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2014-5)第一卷选择题(本卷共有30道题,每题2分,总计60分)1.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产品主要满足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②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3.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同时,当时社会经济的其他的重要现象还有A.传统的“重农抑商”逐渐废止B.城市贸易打破坊和市的界限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4.“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对这一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官府的政策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C.明清工商业者热衷于土地兼并D.明清地主兼并小机户的现象严重5、(2013年四川文综卷)3.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年代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1620300170018507202880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农业经济日益凋敝C.城市经济规模扩大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6、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明末清初B.元末明初C.北宋中期D.鸦片战争时期7.15世纪末16世纪初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含义是:A.发现了美洲大陆B.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C.人类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D.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8.英国在获取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①法国②西班牙③葡萄牙④荷兰A.①②③B.②④①C.③①④D.④②①9.以下对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减少②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③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④自由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衰落下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不包括A.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B.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时期C.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D.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11.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契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不包括A.外国商人不了解中国人的消费习惯B.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C.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进行顽强抵制D.清政府继续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12.1868年,我国烟叶出口量为737担,1894年增至113000担。这表明A.农产品商品化速度加快B.我国出口产值增加很慢C.我国烟叶产量增加很快D.我国外贸处于出超地位13.下列现象,不属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的重要变化的是A.洋务运动兴起B.民族资本主义诞生C.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建成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4.右图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受到洋务派关注的书籍是A.①⑤B.②④C.③⑤D.①③15、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6122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国货运动的推动C.实业救国开始兴起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16.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②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③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17.“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A.延安大生产运动B.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8、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0835805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1090547457A.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20、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21.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22.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未能反映的是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B.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C.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D.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23.关于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下列正确的是①由通商口岸向内地发展②各地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③和资本主义的侵略密切相关④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24.中国近代航运业最早诞生于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洋务运动军事工业C.洋务运动民用工业D.官僚资本企业25.下列关于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创立②中国铁路诞生③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④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试制成功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②③④26、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D.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27.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是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B.“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总揽。”C.“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28.下列关于“新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B.其概念是美国《商业周报》提出的C.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D.不受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影响29.二战后,英国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①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②扩大了社会消费③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④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30.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第二卷非选择题(共3题,总计40分)3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幓,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二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材料三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于1775年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当时,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材料四美国企业家洛克菲勒从开办一家小炼油厂起家,通过侵吞、合并其他厂家而成为“石油大王”。1878年,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炼油工业资产净值的90%以上。后来,在大家的一致反对声中,1911年,洛克菲勒被迫将美孚石油公司分成38家“独立”公司,但他在每一个公司中都占有25%的股份。(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最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2)据材料二,你可以判定明朝末期,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3)从材料三说说瓦特开办的工厂有何特点?(2分)(4)从材料三到材料四反应出当时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者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6分)32.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还数十年前,人皆结发也,至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民风也。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天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材料二我们剪辫的最后目的,应该大家联合起来等到全体的中国人都可以剪辫子时才把辫剪掉。若是一个一个地把发辫剪下,是不相宜的。这种愚昧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等全体的中国人决心把它剪掉,或者至少要有一个大多数,使全世界都知道才行。并且这种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侮辱中一种,我们应该立刻地把许多侮辱去掉。──《孙中山年谱长册》(上册)请回答:(1)请概括材料一康有为主张“断发”的理由。(分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5分)(2)孙中山为什么主张“剪辫”?(2分)(3)试分析康有为与孙中山主张的相同点。(3分)33.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州参议员到首府开会,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半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偿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约)》等。──(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材料三: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
本文标题: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4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