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有关人寿保险论文关于保险的论文影响个人寿险需求的因素分析
有关人寿保险论文关于保险的论文:影响个人寿险需求的因素分析个人寿险需求是建立在个人与家庭实际需要基础上的有购买能力与购买意愿的经济需求,其影响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在因素,包括保险供给,保险价格,社会保障,银行利率,通货膨胀,信息渠道,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及相关政策法规等;二是内在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职业,家庭成员结构,收入与财富,保险意识,责任心等。人寿保险的保障性、储蓄性、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影响个人寿险需求的因素复杂而微妙。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各因素对个人购买人寿保险的不同影响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一、影响个人寿险需求的外在因素(一)保险供给。保险供给是指在一定的费率水平上,保险市场上各家保险企业愿意并有能力提供的保险商品的总和。保险供给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特征。保险供给的量是指所有保险企业为全社会提供的保险商品的经济保障总额。保险供给的质是指保险企业所能提供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险种以及每一具体险种的质量高低,比如,品种是否齐全、价格是否合理、条款是否公平、能否满足各层次消费者需要等。保险需求以保险供给为前提,没有供给,需求便无从谈起。我国由于种种原因,1959年至1980年间停办了人寿保险业务,消费者纵有保险需求也只能是一厢情愿,无法实现。1980年恢复寿险业务以来,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寿险业已初具规模,但目前保险供给仍相对不足,主要表现在寿险公司数量少、规模小、分布不均衡,险种差异化程度底,缺乏个性化保险产品等。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仅有寿险公司63家,并且大部分公司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全国性寿险业务的很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例如美国人口不到我国人口的五分之一,人寿保险公司有5000多家。保险供给的相对不足抑制了我国个人寿险需求增长。(二)保险价格。个人寿险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经济需求,所以人寿保险与其他商品一样,价格被视为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保险价格即保险费率,等于期望索赔成本加上附加保费,保险价格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附加费率的大小,附加费率上升个人寿险需求减少,附加保费率下降个人寿险需求增加。保险价格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个人对生命风险的评估,当个人对生命风险的估计低于保险公司的估计时,即个人对期望索赔成本的估计低于保险公司的估计,使保单看起来具有更高的附加费用,个人寿险需求就会减少;反之,如果个人对期望索赔成本的估计高于保险公司的估计,个人寿险需求就会增加。由于死亡保险没有替代品,价格对保障型寿险(尤其是定期寿险)的需求影响较小;对储蓄型寿险的需求影响较大。但是,由于人身保险商品及其定价的复杂性,消费者难以判断保险价格中包含了多少附加保费,因而降低了保险价格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程度。(三)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内容,是个人寿险的替代品,直接影响到个人寿险的需求。社会保障水平越高,个人寿险需求就会减少;反之,社会保障水平越低,个人寿险需求就会增加。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个人社会保障水平差别很大,呈现出“三大一小”的特点,即城乡间差别大、不同所有制间差别大、行业间差别大,覆盖面小,社会保障没有“社会化”。社会保障的不平衡,使个人寿险需求差别很大。社会保障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所提供的保障,尽管大多数情况是较为基本的,但是这样的保障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减少被保障者本人,而不是她或他的遗族人身风险的损失,减少被保障人对自己风险的担忧,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被保险人对人寿保险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与人寿保险需求的关系,可能因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关系及其程度。从一国的整个经济来看,社会保障与商业人寿保险可以同步发展。当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增长后,政府的税收基础将得到改善,社会保障的政府支出就会有更好的基础。同时经济发展和增长也会使人们的收入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增加。(四)银行利率。人寿保险大多具有储蓄功能,因此银行存款及其他金融产品对人寿保险具有替代效应。由于人寿保险的长期性及预定利率的假设,保单利率的调整具有迟延性。市场利率以银行利率为基础,当银行利率上升时,人们必然会增加银行存款或购买其他收益率高的金融产品,从而减少了个人寿险的需求;当银行利率下降时,人们通常会积极投保,利用时间差获取低价格高收益的保障,个人寿险需求上升。我国1996年银行利率连续下调时,曾一度出现了人寿保险抢购风,个人寿险需求极度膨胀。但是,由于个人寿险基本而首要的功能是保障功能,是任何其他金融产品无法替代的,因此利率的变动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利率的变动主要是影响个人对储蓄性强的寿险商品(如生存年金、两全险等)的需求,对死亡保险尤其是定期寿险的需求影响很小,当利率波动较大时,消费者更多地选择利率敏感型寿险,既能满足保障的需求又能降低“利率”的风险。(五)通货膨胀。传统寿险最主要的特征是固定利率和定额给付,即保险合同规定的预定利率和约定的保险金额不会因通货膨胀而改变,因此,持续的通货膨胀会导致人寿保险的实际保障水平下降,从而使人寿保险“贬值”。因此,通货膨胀预期越高,个人寿险需求越小。在高通胀时期,消费者更多地选择短期的流通性强的投资工具,寿险需求下降。我国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寿险保费收入一度出现过负增长。但是,通货膨胀也不是洪水猛兽,适度的通胀能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从而增加个人寿险需求。目前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是温和的,对个人寿险需求的负面影响较小。另外,通货膨胀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与险种有关,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分红险及一些新型险种如变额寿险、万能寿险、变额万能寿险、变额年金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事实上,这些险种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为了克服预期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而开发的。但严重的通货膨胀对个人寿保险需求的影响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人寿保险产品的价格影响,人寿保险保险费与保险金额分别以货币形式缴纳和支付,保费缴纳在前,保险金的给付在后。所以,严重的通货膨胀将使给付的保险金额大幅贬值,等价于投保人的实际缴费率大幅提高,从而使个人寿险需求下降。二是对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影响。在无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是一致的;但当存在通货膨胀时,实际收入的增长水平低于名义收入的增长水平,使消费者实际收入的下降,从而使个人寿险需求减少。三是通过其他金融产品产生的替代影响。通货膨胀对个人寿险需求的替代效应是指通货膨胀引起的人寿保险的预期收益与其他替代金融产品的预期收益之间的相对变化,从而引起个人寿险需求的增减。由于通货膨胀引起寿险的收益率下降,而其他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不变或上升,因此,替代效应使个人寿险需求减少。(六)信息渠道。信息渠道决定消费者是否容易接近、了解保险市场及具体险种。保险信息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之所以重要,一是因为人寿保险是一种无形商品,是保险公司对未来责任的“一纸承诺”,消费者难免有种种担心,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二是因为人寿保险是一种“复杂”商品,专业性很强,普通消费者难以理解。理性的消费者要购买一份保险,必须了解三个方面的信息:1.有关保险公司的信息,如公司的诚信度与经济能力、理赔的公正性及时性、服务的能力与意愿等;2.有关代理人的信息,如代理人的个人品质、专业知识、沟通能力等;3.险种信息,如市场上有哪些险种、什么险种最适合自己的需要等。一般来说,信息渠道通畅,个人寿险需求增加,反之相反。当然关于保险公司及保险代理人的负面信息也会使个人寿险需求减少。我国目前信息渠道很不畅通,消费者要准确了解相关信息困难重重,一些边远地区居民甚至无法接近保险市场。(七)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及相关政策法规。经济制度很大程度上决定风险承担的主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城市居民特别是国家职工实行几乎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保障,个人寿险需求极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承担的主体转向个人,个人养老及家庭经济保障主要通过商业保险来解决,个人寿险需求增加。文化传统对个人寿险需求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信奉“养儿防老”,重视家庭共济,崇尚节俭并有较强的储蓄意识,淡薄风险转移,甚至忌讳谈及死亡。在我国,储蓄型保险被广有人愿意购买纯粹的死亡保险。另外,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有利于规范保险市场秩序、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护消费者权益、增强消费者信心,从而增加个人寿险需求。二、影响个人寿险需求的内在因素(一)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职业。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职业等决定个人生命风险程度,是确定个人寿险价格的依据。年龄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人有不同的寿险需求,幼儿阶段主要购买储蓄型保险,为将来准备教育基金;中青年阶段一般负有抚幼赡老的家庭责任,是寿险需求最强的阶段,保障型寿险是其主要需求;中老年阶段基本完成家庭责任,转而为个人养老做准备,年金保险是其主要需求。性别对个人寿险需求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女性平均寿命长于男性,一般地,男性更倾向于保障型寿险的需求,女性更倾向于储蓄型寿险的需求;另外,女性的家庭观念较强,更有风险意识,寿险需求较大。健康状况较差的个人更有投保倾向,健康状况好预期寿命长的个人更多地选择年金保险;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则更倾向购买包括重大疾病以及医疗保险在内的保障型寿险。职业不同生命风险程度也不同,通常较高危险职业的人寿险需求更强。但是,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年龄、职业、健康状况等都有明确的核保条件。(二)家庭人口结构。个人寿险最主要的作用是提供家庭经济保障,家庭人口结构决定个人寿险需求的迫切性与保障内容的差异性。我国从8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四二一”代际结构的家庭越来越多,即一对夫妻要负担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责任重,“风险”大,保险需求强。现代家庭结构的另一特点是多元化,单身家庭、“丁克”家庭、单亲家庭普遍存在。单身家庭、“丁克”家庭由于没有家庭经济负担,主要是个人养老保障的需求;单亲家庭由于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教育等保障需要而有更为迫切的寿险需求。人寿保险是家庭理财的重要内容,各种形式的家庭都有其客观需求,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三)收入与财富。消费者收入与财富决定其购买能力,对个人寿险需求有重要影响。其影响的大小具体反映在消费者收入、支出与储蓄的变化上。消费者收入是指消费者个人从各种来源中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可分为个人可支配收入和可任意支配的收入两种。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中扣除税款的非税负担后剩下的余额,它是个人能够实际用于消费的储蓄收入部分;个人可任意支配的收入则是从可支配收入中减去维护生活所必须的费用(食物、衣服、住房等)的余额。由于个人寿险需求属于高于“生理需求”层次的需求,因此,其购买能力决定于个人可任意支配的收入水平。对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很低的人,生活必需品可能花光了几乎所有的收入,无力购买充足的保险,随着个人可任意支配的收入增加,个人寿险需求也增加。一方面,购买能力是实现个人寿险需求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收入水平高的人,生活水平要求也高,因而需要通过购买个人寿险来保证。但是,个人财富的多少对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是双向的微妙的,一方面,现有财富多,购买能力强,个人寿险需求也增加。另一方面,现有财富多对人寿保险有一定的“替代”效应,也使抗风险能力增强,个人寿险需求减少。一般地,个人财富多,养老保险需求大,个人财富少,对保障型寿险需求高。财富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保险意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长足发展,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总体购买力水平提高,但财富总额中80%为20%的家庭所拥有,基尼系数达0.45,贫富差距巨大,大多数人购买能力不足,这是目前制约我国个人寿险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四)保险意识。保险意识是消费者对保险的意义、功能及作用等的认知程度以及用保险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的态度与意愿。个人的保险意识受社会环境、经济模式及文化传统的影响。我国由于经历了几千年封建社会、长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长达二十年的商
本文标题:有关人寿保险论文关于保险的论文影响个人寿险需求的因素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41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