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贵州省“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贵州省“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一、贵州省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及评价(一)“十五”交通发展情况“十五”期间,为适应贵州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消除交通运输严重的“瓶颈”制约,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加强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加大工作力度,使长期困扰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运输落后被动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善,综合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运输能力不断增强。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重点公路“十五”期间,贵州省重点公路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建设总里程1629公里,建成通车里程达1021公里,其中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25公里,建成一级公路通车里程达13公里,建成二级公路通车里程达583公里。到2005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46894公里,其中有高速公路577公里,一级公路92公里,二级公路2629公里。(2)路网改造及农村公路“十五”以来,贵州省实施的路网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十五”期间,贵州省实施路网改造及农村公路建设52686公里,2002年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到2005年底,通乡油路比例达到61.7%,全省85%的行政村通公路或机动车,超计划完成交通部对贵州省80%通村比例的要求。(3)水路“十五”期间,我省实施了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贵州段)、赤水河(岔角~合江)航运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航道495公里,其中,五级航道414公里,六级航道81公里,新建、改扩建泊位码头15处。到2005年底,全省通航航道里程达到3322公里。(4)铁路“十五”期间,在铁道部的支持下,贵州省先后建成了株六复线、内昆铁路、水柏铁路、盘西支线电化改造和渝怀铁路,建设总里程823公里,新增铁路营运里程335公里。到2005年底,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1993公里。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黄织铁路和贵阳铁路枢纽扩建工程也于“十五”期末开工。(5)民航机场“十五”期间完成了铜仁机场续建工程,开工建设了兴义、黎平、荔波机场和安顺机场改造工程。除荔波机场将于2006年建成通航外,其余机场均在“十五”期内实现通航。2、交通运输量完成情况2005年贵州省综合交通完成客运量64177万人,客运周转量305.67亿人公里,货运量完成19637万吨,货运周转量完成572.13亿吨公里。“十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7%、11.5%、11.0%和3.9%。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十五”期间,贵州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约为602亿元,约为“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的3倍。其中公路及内河航运完成483亿元(含汽车站场建设),铁路完成109亿元,民航机场完成10亿元。(二)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1、交通设施规模总量小到2005年底,全省综合运输网络规模为5.22万公里。其中铁路营业里程为1993公里,路网密度仅为1.1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公路通车里程为46894公里,网密度仅为26.63公里/百平方公里,只及东部地区的53%;并且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水平较低,有38.3%的乡不通油路、15%的行政村不通公路,农村客运站场及客运班线很不完善,不能有效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需求。贵州交通仍然是制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2、交通基础设施总体技术等级较低、能力较小贵州省境内有8条铁路干线,多为单线,技术等级低,装备落后,速度低,运能小。其中:黔桂、川黔两条分别为国家Ⅲ级、Ⅱ级铁路,通过能力低,平行图通过能力利用率分别达到100%、99%,货运输送能力利用率分别达到了101.2%、120.1%。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仅占总里程的7.03%,比全国平均水平约低6个百分点,“一纵一横”主骨架公路尚未完全形成,绝大多数国家及省级旅游风景区没有高等级公路连接;内河航道大部分处于自然状态,等级低、码头设施落后,全省内河通航里程3322公里,其中Ⅴ级航道仅为504公里,内河航道应有的运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3、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十五”期间贵州省交通运输发展较快,但交通结构不合理。近年来贵州省公路发展十分迅速,民航机场的建设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体制原因,铁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改革进程滞后,市场化融资程度低,“十五”期间铁路投资仅为公路建设的四分之一左右,五年新增营业里程仅为335公里。乌江、“两江一河”、赤水河等天然黄金水运出省通道由于投入严重不足,港运设施欠帐较多,航电建设未能同步发展,内河航运大运量、低消耗、低成本的技术特征与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全省现有通航航道3322公里,全部是V级以下的低等级或等外级航道,且多为区间性航道。从而使得铁路、水运里程在全省综合运输网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运输市场份额缩小,不能适应当前贵州省以能源、原材料开发为主的产业发展对运输的需求。民航支线运输由于起步较晚,“十五”建成通航的铜仁、兴义、黎平、安顺等支线机场航线航班少,航线培育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旅客吞吐量严重不足,各支线机场整体处于运营亏损状态,机场对社会经济发展应有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渠道单一,投资规模小一方面,贵州省经济欠发达,尚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交通运输流量相对较小,市场化融资手段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难以得到运用和发挥,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国家补助和银行贷款,投资渠道较为单一。另一方面,地方财政收入微薄,财政在交通基本建设方面投资能力不足。近年来省级财政性资金每年投入公路交通建设的资金仅为8亿元左右(含财政专项、交通规费、以工代赈资金等)。尽管国家在交通投入方面给予了贵州省较大的倾斜,但由于地方配套资金有限,与邻近省区市相比,总的交通建设投资规模较小。5、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综合运输发展的要求由于目前国家尚未形成统一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使得贵州省各运输方式各自为政,各自管理,难以发挥综合运输的组合优势;在投资管理体制方面没有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交通投融资体制和机制;运输企业经营管理方面,铁路运输政企不分,高度垄断,市场竞争机制没有有效形成;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落实,管养体制不健全。此外,全省交通运输还存在服务质量和水平较低,信息化管理程度低,运输安全问题突出、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贵州省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和需求(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根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加两倍、人均超过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十一五”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3400亿元以上。综合交通运输面临的形势是: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能源、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将继续提高等。贵州省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贵州省的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1、交通运输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未来贵州经济社会将快速发展,而当前贵州省交通运输规模、能力、效率和服务水平都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要求交通运输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扩大运输网络规模,优化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以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改善交通运输结构、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促进服务业壮大规模,提升素质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特色经济体系,带来了货物运输种类和结构的变化,技术集约型、高附加值的产品数量和比重大幅上升,要求改善交通运输结构,并提供物流化服务;同时,居民消费结构和观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旅游、小汽车出行等需求增长加快,这就要求提供快速、安全、舒适的客运服务,要求交通运输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水平。3、加快区域交通运输通道的建设无论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还是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都离不开交通运输一体化的支撑,这需要在区域间建设结构合理的交通运输大通道。特别是通江达海运输通道的建设,加快集装箱运输、综合物流服务等的发展。4、加强能源、原材料运输通道和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将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能源和优势原材料新兴支柱产业,基本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和优势原材料工业基地。资源的开发带来大量的货运运输,尤其是长途、大宗货物,仅煤炭对外运输到2010年就将达到3000万吨。从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看,铁路和水运更为适合运输这些货物,需要进一步加强贵州省的铁路和水运建设。贵州旅游业2010年旅游人数将达到4140万人次,对贵州交通运输发展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旅游路网比较薄弱,1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有一半左右没有通二级以上公路,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基本没有三级以上公路相连接,这大大制约了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大力加强旅游交通网络的建设。5、将贵州建设成为西南与华南地区交流的交通枢纽贵州省连接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是西南与华南交流的交通枢纽和通道,对西南地区的外贸运输及与华南地区间客货运输的交流起着承东启西、承南启北的作用。省会贵阳在《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处于“五纵五横”大通道中的沪昆大通道与包头——广州(湛江)大通道的交汇处,贵阳也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之一,交通区位非常重要。在这种良好的区位条件下,贵州省应在完善综合交通网络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交通枢纽的建设,力争把贵阳发展成为西南地区国际性的物流枢纽,优化区域物流发展布局,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6、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是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交通先行,贵州农村公路状况比较差,还有15%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38.3%的乡镇没有通水泥路或柏油路。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改变农村落后的交通状况。7、交通运输走节能、环保、安全、可持续之路贵州省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坚持生态立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对贵州省交通运输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交通运输发展必须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铁路、水运具有土地占用少,运输能力大、能耗小、成本低,安全可靠、对生态环境破坏小等优势,根据贵州省交通运输需求状况,应加快铁路、水运的发展,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在建设、管理、技术、政策等各个方面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质量和安全,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二)交通运输需求预测根据对贵州省交通运输的市场分析和各种运输方式的运量增长规律,采用交通运输需求综合预测方法,对各种运输方式客货运输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为:2010年综合客运量达到82790万人,其中铁路4616万人,公路76533万人,水运1077万人,民航564万人;2020年达到117680万人,其中铁路6832万人,公路107957万人,水运1673万人,民航1218万人。2010年综合货运量达到34800万吨,其中铁路14845万吨,公路19249万吨,水运696万吨,民航10万吨;2020年达到55031万吨,其中铁路24181万吨,公路29893万吨,水运935万吨,民航22万吨。贵州省货物运输具有外运大于调入的特点。外运主要是煤炭,贵州省2010年原煤产量将突破1.5亿吨,其中外运煤炭总量将达到3000万;2015年原煤产量为1.9亿,其中外运煤炭总量为4000万吨;2020年原煤产量为2.0亿吨左右,外运煤炭总量为4200万吨左右。贵州省煤炭外运总量的2/3流向广东、广西两省区,1/5运往四川省或东出川江,其余流向湖南等省。除此以外还有磷及磷化工产品、铝及铝加工产品、硅铁、锰矿石、重晶石等。贵州省调入的主要货物有粮食、日用消费品、建筑材料、钢材、机械设备等。三、贵州省综合交通发展远景规划设想及“十一五”规划(一)总体要求围绕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抓住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加大力度扩大交
本文标题:贵州省“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2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