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4.放大器的单电源应用7.1.单电源运放的应用基础7.1.1.什么是单电源运放所有的运放都有两个电源管脚,正的和负的。我们并不赞同把运放分为两类:双电源运放和单电源运放,因为这容易让初学者产生误解:似乎单电源运放必须接单一电源,而双电源运放必须接两个电源,其实不然。正确的理解是,任何运放都可以单电源工作,也可以双电源工作,但是,确实有一些运放,非常适合于工作在单一电源供电场合,厂家也在数据手册中标注“Single-Supply”或者将运放的电源脚干脆定义成“VDD”+“GND”。这就是现在俗称的单电源运放。所谓的单电源运放,一般指输入端可以接受等于负电源或者低于负电源的电位的运放,也就是输入可至负轨(见下节)。它们适合于单电池供电的便携设备中。通常,单电源运放的某些指标要差于双电源运放,比如带宽,失真度等。所谓的双电源运放,其实也可以工作于单电源状态下,只是你得在设计中考虑它具有较高的输出摆幅死区—电源电压与输出最大值之间的差值,以及较高的输入摆幅死区。因此,在一般单电源设计中,请首先选择标称为单电源运放的放大器,在高手或者极为谨慎的情况下,选择其它高性能双电源运放也是可以的。本文中所述的运放,除非特殊说明,一般以TI公司的TLV247XA单电源运放为例。假设存在一个系统地,称之为GND。本文中所有的电位,都有GND为参考点。7.1.2.轨至轨特性轨至轨,也叫轨对轨、轨到轨,英文原文是railtorail,简写RR,细化称呼有RRI—输入轨至轨,RRO——输出轨至轨,以及RRIO——输入输出轨至轨。任何一个运放的正电源输入,定义为正电源轨,负电源输入定义为负电源轨,合称电源轨;输入可以承载的最大电位——超过这个电位的输入,一方面不会引起更大的输出,另一方面也可能对运放造成伤害——称为正输入轨,输入可以承载的最小电位称为负输入轨,合称输入轨;输出可以达到的最大电位——在不外接其他提升电路的情况下,输出最大只能达到这个电位——称为正输出轨,输出可以达到的最小电位称为负输出轨,合称输出轨。所谓的输出轨至轨,是指正输出轨非常接近于正电源轨,负输出轨非常接近于正电源轨,用RRO(railtorailoutput)表示。电源轨与输出轨的差值称为轨差,一般在1mV~几百mV,说明输出范围很大,几乎可以达到电源范围。输出轨差2V以上的,是“非输出轨至轨”运放,比如LM324,OPA227等。而输出轨差1V以下的,可以称之为输出轨至轨运放。从此可以看出,英文railtorail,译为轨至轨,就是说明两个轨非常靠近的意思。所谓的输入轨至轨,是指正输入轨非常靠近正电源轨,负输入轨非常接近于正电源轨,用RRI(railtorailinput)表示。电源轨和输入轨的差值称为轨差,一般0mV~几百mV,说明可以承载的输入范围很大,几乎可以达到电源范围。很多输入轨至轨运放,输入范围甚至超过了电源轨,比如负输入电位可以比负电源轨还低。有一些运放,输入和输出都具备轨至轨特性,就称之为RRIO运放。图7-1-1给出了一个形象的轨示意图。左侧是一个普通的双电源运放,它具有较为明显的输入和输出轨差,不能称之为轨至轨。而右侧是一个标准的单电源运放,采用了一半电源实现单电源供电。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单电源运放的输入可以接受负轨之外的电压,如图中红线所示。轨至轨特性,是单电源运放最为显著的特性。一般来说,号称单电源运放的,都具有轨至轨特性,而具有轨至轨特性的,一般都被冠以单电源运放的名称。特别的,输入共模电压能够包括负电源轨,是单电源运放的一个明显特征。同时,多数单电源运放的最低工作电压也会较低。7.1.3.单电源运放电路的几种类型所有以单一电源供电的放大电路,都可称为单电源运放电路。单电源运放电路一般分为三类:高质量的伪地型,交流耦合型,以及直接耦合型,各有不同的应用场合。1)伪地型所谓的伪地型,核心是制作一个电池电压的1/2电位,称为伪地PGND(有人译为虚地,这易与运放虚短形成的虚地混淆,因为本文称为伪地)。在电路设计中,设定电池的正极为V+,将其接入运放的正电源输入脚,设定电池的负极为V-,将其接入运放的负电源输入脚,而设定PGND为电路的地,用于整个电路接地点。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双电源电路都可以不做任何修改,直接使用。以一个双电源有源滤波器为例,看电路如何在单电源下工作。图7-1-2是一个标准的双电源供电放大器,正负电源各由一个电池产生。两个电池的中点作为整个电路的GND,信号输入和输出均以此为基准,特别是电阻R1需要接地。图7-1-3是单电源供电形成的伪地型放大器,将单节电池的正极接运放正电源脚,将电池负极接运放的负电源脚,此时如果有一个点处于电池的中心电位,就可以作为运放电路的“地”。剖开电池引出一根线是不明智的,用两个相等的电阻实现分压似乎可以形成这样的地。但是简单的VD-VE正电源轨负电源轨正输出轨负输出轨UREF正输入轨负输入轨swingtorail输入轨差swingtorail输出轨差UREFVDGND负电源轨正电源轨输入轨至轨输出轨至轨负输入超轨图7-1-1双电源供电、单电源供电以及轨定义示意图电阻分压形成的地,具有较大的输出电阻——分压电阻的1/2,需要一个能够提供大电流输出的运放进行低输出阻抗的驱动。于是经过图7-1-3左侧所示的运放驱动,就形成了PGND,即所谓的“伪地”。此时2.5V、PGND、-2.5V三根线就形成了一组双电源。后续的应用电路可以是教科书上提供的任何一个标准电路——比例器、微积分器、滤波器等等。因此,使用伪地型电路,其核心是制作一个单电源中点的伪地。图7-1-4是AnalogDeviceInc.资料AN-581给出的伪地产生电路,电路中采用两个相等的电阻实现准确的分压。需要注意的是,产生伪地的运放必须具有几个特点,第一,它能够提供较大的输出电流,以提供给后级电路可能需要的电流支出。第二,它必须能够驱动足够大的电容负载,图中的C2C3以及后级电路的电源引脚的旁路电容,都是PGNG的电容负载。第三,最好,它的输入失调电压小一些,它的噪声小一些。OPA350是一个经常的选择。在电池电压发生微弱变化时,这个电路没有保证PGND到-V保持2.5V的压差,而仅仅保证PGND处于+V和-V的中点电位。这样的设计,好处是PGND的中心性,但是在下例应用中,却不完美。单电源放大电路之后可能会使用单电源ADC。很多单电源ADC都直接使用正5V电压作为整个芯片的唯一供电电源,因此,整个电路就被接成图7-1-6所示:正5V电源一方面直接给ADC供电,另一方面由电阻分压电路加驱动形成伪地,供单电源运放使用。注意,此时ADC看到的信号大小,都是以自身的GND为基准结合参考电压VREF进行度量的,或者说它的数字量输出000H是以输入电压等于GNDADC定义的。如果此时电源上出现了波动或者噪声大小为noise,则正电源电压为5V+noise,而伪地PGND电压为2.5V+0.5noise,即伪地已经不稳了,此时叠加在运放正输入端的信号变成了Ui+2.5V+0.5noise,放大器最终的输出应为PGND+AUi=2.5V+0.5noise+AUi,虽然它没有对输入的0.5noise进行放大,但是它叠加在PGND上,就导致其输出含有不稳的成分0.5noise。要实现精确测量,就必须保证电源5V足够稳定,这点对很多电源提出了太高的要求。采用图7-1-5伪地产生电路的图7-1-7电路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这个电路中,以电源5VR2UiUoRL图7-1-2双电源供电放大器-5V-5V5VGND图7-1-3单电源供电形成的伪地型放大器R12.5VR2UiUoRL-2.5V2.5V-2.5VPGNDR1+V单电源负单电源正R2C1C2R1R3-VPGNDOPA350C3220kΩ220kΩ110kΩ1μF1μF0.1μFC4C50.1μF0.1μF图7-1-4电阻分压的伪地产生电路+V单电源负单电源正80μAC1C2R1R3-VPGNDOPA350C330kΩ110kΩ1μF1μF0.1μFC4C50.1μF2.2μF图7-1-5电压基准的伪地产生电路LM4040A25输入负极为基准,则伪地电位衡为2.5V,当电源正极存在波动时,不会影响到伪地与负极之间的压差。这样就可以利用运放较高的PSRR,使得运放在电源含义noise的情况下,输出几乎不含有noise。但是这个电路存在的问题是,当电源电压不等于5V时,伪地电位将不再处于运放正负电源管脚电位的中心,这会引起一定的共模输入。另外,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一款专用伪地产生器TLE2425,也可以用于产生伪地。图7-1-7A是该芯片的封装。从外部特性看,这是一款类似于电压基准式伪地产生芯片——其输出2.5V相对于地是稳定的。2)交流耦合型交流耦合型单电源电路,是指信号链中各级之间的耦合方式为交流耦合,包括输入信号5V+noiseR2UiUo=2.5V+AUi0V5V+noise0V2.5VR1Ui+2.5VADCGNDADC图7-1-7电压基准式伪地在单电源ADC中的使用5V+noiseR2UiUo=2.5V+0.5noise+AUi0V5V+noise0V2.5V+0.5noiseR1Ui+2.5V+0.5noiseADCGNDADCVDD图7-1-6电阻分压式伪地在单电源ADC中存在的问题2.5V+0.5noise到第一级电路、各级电路之间,以及输出级与负载之间。交流耦合最为常见的方式为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本节以阻容耦合为例。图7-1-8是一个典型的单电源交流耦合型放大电路。交流耦合型单电源电路与伪地型电路最大的区别有两点:第一,交流耦合型电路不再需要制作要求较高的伪地——大的输出驱动电流、可驱动较大的电容负载,因此结构更为简单。第二,交流耦合型电路无法满足低频或者直流放大。交流耦合电路的设计核心有两点:第一,给各级电路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第二,用合适的方法将信号耦合到放大电路中。图7-1-8中,A1实现的是反相放大,其增益G1=-R2/R1。A1的静态工作点由外部基准源提供,有些电路使用两个电阻分压实现,本文采用一个2.5V稳压管实现,这有助于降低电源纹波对信号的影响。由于A1正输入端不消耗电流,所以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驱动跟随器。这样,在静态时,由于C1的隔直作用,A1成为一个跟随器,其输出端和负输入端都等于2.5V。在信号出现时,R1和C1组成的阻容耦合电路,会使R1上流过表征信号的交变电流,导致输出会在2.5V基础上出现反相的波动——实现了信号放大或者衰减。A2组成的第二级电路是一个同相放大器,它的静态工作点来自第一级的静态输出2.5V,信号耦合是直接耦合。需要注意的是,电容C2在这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把C2短接,A2组成的电路将对2.5V实施放大,在静态时就会产生输出饱和——比如R3=R4,运放为了维持虚短,输出将变成5V。而C2的存在,将使得静态量无法得到放大,运放A2的正输入端、负输入端、输出端在静态时均处于2.5V。对于第一级输出的交变信号,C2将被视为短路,A2电路表现出G2=1+R4/R3的增益。在交流耦合型放大电路中,整个放大器表现为一个高通滤波器。图7-1-8中有两个一阶高通滤波环节:C1R1形成的fL1,C2R3形成的fL2,最终的高通下限截止频率由两个环节合并形成:当两者差别很大时,取较大的一个,否则利用公式计算。11121CRfL,23221CRfL,),max(21LLLfff或222115.1LLLfff选择时间常数可以使得两个截止频率接近。使用交流耦合放大电路,必须保证输入信号最小频率远远大于下限截止频率。Lff10min图7-1-8中,第一级为反相放大电路,其输入耦合电路较为简单。第二级利用了直接耦合,回避了同相输入的交流耦合问题。实际上,在交流耦合电路中,同相输入的耦合方法较为复杂。图7-1-9是一个较好的同相输入交流耦合电路,这里需要考虑的问题较多。5VR2UiUo1=2.5V+G1Ui0VR1Ubias=2.5V5VR4C1Uo2=2.5V+G
本文标题:放大器的单电源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2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