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揣摩人物形象专题【技巧点拨】◆人物形象知识链接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写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一、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①结合小说主题分析小说主题是通过人物来表现主题的,反过来,小说的主题也是人物分析的最重要的依据②结合小说具体环境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都是“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这个“环境”包括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景物环境、社会氛围等等。③结合小说中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描写指的是对已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动作等方面进行详细描写。这些描写是小说人物分析的着重点。尤其是一些重点细节,对于人物性格的表现非常重要。④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分析在分析人物性格成长与情节关系时,一方面要抓住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来看人物性格的内涵;一方面要关注重要场面和精彩细节中人物形象的特点。⑤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二、小说中人物刻画的方塑造方法具体分析1.正面描写具体分类内涵、作用及例子①肖像描写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的三次眼神描写。②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鲁迅笔下人物的语言,都极有性格特征,孔乙己的迂腐斯文,杨二嫂的尖刻利己,阿Q的精神胜利法,无不绘形绘色,跃然纸上。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的一句独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它直接揭示了人物对金钱赤裸裸的占有欲。③动作描写行动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就表现了林黛玉的小心谨慎。④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项链》里对玛蒂尔德的一段心理分析,让现实生活与她的梦想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现实与梦想的尖锐矛盾,揭示了玛蒂尔德一心想摆脱寒酸、暗淡的生活而挤入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而受人奉承的贵夫人的心理。⑤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对“读书”问题的两次不同的回答,就展现了林黛玉小心谨慎的性格。2.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三、小说中的人称(1)明确叙述人称的作用叙述人称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也有第二人称。但是使用第二人称叙述的作品很少。下面着重说明第一、三叙述人称的表达作用。A.第一人称叙述,即叙述者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进行叙述。叙述者叙述的事件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阅读时要注意,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品中的主人公,如鲁迅的《社戏》中的“我”——迅哥儿;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次要人物,如鲁迅的《孔乙己》中的“我”——酒店里的小学徒;有时指全文的线索人物,如《祝福》中的“我”,祥林嫂的故事通过“我”贯穿起来。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B.第二人称叙述,增强文章的抒情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C.第三人称叙述,即叙述者站在第三者的旁观角度,把“他”或“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采用这种人称叙述,叙述者无所不知,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内心秘密等等,叙述者都了如指掌。因为叙述方法各有长短,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文章常常交叉采用两种不同的叙述人称。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四、小说主要人物的作用1.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2.考虑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3.考虑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五、小说中次要人物分析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一般具有以下作用:1.小说线索,有贯串全文的作用。2.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侧面(对比)衬托作用;3.推动情节的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揭示或凸显主题。◆小说人物形象考查的角度题型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几乎是小说文本中的必考题,部分考题只概括,不分析;部分考题是概括后再分析。常见命题:1.作品中的×××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2.小说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3.小说的某一情节,表现了×××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请简要概括小说中主人公×××身上寄托的社会意义。答题步骤:1.熟悉故事情节,认识人物的基本特点,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2.找出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文字,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3.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揣摩环境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来源,分析人物的社会意义。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答题模板:组织语言表达模式一般是:×××是一个……的人物形象。……情节写出×××的什么特点。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题型二:人物心理分析常见命题:1.作品中的某一心理描写对于刻画×××的性格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小说中×××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3.小说的某一情节,表现了×××什么样的心理?4.小说中人物对待×××有不同的态度,请简要分析。答题方法:1.审题时要明确从哪个角度考查人物心理。2.明确小说刻画人物心理的主要方法有:(1)心理概述;(2)内心独白;(3)梦境和幻觉;(4)借助环境衬托心理,既有乐景乐情、哀景哀情的正衬,也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的反衬;(5)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3.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有时还要结合作品的大背景和具体的情景来分析。人物的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都要与其所表现出的心理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答题模板:组织语言表达模式一般是:……情节写出×××的什么心理特点,表现了×××的……性格,起到了……作用。题型三:其他形象其他形象指的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外的次要人物和小说中的物象。常见命题:1.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有人认为是×××,你认为呢?2.小说中次要人物×××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3.小说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小说中的×××对于刻画主人公×××起到了什么作用?5.×××物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方法:1.找到描写次要人物(物象)的文字,概括形象特点(内在、外在);2.点明关系(相似性、相反性,矛盾双方的关系,放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分析);3.明确手法(衬托、烘托、映衬、对比、反衬、自比、象征、托物言志等);4.对主人公、主旨的作用(①自身的意义和作用,②对主要人物有烘托、对比、反衬作用,③推动情节发展或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④暗示社会环境或补充深化主旨);5.结构上作用(承上启下、铺垫、线索等)。答题模板:这类题型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要注意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典例精析】【例题1】(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人:“有,咋说不出来呢?”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注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
本文标题:揣摩人物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98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