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最新近五年上海生物高考卷专题归纳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2007-2011年上海生物高考卷专题归纳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1.沙漠植物常具有较小的叶片,且叶片的气孔较小。这是利于A.减少呼吸作用B.减少水分散失C.提高光合作用效率D.不被动物食用【解析】叶片的气孔较小。这是利于减少水分散失。气孔蒸腾显著受光、温度和CO2等因素的调节。大多数植物的叶片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且下表皮的气孔多.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情况,在各种植物的叶片中是不同的:阳生植物的气孔一般在叶片下表皮分布的数量多于上表皮,这样可以避免阳光直晒而减少水分散失;有些植物的气孔只限于下表皮(如旱金莲),有些植物的气孔却只限于上表皮(如浮水植物莲、睡莲)。叶片的蒸腾包括气孔蒸腾和角质蒸腾,即通过叶片角质层进行的蒸腾,在一般的叶片角质蒸腾要占到10%~15%,幼嫩的叶片角质蒸腾甚至超过气孔蒸腾。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有两种:一种以气体的形式散失,主要是通过蒸腾作用,气孔散失的,与阳光、温度、空气湿度、风力和气孔的开闭的数目和大小都有一定的关系,也可以通过皮孔散失一部分;另一种以液体的形式散失的,通过吐水和伤流的形式散失。【解析】植物的叶片上有气孔,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越大,气孔越大,则蒸腾作用越强。沙漠中最缺的是水,因此植物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必须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叶片和气孔都很小,有的植物的叶片甚至特化成刺(如仙人掌)。2.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和反射光下分别是A.红色、红色B.绿色、绿色C.红色、绿色D.绿色、红色【解析】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这种现象称为叶绿素荧光现象。叶绿素为什么会发荧光呢?当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后,就由最稳定的、能量的最低状态-基态(groundstate)上升到不稳定的高能状态-激发态(excitedstate)(图3-3)。叶绿素分子有红光和蓝光两个最强吸收区。如果叶绿素分子被蓝光激发,电子跃迁到能量较高的第二单线态;如果被红光激发,电子跃迁到能量较低的第一单线态。处于单线态的电子,其自旋方向保持原来状态,如果电子在激发或退激过程中自旋方向发生变化,该电子就进入能级较单线态低的三线态。由于激发态不稳定,迅速向较低能级状态转变,能量有的以热的形式释放,有的以光的形式消耗。从第一单线态回到基态所发射的光就称为荧光。处在第一三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回到基态时所发出的光为磷光。荧光的寿命很短,只有10-8~10-10s。由于叶绿素分子吸收的光能有一部分消耗于分子内部的振动上,发射出的荧光的波长总是比被吸收的波长要长一些。所以叶绿素溶液在入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在叶片或叶绿体中发射荧光很弱,肉眼难以观测出来,耗能很少,一般不超过吸收能量的5%,因为大部分能量用于光合作用。色素溶液则不同,由于溶液中缺少能量受体或电子受体,在照光时色素会发射很强的荧光。【解析】叶绿素溶液透射光下出现的是完全不吸收的光,即绿色;而反射时,波长越长越容易反射,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故反射光为红色。3.人们采用玉米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来替代汽油。若每吨玉米可转化为m吨葡萄糖,现有生产46吨酒精,理论上需要玉米(原子量:C-12,H-1,O-16)A.m90吨B.90m吨C.180m吨D.90m吨【高考命题意图】本题以热点问题汽油的替代品为切入点,考查呼吸作用中的计算问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是一个无氧呼吸过程,其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酒精)+2CO2,从反应式可以看出,1摩尔的葡萄糖发酵能产生2摩尔的酒精,葡萄糖的分子质量为180,酒精为46,因此生产46吨的酒精需要90吨的葡萄糖,由于每吨玉米可转化为m吨葡萄糖,因此获得90吨葡萄糖需要玉米为90/m吨。4.取一段燕麦幼苗茎放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水溶液中培养,结果如右图。幼苗茎段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水分增加B.糖类增加C.蛋白质增加D.无机盐增加【解析】燕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水分增加,糖的总量在下降,叶绿素还没形成,胚倒是越来越大,胚乳就越来越小;幼苗茎生长的过程中,水分增加比无机盐、糖类、蛋白质都快,因为水分含量最高【解析】由于燕麦幼苗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有机物不会增加,放在生长素溶液中生长时其体积要增大,因而会从溶液中吸收水分而使其重量增加。5.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绿色过浅;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浓度太抵6.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颜色深、浅分别表示吸收量多、少),甲、乙两图分别是A.胡箩卜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B.叶绿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C.叶黄素、叶绿索的吸收光谱D.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的能力很强。当可见光光束通过三棱镜之后,可以看到红、橙、黄、绿、青、蓝、紫光组成的光谱,称为连续光谱。如果把上述四种色素溶液分别放在可见光光束和三棱镜之间时,可以看到连续光谱中有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在光谱上显示出暗带,这种光谱称吸收光谱。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为波长430nm~450nm的蓝紫光区和波长为640nm~660nm的红光区。叶绿素对其他光的吸收不明显,尤其是对波长为500nm~560nm的绿光吸收量最少。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7.下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由图可知①有多种酶参与②最适合pH是7③最适温度是40℃④50℃时酶逐渐失活⑤0℃时酶逐渐失活A.①③B.②⑤C.③④D.④⑤【解析】①有多种酶参与、②最适合pH是7图中无相关信息;0℃速率不变8.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A.2n/5mB.2m/5nC.n/5mD.m/5n9.β-半乳糖苷酶能催化乳糖生成半乳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这表明,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作用具有A.高效性B.专一性C.稳定性D.多样性10.叶绿体含多种色素,其中一种色素能接受其它色素所吸收的光能,该色素是A.胡萝卜素B.叶黄素C.叶绿素aD.叶绿素b11.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12.过量摄入糖类会导致体内脂肪积累,其部分原理如右图所示。其中过程X、物质Y和物质Z分别是A.糖酵解、丙酮酸、脂肪酸B.有氧呼吸、乳酸、脂肪酸C.糖酵解、乳酸、胆固醇D.有氧呼吸、丙酮酸、胆固醇解析: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的,在生物体内,合成甘油的原料主要来源于糖酵解途径,则X应为糖酵解、Y应为丙酮酸、Z应为脂肪酸。13.将刚采摘的乱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A.提高淀粉酶活性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C.防止玉米粒发芽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解析:刚采摘的甜玉米内含有大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这些酶可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使其失去甜味,经沸水高温处理使酶失活来保持甜味。14.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2OB.只要提供2O,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2O和ATP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析:光照下叶绿体是通过光反应产生ATP不需要O2,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需要丙酮酸和O2。15.下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2CO和2O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右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弄叙述中正确的是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2CO外还有酒精和乳酸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D.d条件下,产生的2CO全部来自线粒体2CO释放量2O吸收量a100b83c64d77解析:种子有氧呼吸吸收O2与放出CO2相等,无氧呼吸时不吸收O2但是放出CO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吸收O2小于放出CO2,可知a条件下只进行无氧呼吸,植物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很少产生乳酸;b条件和c条件下既有有氧呼吸;d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16.右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化学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需要解旋酶B.属于水解反应C.会有能量变化D.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17.在人和植物体内部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①葡萄糖彻底氧化②葡萄糖转化为乙醇③葡萄糖脱水缩合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8.右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A.②处发生三羧酸循环B.①处产生ATPC.②处产生二碳化合物D.③处发生H+与O2的结合反应19.右图是酵母菌发酵实验示意图,其中X、Y、Z分别代表A.石蜡油、CO2、蓝色B.石蜡油、O2、黄色C.菜油、O2、蓝色D.菜油、CO2、黄色20.右图表示细胞中某条生化反应链,图中E1~E5代表不同的酶,A~E代表不同的化合物。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加快B.若E5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B积累到较高水平C.若E3的催化速度比E4快,则D的产量比E多D.着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则B的产量比A多21.右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则右图②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于A.水培的洋葱叶B.生长的柳树幼叶C.培养的衣藻D.秋冬的银杏落叶22.下列细胞中,其呼吸过程会产生乙醇的是A.缺氧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细胞B.剧烈运动时的人骨骼肌细胞C.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D.受涝的植物根细胞23.将等量甲、乙两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8小时,测得的数据见右表。据表分析,决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的因素是A.植物种类B.光的颜色C.温度D.植物器官24.(10分)下图表示三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日变化。请据图回答。(1)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时刻,a植物叶片出现在_________,c植物叶片出现在_________。(2)在6:00—8:00时之间,单位时间内吸收CO2最多的是_________植物叶片。(3)b植物叶片在晴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光合作用速度出现了低谷,这一现象被称为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c植物叶片一天内光合作用速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图中结果推测,三种植物一天内有机物积累量多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6)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宜温度下,把某植物叶片置于5千勒克司(光合作用速度44mgCO2/100cm2叶·小时)光照下14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呼吸作用速度6.6ngCO2/100cm2叶·小时),则一天内该植物每25cm2叶片葡萄糖积累量为__________。【解析】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从外界吸收的量明显减少,但不为零。如C3植物夏天中午出现的“午休”现象,“午休”时光合作用仍明显大于呼吸作用,而不是想象的那样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同理,氧气也可通过关闭的气孔,只是通气量较少而已。C4植物,不会出现午睡现象,曲线不会凹陷。【解析】(1)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相等,则叶片有机物积累为0,即与横坐标的交点,从图中直接看出:a植物的2个交点分别为19:00、5:00;c植物的2个交点分别在10:00、15:00;(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6:00~8:00时段b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最高,吸收的CO2量最多;(3)b植物是C3植物,出现“午休现象”的原因是中午光照强烈,为减少体内水
本文标题:最新近五年上海生物高考卷专题归纳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3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