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期末复习检测卷高一(升学)语文试卷(问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纤.细(qiān)跬.步(guĭ)酷.寒(kù)炫.耀(xuàn)B.杜撰.(zhuàn)摇曳.(yì)铁锨.(qiāo)皱褶.(zhĕ)C.尸骸.(hái)饿殍.(piăo)栖.息(qī)遒.劲(qiú)D.游弋.(gē)脚踝.(luǒ)馥.郁(fù)辗.转(zhă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千钧一发阴谋诡计悬梁刺骨不明一文B.漠不关心众目睽睽争相斗妍不胫而走C.以逸代劳委曲求全再接再励无是生非D.不记其数星罗棋布宽洪大量手屈一指3.填入横线上的词,正确的一组是()(1)张教授把祖辈下来的秘方献给了当地的医疗部门,受到人们的赞誉.(2)望着那的夜空,他又回想起那的童年,因为每一颗心都闪烁着小时候妈妈讲给他的许多动人故事.(3)新上任的检察长衣着,其貌不扬,但脸上刚毅的神色似乎在告诉人们些什么.A.留传幽远悠远简朴B.流传悠远幽远俭朴C.留传悠远幽远俭朴D.流传幽远悠远简朴4.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B.北平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回来。C.没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D.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内容正确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B.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道理。C.我们这个大约五十人左右的班级,已经有三十五个共青团员。D.我把成功的经验,向他做了介绍。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2B.他购买彩票,连续两次中奖,真是左右逢源。C.看起来,细菌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对人的危害却是非常严重的。D.长期以来,学生们对学校自来水龙头常自流水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要求他们自觉地节约用水,还要做很多的工作。7.下列句子中不会引起歧义的一项是()A.这个人谁都不认识。B.这篇文章赞扬的人很多。C.这点水留给晚上来的人喝。D.这是跟王师傅学艺的几个大学生。8.填入下面这句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这样多的书刊,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查找方法,要找到一部自己需要的书,A.岂不是大海捞针吗?B.简直是大海捞针。C.不能不说是大海捞针。D.犹如大海捞针。9.有一次一位不怀好意的西方记者问周总理:“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时老低着头,西方人却昂着头走路?”周总理作了巧妙的回答,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西方人却正在走下坡路。B.因为中国人谦虚,而西方人目中无人。C.因为中国人习惯于冲刺,而西方人习惯在靠背上休息。D.因为中国人富有人情味,走路时要和熟人打招呼,所以要低着头看前面。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打开电视机/台湾——雨/几乎天天如此/雨多得出奇/说奇,倒也不奇/人类四分之一的相思雨/倾泻在这里A.“台湾——雨/几乎天天如此/雨多得出奇”,写出了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多雨的自然特征,为表现主题作铺垫。B.“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连绵不断的“雨”,是中华儿女盼统一的“相思雨”,“雨”和“泪”的巧妙联系,耐人寻味,浑然天成。C.《相思》以简短凝练的语言,平缓的语调,抒写了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D.《相思》小巧玲珑,自然朴实,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沉重大的主题。二.填空题。(10分)11.曾经沧海难为水,。12.,恨别鸟惊心。13.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是指(山名)14.《像山那样思考》作者是国的奥尔多·利奥波德。15.故木受绳则直,。16“礼节上崇尚有来有往”,可以概括为成语.17.仿照下面句子,将“鸟”换成“人”,写一个相关的句子。(2分)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318.根据上联对下联。(2分)上联:学好科学文化报效祖国下联:三.阅读题。(3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10分)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她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当然可以。”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19、第一段方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是()A、慢慢悠悠B、犹豫不决C、挑三拣四D、心中无数20、这部分描写人物的方法是()A、行动描写B、肖像和心理描写C、肖像和语言描写D、行动和语言描写21、这段描写极有层次地展现出在借项链时的心理状态,合理的一项是()A、迟疑不决——惊喜——焦急而担心——欣喜若狂B、贪婪、挑剔——意外——焦急——狂热C、慎重而犹豫——高兴——迟疑焦急——狂喜而得意D、犹豫不决——意外——焦急——得意22、选出对“我只借这一件”分析正确的一项()A、一个“只”字,强调给对方听,表现玛蒂尔德怕对方不同意,自己失去好机会。B、突出“只”和“一”,强调自己借得少,表现玛蒂尔德想马上借到又怕不能如愿的心情。C、强调“只”和“一”,表明自己决不多拿,表现玛蒂尔德坚决要把这挂项链借到手。D、突出“只”和“一”,说给对方听,表现玛蒂尔德急不可待又怕在朋友面前4丢了面子的心情。(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8分)几个月前,来自一些地方的研究人员演示了使光以每秒17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对冰冷的钠原子的过程。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得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小室”)加热到大约100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入小室。即使通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和水,光速也会略微减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入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但是,非线性意味着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投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光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它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韦尔奇小组的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室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及其有效。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的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23.文中划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A.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B.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C.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D.小室中的热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24.下列不属于韦尔奇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A.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B.使铷原子处于不会吸收光的微妙的量子状态中C.使波长略微不同的两束光互相作用而产生慢光D.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52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温度接近于绝对零度的钠原子可以把光速降低为17米/秒B.在高温中的铷原子处在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C.利用热的铷原子传送光脉冲可以比利用光缆更加有效D.缓慢通过高温铷气的入射光具有非线性效应26.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B.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C.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传播的速度比较慢D.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32题。(每题2分,共12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28.下列成语中的“备”,意义与“圣心备焉”的“备”相同的一组是()A.德才兼备B.有备无患C.求全责备D.攻其无备29.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君子的性格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译: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达到千里远的地方。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译:蚯蚓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没有可以寄托身体的地方,这是它用心浮躁啊。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30.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分)翻译:32.解释。驾:(1分)6无以:(1分)四.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郁。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中,他就学会了公正。请以“从生活中学习”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富阳市职高2009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高一(升学)语文试卷(答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选择填空阅读(一)阅读(二)阅读(三)作文总分一.选择题。(20分)12345678910二.填空题。(10分)11.曾经沧海难为水,。12.,恨别鸟惊心。13.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是指(山名)。14.《像山那样思考》作者是国的奥尔多·利奥波德。15.故木受绳则直,。716“礼节上崇尚有来有往,”可以概括为成语.17.仿照下面句子,将“鸟”换成“人”,写一个相关的句子。(2分)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18.根据上联对下联。(2分)上联:学好科学文化报效祖国下联:三.阅读(一)(10分)19、第一段中说:“细细密密的碎布儿如戏台上的旦角”,“哪一个又能比得上崔莺莺”,这两句中加点的词在文章中分别指什么?(2分)“戏台上的旦角”_____________________“崔莺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第一段中“单是正经的角儿,……哪一个又能比得崔莺莺?”,句中“翠翠、白素贞、七仙女、崔莺莺”分别是哪些作品中的人物?(写出1个得1分,最多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文章哪一句与第三段中“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这个比喻意思相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期末复习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68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