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三单元_教案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总第11课时课题认识千米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难点: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铅笔长18()一枚1元硬币厚约3()学校跑道一圈长250()课桌长约10()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二、交流共享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出示照片)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回答预测: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2.强化概念。引导思考:我们刚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个环形的,如果我们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会有多长?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1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你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想象,现在脑海里想象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大约是100米,要走10个100米,该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1千米远吗?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图片并提问:小轿车、步行、动车、自行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学生练习并说说理由。追问:老师家离学校约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请简述理由。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思考的。3.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4题。引导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第(1)题组织学生直接计算,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再组织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总第12课时课题认识吨课时第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2.知道并掌握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形成印象。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克、千克)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师板书:1千克=1000克2.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图片,提问: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图片,码头上这些集装箱,火车皮所运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吨)明确: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指出:计量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一块学习另一个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吨。二、交流共享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1)课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谈话: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见过这样的一袋大米吗?提过它吗?提过的说说感受。学生回答,交流感受。课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学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数,贴满10张。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书:1000千克)指出: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吨。(1)师:课前我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你的体重是多少?(指名回答)教师请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同学站起来。谈话: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25千克,4个学生的体重约是100千克。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把这4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么样?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个学生全都叠在你身上,会怎样?1000千克重不重?提问:估算一下,小组里所有同学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学的体重呢?全班同学的体重相加,有1吨吗?学生进行估算,并汇报。(2)实物出示装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来掂一掂。提问:觉得重吗?这是10千克的水,10桶这样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这样的水是1吨?(3)小结: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1题。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每种物体重1吨,各有多少?总结汇报:一头牛重500千克,有2头牛刚好是1吨;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吨;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吨;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吨。2.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交流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3.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6题。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提问: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总第13课时课题练习三课时第3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单位间的换算。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知识再现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吨)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什么情况下使用吨?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参观。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并洗了脸。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400千克的面包。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见一辆满载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1题。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最后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2题。(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板书:1000米=1千米1000千克=1吨(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3题。(1)让学生看图,读题。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4题。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5题。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6题。先让学生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7题。先让学生读题,重点理解“动车从上海出发经过南京开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8题。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课前了解到的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的长度,并填写表格,再指名汇报。5.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思考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汇报结果。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教学反思: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第14课时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商场购物吗?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提问: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场购物,它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他们可能买什么?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提问: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交流:①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②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学生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①一共用去多少元?130+85=215(元)②剩下多少元?300-215=85(元)(3)想一想: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①最多用去多少元?24×3=72(元)②最少找回多少元?100-72=28(元)2.思考: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我们要在读题后要弄清题目里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要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8页“想想做做”第1题。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缺少什么条件。(1)出示问题(1),引导分析:从“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想到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追问:有了这样的数量关系,要求这个问题,还缺少什么条件?(2)学生独立分析问题(2),先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教师强调: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完成教材第28页“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表格,并说明题意,明确计算
本文标题: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三单元_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3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