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
导言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战争。清朝失败后,面临着瓜剖豆分的危机。如何在危机中自救?怎样才能在强敌如林的世界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当时的中国人如何解答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重温戊戌变法那惊天动地的历史时刻吧。第15课戊戌变法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一、戊戌变法背景•中国为什么要掀起变法运动?(必然性)•中国为什么能掀起变法运动?(可能性)《马关条约》•中国为什么要掀起变法运动?自主学习一:你还记得《马关条约》的内容吗?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甲午一战,中国被日本打败,在谈判中,日本又以战争威胁,迫使清政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约地点日本马关春帆楼。知识链接《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向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永远让与日本”;允许日本在中国内地设厂,增开通商口岸等。一、戊戌变法背景1、政治危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自主探究二: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原因何在?•中国为什么能掀起变法运动?时间企业数资金额(万元)1863—18941196801895—189827414322、经济基础:一、戊戌变法背景3、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政治危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时间:原因:代表人物:一、早期改良思潮的产生4、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弊端使人们寻求新的出路王韬、薛福成、郑观应19世纪60年代主张: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兴办学校,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其中郑观应还提出著名的“商战”观点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早期维新思想评价:二、康有为、梁启超等的维新思想及传播维新代表维新思想思想核心或特点康有为借经学、孔子,否定专制,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的必要性梁启超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变科举谭嗣同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严复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变法才能救亡移花接木法倡民权冲决网罗-抨击旧制借用社会进化论观点虽然维新人士各具特色,但是他们共同的主张有哪些?1、变封建君主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2、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振兴国家3、改革教育体制,废八股,兴西学1、启发民智——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基础2、组织力量——为维新运动奠定领导基础3、制造舆论——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减少改革阻力4、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通过这些活动,启发了民智、组织了力量、制造了舆论,使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康、梁等维新思想传播的影响: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4、思想基础:一、戊戌变法背景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思潮兴起可能性1、政治危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必要性二、戊戌变法的进程1、揭开序幕——公车上书公车上书的原因松筠庵1895年春,《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闻讯,立即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18省举人群集在宣武门外达智桥松筠庵谏草堂,康有为主动请缨,代各省举人起草了一篇万言书,这就是“公车上书”。谏草堂探究一:1、你能用几个字概括“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吗?上书中哪一建议能体现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公车上书”体现了维新派怎样的情怀与愿望?1、主要内容:下诏、迁都、练兵、变法。2、设置议郎。3、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试图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参政愿望。影响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题名记2、壮大声势——创办报刊、组织学会二、戊戌变法的进程1、揭开序幕——公车上书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强学会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会强学报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作用:①介绍西学。②宣扬维新思想。③推动变法运动。意义:维新派通过开学会、办报刊的方式,宣扬维新变法,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讨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2、壮大声势——创办报刊、组织学会二、戊戌变法的进程1、揭开序幕——公车上书3、决意变法——《应诏统筹全局折》和保国会的成立背景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岛。康有为连续三次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危机,请求变法;光绪帝因一直受制于慈禧太后,甲午战争后,深受刺激,决心励精图治;加上光绪帝看了康有为的上书后深受感动,决心变法。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列强瓜分中国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坚定了光绪帝变法的决心。由于《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康有为又发起组织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其影响下,保滇会、保浙会等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2、壮大声势——创办报刊、组织学会二、戊戌变法的进程1、揭开序幕——公车上书3、决意变法——《应诏统筹全局折》和保国会的成立4、变法强音——百日维新问题: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法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这些措施?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1898.6.11-9.21史称:“百日维新”1、标志:2、时间:3、内容:在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方面实行一系列变法措施类别颁布的新法改旧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①舍旧图新、力行新政②鼓励官民上书言事③命各省举荐新政人才①设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②提倡私人开厂,奖励创新;③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④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决算;⑤兴办邮局,裁撤驿站①改革科举;②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专门学堂;③鼓励私人办学;④派遣留学生;⑤准许民间办报馆、学会;⑥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刊①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武器②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④精简机构裁汰冗员⑤改定律例⑥澄清吏治废八股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参政可能,初步动摇封建统治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培养维新人才、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取消旗人国家供养特权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角色体验:假如你是戊戌年间的一个农民、士兵、保守官员、工厂主、读书人,当你听说维新变法的内容时哪一点对你触动最大会作何反应?农民士兵守旧官员工厂主读书人变法?跟我没关系!就要没有饭碗了,恨死康有为了!要降我的职?找老佛爷告状去!国家真的要奖励我们吗?太好啦!十年寒窗,一朝梦碎!新政危机四伏没有表示异议,但却提出三条“上谕”强迫光绪帝布告天下。同时做好了随时镇压的准备。荣禄新政一开始就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废除八股取士,等于断送了许多读书人的仕途,使他们掀起了一片反对声浪;新政之初,慈禧虽然慈禧与各国公使夫人新政危机四伏袁世凯随着变法的深入,新旧势力冲突日益尖锐。维新派想争取列强的支持,但未成功;于是寄希望于在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光绪帝接见外国使节2、壮大声势——创办报刊、组织学会二、戊戌变法的进程1、揭开序幕——公车上书3、决意变法——《应诏统筹全局折》和保国会的成立5、无力回天——戊戌政变4、变法强音——百日维新光绪帝慈禧太后5、变法失败——戊戌政变戊戌政变的结果:囚禁光绪帝的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康、梁匆忙逃亡日本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光仁戊戌六君子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戊戌政变的结果:探究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材料一1898年6月15日上谕:革除翁同龢的一切职务,驱逐回籍。授任新职的二品大臣需到皇太后面前谢恩;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统帅北洋三军。想一想:翁同龢、荣禄是什么人?变法诏书刚颁布第四天慈禧就逼迫光绪发布后三道上谕,目的何在?材料二荣禄问康有为:“一二百年之成法,可一旦遽变乎?”康有为答:“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想一想:和慈禧的善于玩弄权术比,康有为的回答说明维新派存在什么问题?材料三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谕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谕令实行的就有175件。想一想:维新派在推行改革措施方面有何问题?1、变法失败的原因问题: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说明什么问题?从中我们能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根本原因:主观原因:A、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B、脱离广大人民群众C、依靠没有实权皇帝D、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导致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其他原因:康梁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急于求成,改革措施不能循序渐进;树敌过多,陷于孤立等。2、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道路是漫长而坎坷1、改革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我支持变法!2、要处理好改革派与守旧派间的关系;为什么不能寻找慈禧太后当你们的靠山!3、改革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4、你们敢为天下先勇于改革和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跨越时空:维新志士们,我想对您说……三、戊戌变法的评价1.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背景).维新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中华民族的觉醒.2.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内容).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3.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戊戌余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慈禧挟光绪仓皇出逃,被称为庚子国难。鉴于世界之潮流和统治危机,清政府于1901年推行新政;1905年迫于国内立宪呼声,清政府又宣布预备仿行立宪……•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为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思想,参与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1、怎样理解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性质?•提示:看一个政治运动的性质,主要看运动的目的、内容和作用,领导者是次要的。甲午战后,变法进入政治运动范畴。归纳维新派的目的,可概括为两点:挽救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从内容看,有些是封建改革,但有利于向资本主义过渡;有些本身就是资本主义性质,尤其经济方面。从作用看,结果虽失败,但对整个社会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启蒙作用很明显,启示人们进行革命,不久孙中山成为时代先锋。即使从领导者来看,也是维新派推动、策划的结果,他们是变法的顾问、灵魂,光绪帝只是一个挂名或台前领袖。2、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切入社会——中日改革前夕形势比较日本中国社会背景经济情况阶级基础思想理论组织机构力量条件国际环境列强侵略、矛盾激化瓜分豆剖、揭竿斩木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倒幕派强,封建力弱资产阶级弱,封建力强尊王攘夷,忠君倒幕几次上书、维新思想传播倒幕后成立明治政府强学会、保国会西南诸藩根据地、倒幕派、明治政府无实权的光绪帝、维新派、几个洋务官员列强集中侵华,中立列强瓜分中国,阻碍发展
本文标题: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2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