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权重系数的确定1、“差异驱动原理”根据公式jsjk1msk,j1,2,^,求得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其中sj21nxijxj2,xj1nj1nxij,j1,2,^此方法利用数学理论,较好的避开了在评价中主观因素的影响。但是在现实决策和评价中,评价者的主观信息也是很重要的。2、1基于证据推理与粗集理论的主客观综合评价方法,对复杂问题进行评价时,通常先将其划分成若干个评价单元,根据其逻辑关系进行层次化划分,并构造出相应的指标体系,接着对评价单元内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与合成,然后将具有层次性逻辑关系的评价单元状态进行合成,最终达到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不确定知识条件下对于评价单元内属性进行评价与推理的基本模型见图1[1]。在该模型中,ejk表示评价单元内的下层属性,其集合定义为Ek={e1k…ejk…elk};H=[H1,H2,…,Hn]代表评语集,对应的量化值表示为P(H)=[P(H1),…,P(Hn)];yk表示评价单元内的上层属性。粗集理论在知识发现方面已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它可以处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并可根据所给数据直接推得结论[2]。证据推理在处理主观判断问题以及不确定知识的合成方面具有优势。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可把主观判断和过去可用的知(一)确定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评价博士学位论文水平的要素比较多,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例如,论文的选题会直接影响其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性等,而学位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成果,也是判断其应用价值大小的主要要素;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又直接影响其学术成果的创新性;等等。根据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首先理清上述各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再按照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原理,建立各评价要素的关系矩阵R,即R为8阶方阵,如图1所示。“1”表示评x1x2x3x4x5x6x7x8价要素之间有直接的影响,“0”表示评价要素之间没有直接的影响(可能有间接的影响,本研究未作考虑)。其中,R的元素定义为:rij=1,Xi直接影响Xjrij=0,Xi不直接影响Xj(i,j=1,2,…,13)图1关系矩阵(二)划分各要素间的层级关系解释结构模型法是通过要素的关系矩阵生成可达矩阵,即表示从一个要素到另一个要素是否存在连接的路径,来划分各要素间的层级关系。根据图1的关系矩阵R,求R与单位矩阵I的和(R+I),对某一整数n构造矩阵(R+I)的幂运算,直至下式成立为止:M=(R+I)n+1=(R+I)n≠K≠(R+I)2≠(R+I)n=1,2,3,4,…则矩阵M=(R+I)n称为可达矩阵。可达矩阵M的元素Mij为“1”代表要素xi到xj间存在可到达的路径,即可达矩阵表征了要素间的直接、间接的关系。通过Matlab计算,可得本系统的可达矩阵M=(R+I)5。再按可达矩阵中元素为“1”的数量多少,由少到多将要素依次重新排序,得出各要素间的层级递阶矩阵,如图2所示。图2排序后的可达矩阵(三)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图根据排序后的可达矩阵(图2),按照层级递阶结构关系,建立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图(图3),模型图直观地反映了要素间逐级有向的主要影响关系。图3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图三、博士学位论文评价要素的层级关系分析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系统是一个具有五级的多层次递阶结构,其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确定了各评价要素之间的层级有向递阶关系。第五级为深层级评价要素,第三级和第四级为中层级要素,第二级为表x100001111x200011101x311011001x401100001x511110111x600110001x700110001x800000000层级要素,从第五级至第一级形成逐级递阶作用关系。(一)第一级与第二级要素的关系分析评价博士学位论文水平(X13)的直接要素是论文研究的应用价值(X6)、创新成果(X7)、论文工作基本假设:1、评价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的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例如,,论文的选题会直接影响其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性等,而学位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成果,也是判断其应用价值大小的主要要素;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又直接影响其学术成果的创新性;等等。2、各评价要素的地位不平等,即存在层级关系。3、评价要素存在两种关系:直接关系、间接关系。4、评价要素间的关系类型能够判断区分。符号说明:Xi(i=1,2,3,……,8)硕士论文的各评价要素;R根据解释结构模型构建的关系矩阵;I单位矩阵;M可达矩阵。模型构建: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onstructuralmodel简称ISM)技术是美国J·华费尔特教授于1973年作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结构问题的一种方法而开发的。其特点是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要素,造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从而将模糊不清的思想转化为直观的、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模型,进而观察这些关键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找到关键成功要素。本文依据题目所给出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评价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的7个关键指标:论文选题1、文献综述2.论文难度X3、发表学术论文及获奖X4.论文体现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X5.论文体现作者的科研能力X6.学风写作能力X7,作为解释结构模型系统的构成要素。(一)确定各评价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根据基本假设和论文评价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清理各评价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按照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原理,建立个评价要素的关系矩阵R,即R位8阶方阵,如图1所示R0000000111010110111111011001000111110011001100000111000100010000图1关系矩阵R“1”表示评价要素之间有直接的影响,“0”表示评价要素之间没有直接的影响(可能有间接的影响,本研究未作考虑)。其中,R的元素定义为:(二)要素间层级关系的划分解释结构模型法是通过要素的关系矩阵生成可达矩阵,即表示从一个要素到另一个要素是否存在连接的路径,来划分各要素间的层级关系。根据图1的关系矩阵R,求R与单位矩阵I的和(R+I),对某一整数n构造矩阵(R+I)的幂运算,直至下式成立为止:则矩阵称为可达矩阵。可达矩阵M的元素Mij为“1”代表要素xi到xj间存在可到达的路径,即可达矩阵表征了要素间的直接、间接的关系。通过Matlab计算,可得本系统的可达矩阵M=(R+I)5。再按可达矩阵中元素为“1”的数量多少,由少到多将要素依次重新排序,得出各要素间的层级递阶矩阵,如图2所示。M1000111011101111000000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0000100010001110即x8x3x4x1x2x6x7x510000000x811100000x311100000x411110000x111110000x211111000x611111000x7111111101x5图2排序后的可达矩阵(三)解释结构模型图的建立根据排序后的可达矩阵(图2),按照层级递阶结构关系,建立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图(图3),模型图直观地反映了要素间逐级有向的主要影响关系。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图3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图三、硕士学位论文评价要素的层级关系分析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系统是一个具有五级的多层次递阶结构,其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确定了各评价要素之间的层级有向递阶关系。第五级为深层级评价要素,第三级和第四级为中层级要素,第二级为表层级要素,从第五级至第一级形成逐级递阶作用关系。四、结语通过分析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系统的关系结构,观察各评价要素之间的有向影响关系,从而找出评价硕士学位论文的表层直接、中层间接和深层根本要素,得出了“发表学术论文及获奖”、“论文难度和工作量”等是评价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表层直接要素,揭示了“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是影响学位论文水平的深层根本要素,且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是通过研究生科学研究、综合分析等能力传递作用的。因此,加强研究生的理论基础和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强化研究生的科学研究、综合分析以及写作能力的训练,仍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最基本要求。同时,应注重研究生的文献综述研究和技术路线设计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研究生科学创新研究,鼓励研究生参加交叉学科的学术交流,尤其要重视学位论文选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为作出创新成果奠定基础,切实提高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硕士学位论文评分X8文献综述X2论文体现作者的科研能力X6学风科研能力X7论文体现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X5论文选题X1论文难度和工作量X3发表学术论文及获奖X4(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研究何刚(安徽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处,安徽淮南232001))问题一基本假设:1、所引用数据真实可靠,且能反映实际情况。2、问题分析:问题一:本体属于综合评价问题,需要根据三年硕士论文的评阅信息分别对专业的开题与选题、各年的选题情况作出总体评价。在做选题评价时,我们选用统计学原理对硕士论文的选题报告评分进行处理。做开题评价时,我们选用“分层模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在两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分别按年份和专业对硕士论文的选题和开题进行总评价。问题二:该问题要求对各年硕士论文评分的进行评价,在“表3硕士学位论文评分表”制定的评分标准的基础上,我们用均值和方差两个维度对论文得份进行年度和专业的总评。问题三:本题要求对两对数据进行性关系分析,在解决的过称中,我们通过构造向量矩阵,借助Excel办公软件,分别得出选题与得分、开题与得分的相关性系数,由此分析出选题开题语论文得分的相关性。问题四:该题与问题二相似,我们采用相同方法对复审论文的得分进行评价。问题五:该题要求对硕士毕业前后论文的评分结果进行分析,我们仍然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先分
本文标题:权重系数的确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1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