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国有商业银行薪酬体系
谈国有商业银行薪酬体系再设计作者:邱真肖惠海商场现代化年32期字数:3739字体:【大中小】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薪酬体系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国有商业银行薪酬水平缺乏外部竞争力。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工资总额的基数完全由银行的主管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来核定,导致其薪酬水平与市场相脱节,丧失了市场竞争力。然而薪酬的外部竞争力是分配激励机制实现的重要保障之一,在精神鼓励体系的作用大不如前、行政职位晋升的激励效果不如过去明显的情况下,拥有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对于吸纳和稳定优秀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第二,薪酬体系内部不公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没有建立起体现不同岗位特点的分配制度。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每个人更关心的不是他的绝对薪酬,而是与他人相比的相对薪酬。当某一员工的所得与所付出的比值小于另一员工所得与所付出的比值时,前者就会产生不公平感。这种不公平就会导致员工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进而会导致员工采取心理和行为上的手段以求重建公平:要么改变自己的投入要么选择离开。由此可见,薪酬体系若缺乏公平性,就会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优秀人才流失,而能力相对差的职员却留下来,从而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第三,薪酬结构不尽合理。员工的薪酬—般分为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福利和长期薪酬。这四部分所占的比重不同,即使薪酬总量一样,也会对员工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其中基本工资在短期中保持不变,最具有刚性;而绩效奖金与员工绩效挂钩,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实现银行目标。尽管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了年度考核与晋升工资、奖励晋级相结合的工资制度,然而这部分“活工资”在工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难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因而,有必要对目前的薪酬体系进行再设计。一、薪酬设计的总体思路和薪酬分配体系的设置将市场竞争规则引入薪酬分配,按照“计件计价、按绩取酬”的思路,整合分配资源,建立精细化考核体系,构建适应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内部激励机制。“计件计价”是薪酬分配的基本形式,凡是可以进行计件的业务全面量化计算,并根据薪酬总额确定当年每项业务品种的薪酬单价,在业务与薪酬之间形成直观的明码标价关系;“按绩取酬”是确定员工收入的核算方式,考核员工在工作中实现的业务量和业绩,按量化业绩直接计价领取报酬,业绩多的多得,业绩少的少得,无业绩的不得;不能量化的实施综合考评。薪酬分配实行薪酬总额控制,切块使用。薪酬总量分配体现银行经营管理指标完成,薪酬个量分配体现员工个人岗位职责履行程度及质量。在全年薪酬总额内,把薪酬总额切分为岗位薪酬、客户维护薪酬和客户拓展薪酬。即:薪酬总额=岗位薪酬+客户维护薪酬+客户拓展薪酬1.岗位薪酬是保证员工基本生活的薪酬,占薪酬总额的比重可自行确定,即先确定最低薪酬底数(不同地域银行基准值可有不同),再按行政职务、职称、客户经理级别、岗位划分不同岗位或职务,分别核定岗位职务系数。岗位薪酬=岗位职务系数×基准值。岗位不同,其岗位薪酬也不同,岗位薪酬的最大差距应视银行差异而定。2.客户维护薪酬是与存量存贷款业务和柜台业务挂钩计价分配的薪酬,占薪酬总额的比重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相应的提高,各银行视具体情况而定。按员工的不同类别(分客户经理、柜台员工、管理人员、派驻人员、资产风险经营人员等5类)分块使用,并按业务品种进一步切分。客户经理客户维护薪酬=存量贷款收息薪酬+存量对公存款薪酬+存量储蓄存款薪酬+约期上存资金利息薪酬柜台员工客户维护薪酬=存量对公存款薪酬+存量储蓄存款薪酬+记账业务量计价薪酬+现金收付量计价薪酬管理人员、派驻人员、资产风险管理人员的客户维护薪酬可以不细分,在客户经理客户维护薪酬平均数基础上按岗位考评业绩确定。3.客户拓展薪酬是与客户增量业务拓展业绩挂钩计价分配的薪酬,占薪酬总额比重自行确定。客户拓展薪酬=增量存款薪酬+增量贷款收息薪酬+中间业务薪酬客户维护薪酬和客户拓展薪酬,是鼓励员工在做好存量业务的同时,积极创造增量业务。增量业务薪酬价格远高于存量业务薪酬价格,目的是激励全行员工将业务个量规模做大。客户维护薪酬和客户拓展薪酬靠业务竞争取得。若要扩大个人的经济权利,就必须做出艰苦努力,任何偷懒、“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在这里将完全失去市场并最终淘汰出局。二、计价指标的确定按照员工的不同类别,分不同业务品种设置薪酬计价指标,包括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1.共性指标。共性指标指普遍适用于全行客户经理和柜台人员的计价指标。按共性指标对应设置各项薪酬价格,直接计算所得薪酬,具体如下:客户经理共性计价指标,包括:存量储蓄存款计价指标、存量对公存款计价指标、增量存款指标、存量贷款利息收入计价指标、增量贷款利息收入计价指标、约期上存资金利息收入计价指标和中间业务收入计价指标。柜台员工共性计价指标,包括:存量储蓄存款计价指标、存量对公存款计价指标、增量存款指标、增量贷款利息指标、中间业务计价指标、记账笔数计价指标、现金收付量计价指标。2.个性指标。为确保全行性经营管理指标的完成,除共性指标之外,还针对各业务部门职能分工的不同特点,设置各部门对口管理的个性指标,把全行性经营管理指标落实到各个业务部门人员(包括:公司业务、国际业务、个人业务、机构业务等部门的客户经理及资产风险经营管理人员)。个性指标不设置薪酬价格计价,实行限制性综合考核。例如:国际业务部客户经理考核指标,除普通客户经理共性指标之外,还设立国际业务利润指标、外币存款增量指标、中间业务收入指标、国际结算量指标、不良贷款控制指标等5项个性指标。鉴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存在管理人员和派驻人员工作难以量化的特点,可暂不设置计价指标,在客户经理薪酬平均数基础上综合考评计算确定。三、薪酬价格的确定、考核与分配银行在薪酬分配改革中引入计件工资制,对各项业务品种和业务工作量按件定价,对应共性指标要确定一系列薪酬价格。例如:万元存量对公存款客户维护薪酬价格代表员工当月每维护1万元存量对公存款所得到的薪酬收入,根据当年对公存款客户维护薪酬挂钩总额与上年底全行对公存款余额相除的结果确定。按照客户经理、柜台员工在维护存量对公存款中的不同贡献,分别设定不同的薪酬价格。对银行各营业网点人员客户维护薪酬和客户拓展薪酬均按照对应的薪酬价格,先按单位业绩计算到单位,再按个人实际业绩分配到员工个人。对各业务部门人员,客户维护薪酬和客户拓展薪酬的考核分配,除按照营业网点的分配办法计价外,还应对口设置全行性经营管理指标和个人拓展业务指标进行个性化限制和规定,即各业务部门人员必须在确保本部门对口的全行性经营管理指标和个人拓展业务指标完成的前提下,方能足额领取客户维护薪酬和客户拓展薪酬,否则,按未完成的综合比例扣减其薪酬。对管理人员和派驻人员,由于工作难以量化,其客户维护薪酬和客户拓展薪酬的考核分配在客户经理相应薪酬平均数基础上按其综合考评得分以及个人拓展任务完成情况确定,即管理人员和派驻人员必须在完成个人拓展任务后才能足额领取按客户经理相应薪酬平均数考核所得的薪酬,未完成者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其薪酬,超额完成部分按增量业务薪酬价格计算其客户拓展薪酬。四、实施薪酬改革应注意的问题1.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加强费用的考核与管理,夯实薪酬改革的政策基础。2.完善客户经理考核,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客户经理收入的差距主要来源于客户维护薪酬和客户拓展薪酬。维护薪酬和拓展薪酬考核中涉及存量客户分配和增量客户利益分成等基础性工作。第一,信贷存量客户的划分问题。由于信贷客户群体众多,单个信贷客户间贷款量差异很大,贷款的质量也不尽相同,如不能科学划分,势必会形成客户经理之间利益上的差异,有必要探索更科学的方法。第二,增量大客户拓展的利益界定问题。根据“哑铃型”信贷营销策略要求,各行都千方百计地运用各种资源营销大的信贷优良客户,在营销过程中,各级客户经理付出了很多的劳动,但如何界定客户经理的应得利益还没有较好的办法,要进一步完善,探索建立起规范的客户拓展分成机制。3.提高数据采集自动化程度。新的薪酬分配办法,实际上是一种精细化考核分配制度,要对各类别、各岗位员工在存款、贷款、中间业务、柜台工作量等业绩进行准确登记统计,考核工作十分复杂,没有相应的科技、会计支撑将难以执行下去。因而要探索开发计算机业绩管理系统,实现基础考核数据的登记、统计和采集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对中国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的探究作者:王翠娟王倩商场现代化年12期字数:3241字体:【大中小】[摘要]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中资银行正面临着外资银行的强大的竞争压力,竞争的最大威胁是专业人才的大量流失。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外银行的薪酬激励机制的比较,从薪酬激励方面探索中资银行人才流失的原因,以期通过薪酬结构的调整留住人才、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的潜能,提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关键词]商业银行人才流失薪酬激励引言根据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所签署的协议,中国已于2006年12月11日起全面开放银行业,自此中国银行业进入了跨时代的全面竞争时期。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06年12月底,在中国注册的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14家,下设19家分支及附属机构;22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00家分行和79家支行;42个国家和地区的186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42家代表处。如此众多的外资银行机构的设立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但由于他们对于我国国情、民情和金融业现状、法规的不甚了解,要想尽快在中国取得事业的发展和经营业务的开拓,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吸纳一批我们的从业人员,目前,在华设立的外资商业银行中60%的高级管理者和骨干力量来自国有商业银行,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扩大。国内商业银行人才流失现象我们有目共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1999年~200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有41300人辞职,其中绝大部分流往外资金融机构。入世刚过半年,中国银行主管人事的副行长孙昌基就披露,中行近3年辞职的员工4403人中有62.4%的优秀人才被外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挖走。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人才流失的严峻形势?本文拟通过对中外银行的薪酬激励机制的比较分析,探索中资银行人才流失的原因,并给出一些建议。一、外资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特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外资银行薪酬激励机制的比较分析,可以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年薪制,就各国年薪制的实践来看,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大致可以将其归结为以英、美为代表和以德、日为代表的两类模式。1.英、美等国商业银行的薪酬机制英、美等国的商业银行经理层的薪酬主要上由基本年薪、养老金计划、年度奖金和长期激励五部分组成。基本年薪占比在45%左右;美国的商业银行薪酬结构中长期激励占比最高,在30%左右,英国在15%左右;年度奖金占比在13%左右;福利国家的养老金计划、津贴的占比较高,英国为26%,美国不到10%。基本年薪是银行高管人员的年度基本收入,无论其工作业绩如何,通常都可获得的与岗位挂钩的固定报酬。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基本年薪只属于保健因素,不会引起被激励者内心的积极性。所以,45%左右的年薪对高管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相反还是一个“约束因素”。真正起激励作用的是长期激励,主要是指股票期权。陈学彬认为,当商业银行经理层的薪酬全部来源于风险收入时,激励作用达到最大,薪酬完全成为激励因素,经理层的行为也就会是真正的“企业家”行为。美国商业银行的长期激励占比在30%左右,把高管的薪酬与责任和风险紧密联系在一起,高管们为了巨额薪酬不得不努力工作。因此,美英模式具有注重商业银行高管的长期激励,给予高管高额年薪的两大特点。2.德、日等国商业银行的薪酬机制德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的结构大致包括基本年薪、养老金计划、津贴和浮动收入。固定年薪的占比在65%左右,浮动收入在17%左右,养老金计划、津贴在17%左右,几乎不存在长期激励项目。也就是说并不像英美模式所倡导的高风险(股票期权)高收入(红利),起到激励作用的是巨额年薪和优厚的福利待遇。年薪占比在65%左右,比英、美模式的这个比例要多出二十个百分点
本文标题:国有商业银行薪酬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