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审题【考点精讲】(一).类型(1)一般话题作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要求。如:宋国有一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这就是背景材料。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提示语。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显然是话题。[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这就是要求。(2)许多话题作文没有材料。如第一节例中“生命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但是世界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的忧虑和不安:战火纷飞、环境污染、瘟疫蔓延……”这不属于材料,只是提示语。有些话题作文有材料却没有提示语,如: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杜鲁门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请以“同样自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就直接从材料到话题,中间没有提示语。因此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材料语”、“提示语”可有可无,但“话题”和“要求”是不可少的。其中“话题”是中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背景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作用。“提示语”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更要仔细审读。(二)方法(1)打破审读材料的顺序习惯上考生往往是这样的审读顺序:材料——话题——提示语——要求。这种“先看材料、后看话题”的顺序,实际上是“材料作文”的审题顺序的惯性使然,审题立意的中心是“材料”。而笔者认为,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是:话题——材料——提示语——要求。“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2)分清作文话题的类别从话题内涵的隐显看,有显豁类和含蓄类,前者如:良知与公德、心态、兴趣等;后者如:风、忘忧草、岁月的痕迹、人生没有草稿等。一般含蓄类的话题除了“字面义”外,必须挖掘其“深层义”,如引伸义、比喻义、象征义等。从话题的语言形式看,有词、短语与句子之别,如:杂、品德、合作,心灵的选择、我与空间、共享生命、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完美是残酷的等。一般来说,话题的字越少,说明外延越大;反之字越多,外延就越小。字多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容易下笔。字少的话题可在话题前加上一定的限定语,来缩小其外延,从而从一个角度来写。从话题范围的大小看,有窄、宽之分,如: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完美是残酷的等,就比较窄;风、杂、良师、角色等就比较宽。从话题的对象来看,有单一和多个的区别,如:心灵的选择、共享生命等的写作对象就比较单一;而良知与公德、我与空间、真与假、生命与灾难等属于多对象话题。一般来说,多对象话题实际上一种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两者都要写到,并要把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冲刺必读】(一)单项材料1、查原因俗语“无因不成果”,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材料分析查原因法,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示例1]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2、明关系材料中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以一定的关系而依存,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间的关系入手而立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正常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办。这样准确抓住了他们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立论了。[示例2]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人们知道“三字信”以后,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中学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抒情等写法)3、抓关键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示例3]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清江盈科《雪涛小说》)4、辨是非命题者在提供材料时,时而在其中将自己的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示例4]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徒趋之若骛。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以上仅仅是分析单项文字材料提炼观点的四种方法,结合具体材料分析还可以总结出其他方法。同时,在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时,可以采用几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多个符合材料内容的观点。(二)多项材料1、同中求异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份量的结论。[示例5]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2、异中求同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示例6]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3、异中辨异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示例7]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4、互补叠加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示例8]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以上是多项材料提炼观点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综上所述,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前提是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几种分析方法,无疑是大有裨益。【应试技巧】材料作文审题六法一、抓意图。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这是考生们首先要考虑的。对材料作文要把握材料中关键词句的精确涵义,这是准确立意、不偏题、不走题的基本前提。例如,作文题“心灵的选择”,最大限度给考生以充分施展才能空间的选择。它的意图是考查考生个人的素质到底有多高,也反映了一些更可深入思考的问题。有人写了一篇《潘金莲的选择》的作文,因其落脚点与传统观点格格不入。二、抓倾向。材料作文肯定要体现所给材料的倾向,审题时必须要抓住它的倾向。比如:“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结合材料看,实质上是面对个人的行为目标、突然遭遇的艰难处境及陌生的路人时,个人的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该如何表现,在文与道结合的现实性和层次感方面,显然蕴涵着更高的要求,也更能考查学生如何激活生活储存,我口我心,当场拿定、辨别的决断能力。学生明确了这些,就能将“为情而造文”与“为文而铺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写出个性,写出精彩,写出亮点。三、抓题眼。题眼其实就是材料的要害之处。古人云:“亢节之处,妙在一点。”作文阅卷,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考生宜在材料中抓住要害。例如,作文“玫瑰园里的花与刺”材料,题眼就是小姑娘的两句话。第一句是“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第二句话是“因为这里的每一朵花下面都有刺”,其实,这两句话互为因果,它的关系就是题眼。而“心灵的选择“题眼就是心灵翻江倒海后的选择,强调触动心灵,如不能挖掘心灵深处每一份感动的选择,肯定是肤浅的,也是不合题意的。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这种提示可以。四、要联想。例如,试题给出的材料,其中“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等等,都可以引发联翩浮想。它可以使人们想到,心灵选择的价值往往在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体现,而选择了舍己助人也同样意味着选择了温暖自己的身心……另一方面,题目又作出这样的提示: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使考生的视角不囿于材料,而面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五、译内涵。有些材料给的是比喻、象征、寓言,这就需要考生破译其内涵。例如,上海高考卷曾经要求学生读完《猴子磨刀》这则寓言故事后,写一篇议论文。这则故事说的是猴子谦虚好学,但故事中有好多值得玩味的语句,如“猴子使劲地磨”,却反而更加“砍不动了”,原来人家磨刀顺着刀锋,而猴子却逆着刀锋磨。如果我们简单地从猴子谦虚好学的角度来议论,显然就太浅薄了;如果我们抓住寓言之理,即磨刀必须看好方向,否则不仅白磨,而且还有可能越磨越钝,肯定比谦虚好学要深邃的多。六、多设意。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侧面,都具有多面性。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提炼,就会呈现不同的思想意蕴。因此,对材料一定要多方设意,然后选择一个最能代表材料本质的立意,加以概括分析。从具体的文体来看,写人的材料,要抓住人物的思想,寻求最能体现人物言行的思想制高点。记事的材料,要在事件所显示的许多意义中找出最主要、最动人、最有现实意义的那一面。论说的材料,要从零乱的材料中揭示出条理和隐秘的联系,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提炼出中心论点。七、如果是寓言,则要理解其整体寓意,是比喻,则要把握其喻义.立意【考点精讲】材料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一、议论型材料作文的解题和立意,必须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的作用,多角度挖掘材料所蕴含的意义,千万不能理解到一点意义就据以立论点。材料往往有多义性,它总在说明一个主要意思的同时,附带着好几个层次不同或角度不同,但与其或多或少有点关系的意义。材料一:鲁有执长竿而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所以,阅读材料,进行解题和立意时要广开言路,要尽可能罗列出材料所含有的全部意义。思路越开阔,分析的角度越多侧面,立意的余地就越大,立意的准确性就越高,要使立意深刻和新颖,也就有了基本保证。材料二:乌鸦兄弟俩同住一个窝,有一天,窝破了个洞。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结果谁也没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到了严寒的冬天,乌鸦兄弟俩都蜷缩在破窝里哆嗦。大乌鸦想:老二一定耐不住,它会去修的。小乌鸦也这么想。结果,窝被吹到地上,两只乌鸦都冻僵了。二、议论型材料作文的解题和立意,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各种含义后要明辨关系、紧抓要点,作为提炼论点、明确中心的出发点。1.明辨关系、紧抓要点的内容之一是:明辨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考虑社会需要。材料三:九四年一月十八日,杭州东河岸边二百余人围观惊呼有人落水。河中一少女时浮时沉,危在旦夕。
本文标题:材料作文辅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23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