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最新临床执业考试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1最新临床执业考试模拟试题(一)及答案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是A.提高职业卫生科学水平B.积极防治职业病C.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D.检测、评价和消除不良劳动条件E.提高劳动生产率A1型题答题说明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2.下列哪项因素与个体对毒物的敏感性有关A.剂量、浓度和作用时间B.毒物本身理化特性c.毒物的联合作用D.人体遗传特性E.酶的特性3.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物理性有害因素不包括A.生产性粉尘B.非电离辐射C.电离辐射D.高温E.高气压4.职业病属于A.工伤B.职业性疾患C.职业性健康影响D.职业性病损E.职业中毒5.静力作业时肌肉的主要收缩方式是A.等长收缩B.等张收缩C.A和BD.间断性收缩E.持续性收缩6.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A.社会和心理因素B.个体因素c.环境因素D.工作条件和性质E.以上都是7.肌肉活动依靠体内贮存的A1甲-CP系统供能特点是丸迅速B.产生乳酸较多C.非常迅速D.提供能量较多E.氧的需要量较少8.评价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主要依据是A.心排出量B.排汗量C.能量消耗量D.心率E.直肠温度9.厂房内产生有毒气体作业地点的通风排毒主要采用A.全面抽出式机械通风B.全面送人式机械通风C.有组织的全面自然通风D.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E.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10。职业中毒是由于A.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c.消化道和皮肤D.呼吸道和皮肤E.眼B.接触生产中各种化学物引起的中毒C.接触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中毒D.接触生产性化学物引起的中毒E.接触化学物的原料引起的中毒11.在生产条件下毒物进入人体主要途径是A.皮肤B.消化道12.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A.毒物的剂量B.毒物的作用时间c.毒物的蓄积作用D.居室煤气泄漏E.吸毒成瘾13.职业中毒诊断的主要依据是A.对患者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现场卫生调查B.实验室一般检查及特殊检查c.职业史、体格检查及现场卫生调查D.接触有毒物质的种类、程度及时间E.接触有毒物质作业的工种、工龄及现场劳动条件14.哪项不是职业病诊断依据A.职业史B.遗传史C.实验室检查D.相关症状体征E.集体诊断15.控制和消除生产性毒物常采取的措施A.工艺改革,以无毒代有毒,低毒代高毒B.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c.厂房建筑和生产过程的2合理安排D.加强通风排毒E.以上各项都是、16.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治疗原则是A.迅速脱离现场B.阻止毒物继续吸收,解毒、排毒;对症治疗c.调离作业,对症处理D.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E.使毒物不再进人体内,排毒17.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A.亚硝酸钠B.依地酸二钠钙C.阿托品D.美蓝E.青霉胺18.铅对血液系统的损害A.贫血B.白血病c.再生障碍性贫血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E.出血19.汞毒作用的基础是A.与红细胞结合B.与血红蛋白结合C.Hg—SH反应D.与金属硫蛋白结合E.与核酸结合20.由消化道摄人金属汞后A.吸收引起急性汞中毒B.吸收引起中毒性肾炎c.吸收引起中毒性肝病D.刺激胃肠黏膜引起腐蚀性胃肠炎E.几乎全由肠道排出,对人体无害21.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的重要危害为A.喉头痉挛B.支气管痉挛、C.化学性肺水肿D.眼结膜充血E.皮肤溃疡22.中毒性肺水肿可用哪一种药物消除泡沫A.1/6M乳酸钠B.5%碳酸氢钠C.10%硅酮或75%酒精D.20%甘露醇E.50%葡萄糖23.生产中锰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经呼吸道吸收而引起中毒A.锰尘和锰蒸气B.锰烟和锰蒸气C.锰烟和锰雾D.锰烟和锰尘E.以上都不是24.锰中毒是由于A.抑制线粒体内三磷酸腺苷酶,使突触线粒体受损B.具有高度弥散性和脂溶性,易于通过肺泡壁吸收c.对血红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D.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机体各组织缺氧E.以上都不是25.肺水肿防治原则应是A.防止毒物继续侵入B.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限制补液量,脱水、利尿C.维持呼吸道通畅D.兴奋呼吸中枢、支气管解痉、对症治疗等E.以上都是26.防止毒物继续进入人体,减少肺毛细血管渗出,改善肺通气功能等处理措施,适用于哪种毒物中毒A.窒息性气体B.氯气C.有机溶剂D.有机磷农药E.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27.在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化学性窒息性气体有A.CO、C02B.甲烷、氮气c.水蒸气、氰化物D.硫化氢、甲烷E.CO、氰化物、硫化氢28.肺炭疽属于A.甲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B.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c.乙类传染病,并采取乙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D.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E.丙类传染病,并采取乙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29.下列哪一种传染病采用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病毒性肝炎B.登革热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狂犬病E.艾滋病30.任何个人或单位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及时报告给A.附近疾控机构或医疗机构B.当地人民政府C.当地卫生行政部门D.国家卫生行政部门3E.国务院31.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中不包括的内容是A.传染病监测制度B.传染病信息收集制度c.传染病分析报告制度D.传染病预防接种制度E.传染病通报制度32.当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B.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c.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D.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封锁本区域内大、中城市的疫区E.国务院决定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3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限制人群活动B.进行流行病学调查C.停工、停业、停课D.封锁某些场所E.宣布疫区34.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限制人群活动B.停工、停业、停课C.宣布疫区D.封闭某些场所E.控制染疫动物35.患者死亡后,必须对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并就近火化的是A.甲类和乙类传染病B.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禽流感c.乙类传染病D.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sARsE.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炭疽36.《职业病防治法》调整的对象不包括A.失业职工B.事业单位职工c.个体经济组织劳动者D.用人单位劳动者E.农业生产者37.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与下列哪一项无关A.共显性B.多态性c.单倍型遗传D.X连锁E.连锁不平衡38.不表达HLA—I类分子的细胞是A.成熟的红细胞B.B淋巴细胞C.皮肤细胞D.单核细胞E.树突状细胞39.不表达HLA-Ⅱ类分子的细胞是A.B淋巴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精细胞D.胰岛B细胞E.树突状细胞40.婴幼儿易患脑炎是由于A.物理屏障未发育完善B.化学屏障未发育完善C.生物屏障尚未形成D.血-胎盘屏障未发育完善E.血-脑屏障未发育完善41.执行固有免疫功能的细胞错误的是A.NKT细胞B.γδT细胞C.B2细胞D.NK细胞E.巨噬细胞42.关于吞噬细胞,哪项不正确A.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B.具有模式识别受体(PRR)c.具有调理性受体D.均具有吞噬杀伤效应E.均有提呈抗原功能43.关于模式识别受体,错误的是A.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B.具高度多样性C。存在游离形式D.直接识别病原体共有的配体分子E.是胚系基因直接编码产物44.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PRR不包括A.Toll受体B.LPSR(CD14)C.甘露糖受体D.C3b受体E.清道夫受体45.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应除外A.是机体与生俱有的应答能力B.不形成免疫耐受C.应答反应不具特异性D.不产生免疫记忆E.免疫效应有明显放大性46.关于固有免疫应答,错4误的是A.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B.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C.促进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即刻反应D.增强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强度E.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47.观察单位用定量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A.数值变量B.计数资料c.分类资料D.分类变量E.以上均不是48.下列资料何为定性资料A.体重(kg)B.血型(A、B、O、AB)C.血红蛋白(g/L)D.坐高指数(%,坐高/身高)E.白细胞计数(/L)49.表示一组正态分布资料变量值的平均水平,宜选用A.算术均数B.方差C.几何均数D.标准差E.变异系数50.下面关于四分位数间距描述不正确的是A.四分位数间距=P75-P25B.四分位数问距比极差稳定c.四分位数间距即中间50%观察值的极差D.主要用于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E.四分位数间距越大;表示变异程度越大51.要全面描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分布特征,可采用A.均数与标准差B.中位数与四分位间距C.全距与中位数D.均数与变异系数E.采用频数表52.欲描述20个血清滴度资料的集中趋势,最好采用A.均数B.众数C.中位数D.几何均数与中位数E.几何均数53.下面为某市238名健康人发汞值资料,描述其离散趋势,宜采用发汞值(μg/g发汞值(μg/g).030.3~0.70.7~1.11.1~1.51.5~1.9人数317666048发汞值(μg/g)1.9~2.32.3~2.72.7~3.13.1~3.553.5人数1816613A.标准差B.离均差C.四分位数间距D.方差E.变异系数54.医学研究中,反映一组血清抗体滴度资料的平均水平,常选用A.算术均数B.四分位数间距c.几何均数D.极差E.变异系数55.某病患者5人的潜伏期(天)分别为6、8、5、11、15,则平均潜伏期为A.5天B.8天C.9天D.10天E.1l天5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个数后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改变D.两者均不变E.不能确定均数和标准差作何改变57.健康男子收缩压的参考值范围--一般指A.所有健康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B.绝大多数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C.所有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D.少部分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rE.所有正常人收缩压的波动范围58.在制定正常成人肺活量95%参考值范围时,宜采用界值为5A.x±1.96sB.x—1.645sC.x+1.645sD.P5E.P9559.以下关于正态分布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正态分布为左右对称分布B.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6决定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弘决定曲线是“胖”还是“瘦”C.正态分布曲线均在横轴上方,在斗处最高D.标准正态分布是正态分布确定两个参数后的一个特例E.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分布有一定规律60.求某一生理参量的参考值范围时A.正态分布资料只能用均数标准差法B.正态分布资料只能用百分位数法C.偏态分布资料只能用均数标准差法D.偏态分布资料只能用百分位数法E.以上均不对61.抽样研究中,标准误越大,表示什么越大A.系统误差B.样本含量C.I型错误D.把握度E.抽样误差62.通常可采用以下那种方法来减小抽样误差A.增大样本标准差B.减小样本标准差C.增加样本含量D.减小样本含量E.以上都不对63.两样本均数比较的r检验,差另IJ有显著性时,P越小,说明A.两总体均数的差别不大B.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越大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坶数的差别很大D.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E.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64.两小样本均数比较时,若方差不齐,可选择A.t,检验B.t检验C.X2检验D.μ检验65.配对设计的目的A.操作方便B.提高测量精度c.计算简便D.为了可以使用t检验E.提高组间可比性66.正态性检验,按a=0.10水准,认为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此时若推断有误,其错误的概率是A.大于O.10B.小于0.10c.等于0.10D.β,而β未知E.1-β,而β未知7.有关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参考值范围指的是:调查的一组资料中变量值分布范围,而可信区间是指在可信度为l一α时,估计总体参数可能存在的范围B.参考值范围可以由±US计算出,而可信区间可以由±计算出c.参考值范围与标准差有关
本文标题:最新临床执业考试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1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