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国际金融危机与监管南京大学金融学系于润国际金融危机与监管第一节金融危机概述第二节金融危机的相关理论第三节国际金融危机的监管第四节中国的金融安全第一节金融危机概述一、金融危机的含义二、20世纪金融危机的回顾三、当代金融危机的新特点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金融风险的形成金融风险的积聚金融风险的放大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国际金融危机一、金融危机的含义•风险与金融风险风险是从事后角度来看的由于不确定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大辞典)有的学者认为,风险是未来结果发生的任何变化。认为“人们采取某种行动时,他们事先能够肯定的所有可能的后果及每种后果出现的可能性,都叫风险,风险是指既可能出现坏的结果(风险损失),也可能出现好的结果(风险报酬)”。•从金融的角度,风险指资产和收益受到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作为风险的范畴之一,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引起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指的是经济主体在从事资金融通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随着经济货币化、证券化、金融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金融风险客观普遍存在于经济活动中。•根据风险承担体的不同,可将金融风险分为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微观金融风险)非系统性金融风险指经济主体(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性企业、单位及个人)在从事金融活动时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变化或其他原因而发生资产损失的可能性。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股权风险、技术风险等。对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般可以通过某种技术性的手段或方法来进行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金融风险)宏观经济运行中,由于金融体系、金融制度的缺陷、金融政策的失误以及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等因素,导致经济波动的加剧和经济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从而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外债风险、制度性风险、国家金融风险、泡沫型风险等。•外债风险是一个国家因无力偿还外债所产生的风险。•制度性金融风险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因实行不合适的金融制度、汇率制度或货币政策而产生的风险。•泡沫性型风险指因股票、债券或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形成的风险。•国家金融风险是指外国机构投资者有组织的在本国掀起大规模的金融投机风潮所造成的风险。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的区别•系统性风险是与整个市场波动相联系的风险•由共同因素引起•影响所有金融资产的收益•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化解•非系统性风险是与整个市场波动无关的风险•由特殊因素引起•影响某种金融资产的收益•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化解•显然,对于宏观经济运行中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虽然采取一些技术性的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但这远远不够。它还必须通过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创新、金融政策的调整以及通过国际间的合作方能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价格的异常剧烈的波动,或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一些经济主体或金融机构负担巨额债务及其资产负债结构趋于恶化,使得它们在经济冲击下极为脆弱,并可能危及和严重影响他国经济金融环境,甚至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从金融风险到金融危机金融风险大规模积聚和放大的最后结果就是爆发金融危机。一般来说,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只对银行或公司的经营造成影响,而系统性金融风险则会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引发金融危机。某些非系统性金融风险也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例如,某些大银行大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也可能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社会的金融系统中爆发的危机,它集中表现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急剧、短暂和超周期地恶化,这些恶化的金融指标包括短期利率,证券,房地产和土地等资产的价格,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大辞典)金融危机的形式•金融危机的形式有: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业危机、泡沫危机等。•起源于一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就形成了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在经济国际化或全球化环境中,金融活动中出现的非正常变化或混乱。它主要表现为由于金融资产价格短期内的大幅度变化,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大批量倒闭的现象。二、20世纪金融危机的回顾•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大危机•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债务危机•日本泡沫危机•英镑危机(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国际银行业的危机及影响1636年前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郁金香作为身份的象征,是欧洲上层社会追逐的奢侈品,但是由于郁金香的培育技术的特殊性,使得短期内的供给增长几乎为零,当需求剧增而供给几乎不变时,它的价格节节上涨。加上当时荷兰的郁金香期货市场上约束较少,交易成本较低,郁金香合同得以迅速拔高价格到非理性的程度。无数荷兰人抵押了他们的房屋和财产去购买郁金香,直到1637年新年后,投机的狂热抵不住信心的逆转,泡沫破灭,郁金香价格重归合理水平。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在郁金香危机后过了80年,人类的投机心理又在法国和英国分别上演了东印度公司的“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公司的“南海泡沫”,其投机程度之大,投机者范围之广,用后人的话是“似乎全世界的疯子都从疯人院跑了出来”。•G:\MBA\金银花价格暴涨调查安国药市交易量已严重萎缩.doc1929年美国股市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1929年10月29日,美国纽约股市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暴跌了40%,其大崩溃一直持续到1933年初。在这期间,30种工业股票从平均365美元下降到63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从平均142美元下降到28美元,20种铁路股票价格从平均180元下降到28元。1929年至1933年,美国的GNP下降近30%,13万家企业在危机中破产,数千万人失业,失业率从3%上升到25%。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19301931193219331930-1933:美国银行破产倒闭数0246810121419281931193313亿美元2.5亿美元160万美元1928-1933:美国外国有价证券发行额的变化•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西方所有工业化国家,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降低了40%,退回到比1913年还低10%的水平。日本金融危机1956-1973年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9.3%,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1973年以后,虽然受石油危机的影响,但很快就复苏并且在1989年达到高峰,日本人在纽约购买了著名的洛克菲勒中心,在洛杉矶买下了好莱坞的许多房地产;在80年代后期,世界10大银行中几乎全部是日本的银行,日元升值和高储蓄率形成过剩的资金,开始大量流向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引发了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的暴涨。日本金融危机美国土地面积为937万平方公里,日本仅为美国的零头,37万平方公里,相差25倍;1990年日本的土地总值达到15万亿美元,比美国土地资产总值多4倍。日本天皇皇宫的土地(4平方公里)按当时的市价折算比整个加利福尼亚州都值钱。1985年日经指数为12000点,到1989年飙升到39000点,四年内翻了两倍多。东京土地价格050100150200250300350日本股票市场的日经指数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住宅用地商业用地1983年1991年1998年1985年1989年英镑危机(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0年10月东西德的统一后,西德政府大大增加了对东德的投资,致使通货膨膨胀压力上升,对此德国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短期利率达到了10%的水平。就在德国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英国正面临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失业率超过10%,国际收支逆差扩大;德国的高利率是英国经济雪上加霜,大规模资本外逃和投机攻击迫使英格兰银行退出了欧洲货币体系,英镑对马克贬值10%。•投机攻击的风潮席卷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意大利里拉贬值15%,西班牙比塞塔贬值5%;瑞典央行为保护本国货币被迫把日贷款利率提高到500%的天文数字,德国联邦银行在危机中耗费了500亿美元;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士六国中央银行投入的干预货币共达到1500亿美元。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年12月19日,墨西哥政府突然宣布比索对美元贬值15%,引发了墨西哥金融市场的剧烈振荡,在短短的48小时之内,比索再度贬值15.3%,迫使墨西哥政府放弃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比索的跌幅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60%;投资者信心动摇,纷纷从证券市场撤资,引起股票市场暴跌,到1995年2月初,主要股票指数从1994年最高水平2895点降到1447点;一大批银行和金融机构濒临破产,资本外逃180亿美元,1995年全年GDP下降6.9%,通货膨胀率从1994年的4%上升到52%。主要成因分析:贸然推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政策国际收支持续逆差金融体系脆弱和金融监管不力两极分化引起社会矛盾激化和政局动荡墨西哥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90年代初,俄罗斯的“休克疗法”致使工业生产下降了80%,固定投资下降了90%,直到1997年经济增长率才扭负为正,但仅有0.4%,而且同期通货膨胀率还有11%。从1996年起,流入俄罗斯的外国资本突然猛增,1997年1月股市暴涨,莫斯科时报指数从1月到7月上涨了140%,其中能源类股票上涨500%左右,而高科技股暴涨到1000%,股市资本在短短的一年内上升了三倍。俄罗斯金融危机可是到了1997年10月28日,随着纽约股市的下跌,俄罗斯经济风云突变,股市暴跌,到11月10日平均下跌40%,到1998年2月,股票价格跌至1997年初的水平,几天之内50亿美元逃之夭夭,银行贷款利率上升了40%左右,1998年7月寻求IMF226亿美元的救援,卢布兑美元的汇率从1998年7月的1:6狂跌到9月的1:20.8;通货膨胀率上升到43.5%,失业率上升1.5倍,在莫斯科就有20万银行雇员被解雇。国际银行业及支付清算体系的系统性风险1974年国际银行业发生危机。科隆的赫斯塔特银行、伦敦的不列颠-以色列银行和纽约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倒闭,其中赫斯塔特银行的倒闭影响最大。1974年6月26日下午4点,德国监管当局发现赫斯塔特银行相对资本而言其外汇交易规模过大并欺骗性地隐瞒了超过其资产账面价值一半的损失时关闭了这家银行。由于德国正常营业日结束之时正好是纽约的早晨,造成在纽约数百万美元的交易无法结算,和不能承兑6.2亿美元的账上要求权,这一外汇交易的废除引起了国际外汇交易持久的扰动和不安,银行间市场遭到重大破坏。此后,赫斯塔特风险成为银行大额跨国结算风险的代名词。尽管全球网络的形成和支付清算体系日益健全,但银行间外汇交易的结算(加上银行确认已收到应收款项)很可能需要2—4个营业日才能完成。这意味着银行可能暴露于数目巨大的外汇交易的结算风险之中。IMF1996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对一家银行而言,承担风险的金额可能超过其3天的交易价值,全球日交易额的估计值大于世界上最大的300家银行的总股本价值;1995年,世界十个最大股票市场的日平均交易量为420亿美元,仅相当于外汇市场交易的3%。可见赫斯塔特风险相当之大。1994年12月,美国加州橙县进行结构证券投机(structuredsecurities)损失约16亿美元;1995年2月,英国巴林银行因其新加坡期货交易员尼克▪里森从事日经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损失约14亿美元;1995年9月,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井口俊英非法买卖美国国债损失约11亿美元;1996年6月,日本住友商社首席交易员滨中泰男在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违规从事国际铜期货交易损失18亿美元。1980—1996年银行发生危机或有严重问题的国家(或地区)数目的统计(伦敦经济学院古德哈特等学者)(1)危机(2)严重问题(3)其它问题(1)+(2)+(3)没有问题总数目数目%数目%数目%数目%数目%A417125229187852223B3320865342123763824161a106353116161000016b41719790023961424C37
本文标题:国际金融危机与监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0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