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振华化学会计差错更正存货依旧不靠谱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6年5月11日振华化学:会计差错更正存货依旧不靠谱■本刊记者王宗耀红周刊记者曾于今年4月初撰写了《振华化学毛利率中不能不说的秘密》一文,当时记者从不同角度对振华化学的毛利率进行了全方位分析,指出不争“利”的振华化学毛利率所存在的疑点,即毛利率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公司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在2012年至2015年6月期间,红星发展与兰太实业的毛利率均是在区间内波动,而振华化学的毛利率却在逐年下降。实际上,对于该公司而言,其招股说明书中所呈现的疑点也绝非仅限于毛利率异常一项,该公司还存在实际采购金额与现金支出不匹配,亦即该公司在对其2013年与2014年的会计差错进行了更正后,依然有存货数据造假等疑点存在。存货数据存造假嫌疑据振华化学招股书介绍,2015年7月18日,发行人召开的第二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批准公司最近三年及一期(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财务会计报告的议案》、《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影响的议案》。其中在后一项议案关于会计差错的更正中,振华化学表示,因公司对期末存货暂估有误,调增2013年期末存货13876283.83元,调减2013年期末预付款项13876283.83元;调减2014年期末存货1793642.74元,调减2014年期末应付账款1793642.74元。此外,该公司在2014年期末的存货还调减了3169815.22元,营业收入和母公司净利润分别调增了3974250.21元和463874.47元。而其它的如应收账款、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证券市场红周刊2016年5月11日交税费、归属于母公司留存收益、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得税费用等也均有调增,但对于差错产生的原因该公司却未详述,只是简单地表述为“因2014年度收入、成本跨期”所致。在严谨的且经审核的财务报表中,会计差错本不应该出现,即便出现了也是少量的而不应该是大面积,不过既然问题已经出现了,那就应该在修正时详细披露差错原因,分析原因产生的根源,以便于进行即时更正和避免以后再犯同样错误,然而对此,该公司却不加以解释直接进行会计差错更正,似有“蒙混过关”之嫌,这是缺乏基本责任心的表现。更值得投资人注意的是,该公司虽然对其会计差错进行了更正,但是其更正后的结果依然十分可疑。财务报表显示,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6月,振华化学的存货余额分别为6525.85万元、9769.75万元、12332.43万元和11215.13万元,从该组数据变化来看,公司存货增长速度明显过快。其2013年存货增幅接近50%,远超营业收入4.60%的增速;而2014年存货增幅则为26.23%,略小于营业收入31.06%的增速。在振华化学存货结构变化上,增速最快的是产成品,其中2013年末公司产成品余额较2012年末增加约140.79%,2014年末公司产成品余额较2013年末增加约64.97%。对于存货的飞速增加,公司给出的解释是,2013年下半年,其第二条无钙焙烧生产线基本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产能大幅提高,公司销售力度加强,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因此公司相应提高了库存数量以备销售需求。然而对于这样的解释却明显缺乏说服力,从最基本的经营逻辑看,销售力度的加强所带来的效果应该是存货出现相应减少才对,而不是“翻着跟头”的证券市场红周刊2016年5月11日增长。我们知道,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其中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企业生产所产生的生产成本最终会体现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中。而主营业务成本则是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结转的成本,企业将产品销售出去以后,已销售产品被结转的成本就是主营业务成本。据招股书介绍,“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的平均产销率维持在90%以上,产销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产品不存在滞销迹象”。照此来看,公司的产品应该很畅销,九成以上的产品,都能如期销售出去,而即使有少部分产品没能销售出去,第二年也应该可以全部卖完。这也就是说,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中有一部分应该是由当年已售产品结转而来,还有一部分则是由上年度存货中的产成品结转而来。以2014年为例,振华化学公布的这一年的生产成本为55133.88万元,而期末剩余的库存中,产成品为6725.08万元,在产品为1859.34万元,则其库存产品中所含成本金额不会超过8584.42万元,由此可知,该公司销售当年生产的产品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金额应该为46549.46万元;此外,2013年存货中在产品所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金额为4076.61万元,由此推断该公司2014年主营业务成本金额应该为50626.07万元。而依据该公司招股说明书所介绍,其2014年的主营业务成本却是56114.97万元,比记者推算出的结果超出近5500万元。此外,记者还发现该公司2013年主营业务成本也比推算结果高出近5800万元。那么这证券市场红周刊2016年5月11日些本该相差不大的数据,出现如此大的差额,分析其中的缘由,记者认为该公司的存货数据似有数据造假的嫌疑。采购数据迷雾重重除了存货数据有点不靠谱外,振华化学的采购数据也是迷雾重重。记者依然以2014年数据为例来进行分析,依据振华化学招股说明书提供的采购情况来看,2014年该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24863.97万元,占总采购金额的比例为54.47%,由此可知其总采购金额约为45647.09万元,再算上17%的增值税,则其含税总采购金额应该为53407.10万元。从该公司招股说明书相关备注来看,其采购总额中并不包含设备采购,而现金流量表中反映采购情况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也不包含设备采购支出,单该项金额却高达57181.49万元,超过总采购金额近3800万元,难道说该公司当年预付款项有大额新增或者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有大额减少不成?然而,从该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该公司2014年预付账款中,除了预付材料款及其他外,还有不少的预付工程设备款,剔除预付的工程设备款,则其预付材料款及其他的期初金额为1653.80万元,期末金额则为159.94万元,也就是说该项费用并没有新增,反而是减少了近1500万元;应付票据方面主要系公司采购原材料时申请银行出具的银行承兑汇票,2014年期初金额为0,期末新增至2022.70万元;而应付账款方面,从其披露的相关情况判断,主要是应付供应商的材料、辅料款项,即使其中包含工程款,金额也不会太高,该项金额由期初的5698.28万元减少至期末的4726.09万元,减少近1000万元。照此算来,振华化证券市场红周刊2016年5月11日学2014年采购支付的现金和因此形成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负债超过其含税采购金额6300多万元。此外,振华化学也曾表示,“公司近年来销售时客户多以银行承兑汇票进行结算,因而公司在原材料采购时亦直接将尚未兑付的应收票据背书与供应商进行结算,减少了公司直接向银行申请开具汇票的数量”,也就是说,该公司的采购支出,除了我们看得见的通过“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的支出及形成的相关负债外,还有一部分是通过看不见的“票据背书”支付的采购款,那么,问题就在于,为什么实际采购支出要比其含税采购总额还要高出6300万元以上呢?而这些超额支出的那部分采购款又到底去了哪里呢?安全生产之痛除此之外,安全生产问题也是振华化学绕不过去的话题。来自楚天时报的消息,2015年3月5日,振华化学发生一宗安全生产事故,导致一名工作人员死亡。死者家属曾告诉媒体记者,死者在工作时,进搅拌机里面清理渣滓,另一工作人员误将搅拌机打开,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对于该次事故,振华化学也进行了相应披露,其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就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3月5日发生的致铬酐车间反应工序操作工受伤并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黄石市西塞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15年5月5日分别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单位)》([西]安监管罚[2015]第01号),对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处以罚金200000元;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个人)》([西]安监管罚字[2015]第01号),对公司董事长蔡再华处以罚证券市场红周刊2016年5月11日金20000元;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个人)》([西]安监管罚字[2015]第02号)对公司总经理柯愈胜处以罚金15000元;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个人)》([西]安监管罚字[2015]第03号),对柯尊友处以罚金11000元。对于该事故的发生,记者并不想纠结在事故责任方问题,只是想说明的是,由此次事故的发生可以看到振华化学在生产管理上仍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需要警惕,而类似的以生命为代价的血的教训,记者觉得还是越少越好。■
本文标题:振华化学会计差错更正存货依旧不靠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6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