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国际金融Ch4part1短期内外均衡理论
第四章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余颖丰CUEB金融学院yuyingfeng@live.com18510031629国际金融学2014WinterSemester本章内容•第一节从国际收支平衡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第二节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相互冲突的调节原则•第三节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调节的经典理论•第四节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短期调节理论的新探索第一节从国际收支平衡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一、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概念•1、内部均衡的概念•2、外部均衡的概念•3、即期均衡和跨期均衡•二、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相互冲突内部均衡的概念•最早由斯旺(T.Swan)将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分离出来,分别用两条曲线代表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T.Swan出于需求管理政策的“需要”来定义“内部均衡”:认为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为内部均衡。姜波克的观点•T.Swan认为:总需求可变,而总供给对应于充分就业时的供给水平在短期内不变。•姜波克认为以上观点不适用于中国。•姜波克的观点:基本接受斯旺的观点,但剔除充分就业这一条件。关于中国的“充分就业问题”•姜波克认为:因为中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数量巨大的农村劳动力游离于充分就业的统计之外。但是,虽然剔除了充分就业,就业的扩大始终时我们后续分析中考虑的重要因素和目标之一。不同时间跨度的主要变量设定与比较跨度总需求总供给潜在产出生产率水平短期可变不变不变不变中期可变可变不变不变长期可变可变可变可变一些相关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总供给即为产出,它受投入生产的生产要素总量和单位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影响。•潜在产出:指在一定生产率水平下,全部生产要素达到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短期内需求与供给的关系:需求可能因扩展的财政政策而引起需求增加,但总供给因受生产过程调节的影响不可能马上增加,生产率不可能马上提高。•中期内:因闲置的生产要素,需求上升一般会引起价格上涨,因此导致企业扩大生产,因此总供给可变,总需求也可变。•长期内:此时潜在产出可变外部均衡的概念•外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不是一个概念•外部平衡指: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是指单纯的国际收支账户在一定口径上的数量平衡。•外部均衡:在国内经济均衡发展,内部均衡实现基础上的国际收支平衡。从长期来讲,外部均衡指经济可持续增长基础上的国际收支平衡。姜波克的观点•由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此经常账户的收支平衡是研究的重点。•而与实体经济有密切联系的长期资本流动也是我们关注焦点。而短期资本流动暂不考虑•该书的定义:外部平衡就是经常账户与剔除了短期资本后的资本与金融账户之和的国际收支平衡。•外部均衡:内部均衡(短期)和经济可持续增长(长期)基础上的基本账户平衡。即期均衡和跨时均衡•国际收支的即期均衡指在当期内部均衡的前提下,一国的国际收入等于支出。•特点:短期性和直接性。比如:简单地使用国际借贷为贸易逆差融资,或压缩国内需求以减少贸易逆差。国际收支的跨期均衡:以一定时期内居民福利的最大化为目标,将资源在国内和国外、当前和未来之间进行配置,使得每期的国际收支差额都具有可维持性,并在长期内达到经济持续增长和福利水平提高的目标。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相互冲突•封闭经济体与开放经济体分析方法的不同•封闭经济体的经济政策制定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以上三者彼此有矛盾:失业率与通涨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替换关系,经济增长往往也会带来通货膨胀。•开放经济:•目标:国际收支成为宏观调控所关注目标。吸收论的观点(复习)•国际收支(外部平衡)取决与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大小。•而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如何决定呢?•经济高速增长期,国内需求旺盛,则投资需求高,国内产出提高的速度跟不上需求(支出)增加的速度。如果要满足国内需求,实现内部均衡,就会发生净出口,导致国际收支逆差。•经济成熟期,情形刚好相反。•小结:随着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可能会出现冲突。米勒冲突•英国经济学家米勒在1951年的名著《国际收支》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度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冲突问题。•米勒冲突(J.Meade):指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则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难以兼顾的清晰的情形。内部经济状况外部状况1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国际收支逆差2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国际收支顺差3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4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失衡以两国模型为例•假设:一国的出口等于另外一国的进口,一国资金流入就等于一国资金的流出。•即认为:•两国的真实利率水平通过资金流动发生联系,两国的价格水平通过实际汇率发生联系。•因此:一国的外部平衡和内部均衡会受到外国经济状况变动带来的冲击。冲击主要来自于三种主要机制:三种主要的机制•机制一:收入机制•机制二:利率机制•机制三:相对价格机制。•收入机制:因为外国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使得外国国民收入的变动导致外国进口(即本国出口)发生变动,这会首先影响本国的外部平衡,然后通过乘数效应带来本国国民收入的变动。•显然,外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越高,本国的乘数效应越大,本国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受外国收入变动的冲击越大。•由于绝大多数国家之间存在商品贸易联系,这一机制十分重要。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美国居民消费比例非常高、喜欢借贷消费,因此美国形成庞大的贸易赤字:消费大于本国自己生产的数量,并通过渊源不断输出美元,购买全球大宗商品。•好处:其他外向型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产出水平和财富水平;•坏处: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进口需求下降,则导致其他国家出口下降,且难以转型,因此这些国家也陷入经济衰退。其他两个机制•机制二:利率机制•利率机制对冲击的传导主要是通过国际资金流动进行的。•机制三:相对价格机制:•途径一:名义汇率不变但两国国内的价格水平发生变动•途经二:名义汇率发生变动。我国情形:1979-1999中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冲突政策手段政策目标冲突的表现观察年份紧缩性政策抑制经济过热国际收支顺差1980-1983扩张性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国际收支逆差1985-1989人民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通货膨胀1986-1988扩张性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国际收支逆差1992-1993紧缩性政策抑制经济过热国际收支顺差1994-1996第二节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相互冲突的调节原则•如前面所讨论的,在封闭经济下一般可简单的运用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但在开放经济下则会造成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因此需要介绍新规则。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新规则•数量匹配原则•最优指派原则•合理搭配原则•顺势而为原则数量匹配原则•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指出要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N个有效的政策工具。•政策含义:只运用财政政策这一种工具是不够的,必须寻找新的政策工具进行合力搭配。同理,其他的单一政策也不能同时解决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这两个问题。经济学家简介-简.丁伯根•简·丁伯根(1903年4月12日—1994年6月9日),出生于荷兰海牙。主要从事于把统计应用于动态经济理论,1969年与拉格纳·弗里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科学奖。简·丁伯根教授主要从事于把统计应用于动态经济理论。他是这个领域中的伟大先驱。•简·丁伯根1903年出生于荷兰海牙。19岁(1922年)时,丁伯根考入了荷兰莱顿大学,攻读物理学,23岁毕业后,经过三年的努力,于1929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但是,就在这时,他的志趣已经不在物理学方面,而转到经济学方面了。促使丁伯根有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他对数学有特殊爱好。即便是在专攻物理学时,他也着重于研究物理学中的数学问题。他的博士论文就是以“物理学和经济学中的最小值问题”为题的。数学是丁伯根由自然科学工作者转向经济学家的桥梁。简·丁伯根被誉为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他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由于他的科研成就,1969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科学奖。第二种原则:最优指派原则•是蒙代尔对于政策调控得出的一个结论:如果每一个工具被合理地指派给一个目标,并且在该目标偏离其最佳水平时按规则进行调控,那么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能实现最佳调控目标。•关于每一个工具应如何指派给相应目标,蒙代尔提出了“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其含义是: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着相对最大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如果指派问题上出现错误,则经济会产生不稳定并且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根据这一原则,蒙代尔区分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影响内外均衡上的不同效果,提出了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平衡目标、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的指派方案。•蒙代尔的最优指派原则和丁伯根原则一起确定了开放经济下政策的基本思想,即针对内外均衡目标,确定不同政策工具的指派现象,并尽可能的进行协调以实现内外均衡这一目标蒙代尔•罗伯特蒙代尔(ROBERTA.MUNDELL),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世界经理人集团(WorldExecutiveGroup)董事会主席。蒙代尔教授被誉为最优化货币理论之父,他系统地描述了什么是标准的国际宏观经济学模型,是货币和财政政策相结合理论的开拓者。蒙代尔改写了通货膨胀和利息理论,倡导利用货币方法来解决支付平衡。此外,他还是供应学派的倡导者之一。••蒙代尔的贡献已经被证明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分水岭。它们引入了动态方法,在清晰区别存量和流量的基础之上,分析两者在经济走向长期稳定的调整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蒙代尔的研究也对凯恩斯主义者的短期分析和古典经济学的长期分析进行了必要的调和。后来的研究者扩展了蒙代尔的成果。这个模型被扩展到综合包括了家庭和企业的预期决策、另类金融资产和更具动态的经常项目和价格调整。尽管有这些修正,蒙代尔的绝大多数结论仍然经受住了考验。•199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欧元之父”。•蒙代尔对经济学的伟大贡献在于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动态分析货币制度,成功的把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精髓推广到货币理论中,使得传统的货币理论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创造性的设计欧元制度。蒙代尔与最优货币区理论•固定汇率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占据着主流地位,少数研究人员讨论过浮动汇率的优点和缺点,但都认为一国有自己的通货是必须的。•蒙代尔1961年在其论文中提出“最优货币区域”问题看起来似乎有些激进:几个国家或地区放弃各自的货币主权而认同共同的货币,在什么时候会更有利?蒙代尔的论文简要地提到了共同货币的好处,比如贸易中更低的交易费用和相关价格更少的不确定性等。这些好处后来得到了更多的描述。而最大的缺点是,当需求变动或其他“非对称冲击”要求某特定地区削减实际工资的时候,维持就业就很困难。•蒙代尔强调,为抵消这些不利因素,劳动力需要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这一点非常重要。•蒙代尔刻画了这样一个最优货币区域,该区域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移民倾向足够高,高到可以保证某一个地区面临非对称冲击时仍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来实现充分就业。其他研究者扩展了这一理论并确定了附加标准,比如资本流动、地区专业化、共同的税收和贸易体制等。蒙代尔几十年前的思考,与今天密切相关。由于世界经济中资本的流动性不断变强,在曾经固定但如今可以调整的汇率体制下,汇率越来越变得脆弱;一些地区正卷入这个问题。许多观察家认为一个国家在货币联合或浮动汇率(蒙代尔的论文讨论的两种情况)之间必须选择其一。•不必多说,蒙代尔的研究也影响到欧元的诞生。经过对利弊的权衡,EMU研究人员把最优货币区域经济思想当作新的药方予以了采纳。第三种原则:合理搭配原则(1)•各种国际收支政策,虽然手段有所不同,但解决的问题可能是相似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不平衡现象出现时,可能会有多种政策能解决该问题合理搭配原则(2)•至少存在以下几对互为替代的搭配:支出增减型政策与支出转换型政策支出型政策与融资型政策支出增加型政策与供给型政策复习•支出增减型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是调节需求的政策。•供给型政策主要是指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融
本文标题:国际金融Ch4part1短期内外均衡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