出来,成为起搏点。窦性心律: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异位节律: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期前收缩:在正常情况下,整个心脏是按照窦房结的节律进行跳动的。如果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传来之前,受到一次人工刺激或由异位起搏点传来的刺激,则可引起心室肌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胸膜腔:由胸膜壁层与胸膜脏层围成的密闭的、潜在的腔隙。渗透性利尿:由于肾小管中溶质浓度高,渗透压大,妨碍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引起的尿量增多现象。近视眼: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故由远物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图象。远视眼: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故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故视网膜上物象不清老视眼:是由于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弹性减弱,看近物时调节能力减弱而视物不清。脊髓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起受牵拉时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牵涉痛:内脏疾患往往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梗死:因血管阻塞造成血供减少或停止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不典型增生:又称异型增生,指细胞增生活跃并伴有一定程度异型性的病变,但尚不够癌的诊断标准。癌前病变:一类具有癌变倾向,但不一定都会转变为癌的良性病变。原位癌:指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侵犯到间质的恶性上皮性肿瘤。热原质: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合成的多糖,极微量注入人或动物体内即可引起发热。条件致病菌: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正常菌群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不表现致病作用,只有当机体免疫力降低,寄居部位发生改变或菌群失
本文标题:护理三基名词解释-基础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18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