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1年11月国际金融形势评论美国金融形势评论11月,美国经济继续温和复苏。生产总值方面,得益于企业和消费者加大开支,GDP环比年化增长率达到2.0%,明显超过二季度的1.3%与一季度的0.4%,表明美国经济基本面仍然保持活力。就业方面,高失业率状况有所好转。美国10月份非农就业人口环比增加8.0万人,失业率降至9.0%;11月19日前四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移动均值环比下降3250至39.43万,为4月初以来最低。11月12日前四周继续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移动均值环比下降2250至367万,为2008年10月以来最低值。消费方面,美国10月份零售额环比连续第二个月增长,增幅达到0.5%,同比增长7.2%,三季度同比增长7.6%。制造业方面,数据表明基本面仍维持相对活跃状态。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由于商业飞机需求大幅下滑,10月耐用品订单环比下降0.7%,但优于预期中下降1.5%;美联储数据显示,10月份制造业产出环比增速从9月份的0.3%扩大至0.5%,其中汽车与零部件生产大增3.1%。房地产方面,数据显示正在企稳回升。标普8月凯斯-希勒(Case-Shiller)房价报告显示,8月份美国20个大城市房价环比上涨0.2%,已连续五个月保持增长;20个大城市中16个城市的房价以及房价综合指数的同比变化率都有所改善;中西部房价反弹尤为明显,自今年5月以来,芝加哥、底特律和明尼阿波利斯房价环比增幅都颇为强劲;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9月份新屋销量升至31.3万幢,环比增长5.7%;三季度新屋月均销量增至30.2万幢,高于去年同期29.1万幢的月均值。通胀方面,数据表明物价基本稳定。美国10月份CPI环比下降0.1%,同比增长3.5%。核心CPI连续第2个月上涨0.1%,同比上涨2.1%。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尚未脱离正轨,没有立即陷入衰退的风险,目前尚无推行QE3的必要。但是,美国住房市场仍旧疲弱,失业率维持在9%高位,且欧债危机导致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受挫,因此其能否成功摆脱“二次衰退”阴影仍有待观察。11月,美国两党又一次就债务问题进行谈判。8月,两党曾围绕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项削减联邦政府赤字妥协方案,其分两步执行:第一步要求在10年内削减赤字9170亿美元,同时将公共债务上限提高9000亿美元,该项内容已经启动;第二步要求在国会成立“超级委员会”,由12名两党议员组成,负责在11月23日前就第二部分债务上限以及削减1.2万亿美元以上赤字的具体内容提出建议。如果该委员会未能达成妥协方案,美国将在2013年启动自动削减赤字机制,即在十年内对等削减国防等安全开支和国内其他项目开支共约1.2万亿美元。但经过几个月紧张谈判后,该委员会最终未能就削减美国联邦赤字问题达成协议。两党主要矛盾在于共和党不愿在增税问题上让步,而民主党则不希望在社会福利计划上削减过多开支。由于此时全球市场的目光仍聚焦于欧债危机,而且此时距2013年启动自动削减赤字机制尚有一年时间,因此市场对此并未有过大反应,三大评级机构也维持美国目前评级水平不变。但其影响仍不可小视:第一,美国联邦政府公共债务总额已达15万亿美元,与其GDP相当,成为美国经济的巨大挑战,此次谈崩无疑是雪上加霜;第二,此轮谈判失败再一次证明美国两党党争已经成为一个阻碍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奥巴马难以掌控大局的能力弱势再一次暴露在公众面前,其竞选连任前景极不乐观;第三,若自动削减赤字机制启动,美国军费将大幅削减,将掣肘美国海外军事部署与行动,严重削弱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欧洲金融形势评论11月,欧债危机几乎处于失控状态。一是危机向金融服务业和政界横向蔓延。金融服务业方面,美国证券公司MFGlobal控股10月底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史上第七大破产案。截至9月30日,MF的资产总计410.5亿美元,债务总计396.8亿美元,欧债危机是导致MF破产的重要原因。MF高估了欧元区领导人解决危机的能力,在过去一年中购买了欧洲国家发行的价值60亿美元的主权债券,期望高风险债券能带来高收益,可惜事与愿违。MF倒闭与雷曼兄弟破产相比,两者都是恶劣经济环境的受害者,都采取了激进的操作策略,都吃进了太多的问题资产。但是,雷曼兄弟倒闭的连锁反应不会在今日重演。首先,吸取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后,今天的金融机构已经不会采取如此激进大胆的策略,而MF只是其中的异类;其次,MF并不具备雷曼兄弟的影响力,其用于投资的资产基本都是自有资金,不会牵连他人;第三,美国监管部门与评级机构对其早有预警。虽然MF的倒闭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但是由此可见欧债危机已将金融服务业搅得风声鹤唳。惠誉数据显示,美国六大银行在欧洲均拥有数额巨大的风险敞口,其中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分为达到163亿美元、151亿美元、130亿美元,富国银行、高盛集团与摩根士丹利也各达数十亿美元。美联储因此决定对这六大银行进行压力测试以检验其承受欧债危机恶化等模拟市场冲击的能力。此外,另外数十家大型银行也在美联储此次压力测试范围之内。同时,裁员潮席卷金融服务业。今年以来,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公司宣布的裁员人数达19.5万人,已超过2009年的17.4万人。其中花旗可能裁员最多达3000人,巴黎银行公司部和投行部将裁员1396人,美国银行也表示将缩减欧洲的股票部门。政界方面,继爱尔兰前总理布赖恩·考恩(BrianCowen)与葡萄牙前总理若泽·苏格拉底(JoseSocrates)相继挂冠而去后,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在11月同时更换政府首脑,“欧猪五国”从而全部完成“换帅”。首先是希腊。欧盟峰会达成一揽子救助计划后,出于政治投机心理,前总理帕潘德里欧宣布举行全民公投,四天后又戏剧性的宣布放弃公投计划,令自己在国际、国内都威信扫地、信誉全无,不得不辞职。其次是意大利。其债务总额高达1.9万亿欧元,是希腊债务总额的五倍之多,占GDP的120%。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其“大到不能倒”、“倒了无法救”的特性令市场恐慌,国内外均对一向丑闻不断的贝卢斯科尼能否带领意大利渡过难关深表怀疑,在众叛亲离的窘境下,贝氏终于选择离开总理宝座。紧随其后是西班牙。2008年西班牙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后,政府反应缓慢,导致该国经济持续走下坡路。目前全国50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21.5%的失业率位居欧元区之首,预算赤字占GDP比例超过9%。恶劣的经济环境使得执政党工人社会党被选民抛弃,大选提前举行。原政府倒台后,希、意两国不约而同选择组建技术官员政府,意大利新总理马里奥·蒙蒂(MarioMonti)更是亲自担任财长,期冀能够借助专业优势带领两国走出困境。三国新政府上台后,将面临不同任务。对希腊新总理卢卡斯·帕帕季莫斯(LucasPapademos)而言,首要任务是说服欧盟和IMF下放80亿欧元援助资金并通过严厉的紧缩措施以支持希腊的援助计划;对蒙蒂而言,他必须带领政府尽快实施刚刚通过的经济改革法案和新的预算法案,以恢复市场信心;对西班牙新首相马里亚诺·拉霍伊(MarianoRajoy)而言,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是他迫在眉睫的任务。三位新总理的上台对欧债危机今后的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除了帕帕季莫斯掌舵处于“风暴中心”的希腊外,蒙蒂与拉霍伊分别执掌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和第四大经济体。如果他们失败,市场信心将进一步受到重挫,德、法两大欧元区支柱也将彻底暴露于风险之中。二是危机向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等国家纵向蔓延。意大利、西班牙长期国债收益率“破7”,站到悬崖边缘。11月9日,欧洲最大清算机构LCH.Clearnet宣布大幅提高意大利国债交易保证金要求,令市场对于意大利可能发生债务违约的担忧急剧上升,终于导致意大利国债收益率首次突破7%的红线。此后,即便政府首脑易人,意大利国债收益率依然屡次突破该警戒线,情势岌岌可危。11月17日,西班牙财政部发售35.6亿欧元10年期国债,平均收益率达到6.975%,高于二级市场同类债券6.69%的收益率,也远高于10月发售的10年期国债5.433%的收益率,创下自欧元区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虽然尚未“破7”,但在欧洲形势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指日可待。此前,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国皆是在“破7”后沦为债务不可持续国家,从而寻求国际社会援助。意大利、西班牙此番纷纷突破7%的警戒线无疑表明他们已站在申请国际援助的悬崖边缘。法国“AAA”评级岌岌可危,恐成“加强版”意大利。法国债务已达1.75万亿欧元,占GDP87%,仅次于美国、日本和意大利,其外债规模占GDP53.6%,几乎两倍于意大利。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法国银行业持有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债券风险敞口分别为4102亿美元、557.4亿美元、1461亿美元、283亿美元、301亿美元。11月11日,标准普尔向全球客户发送消息称法国信用评级已被下调,虽然两小时后即澄清是技术失误,但却将市场对法国的怀疑推向高潮,因为技术失误的背后表明下一个被降级的很可能就是法国。11月17日,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扩大8个基点至3.79%,与德国同期国债收益率价差突破200个基点,成为欧元区创立以来首次。11月21日与23日,穆迪与惠誉相继警告法国其“AAA”评级前景堪忧。虽然萨科齐将保住法国“AAA”评级作为其成功连任一大政策底线,但考虑到欧债危机不断蔓延及紧缩措施可能带来的经济增长受抑制,此愿望凶多吉少。一旦法国失去“AAA”评级,作为债务国来说,其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更是令其“大到无法救”;作为债权国来说,法国承担了EFSF超过五分之一的信贷能力,他的破产将导致EFSF垮台,欧元恐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德国状况堪忧。德国已被欧债危机感染。《金融时报》数据显示,6月中旬至8月,德国债收益率走势在86%的市场交易时间内与意大利国债收益率走势相反,但9月以来,这一比例已降至69%。11月23日,德国拍卖60亿欧元10年期国债,2%的收益率未能吸引到足够投资者,商业银行仅购入36.44亿欧元,德国央行不得不买进其余39%。数据显示,德国央行在一级市场购买10年期国债平均份额为17.83%,此次39%的比率为1999年6月以来最高。同时,德国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德国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数据显示,德国11月ZEW经济景气指数为-55.2,为连续第九个月走低,创2008年10月以来新低,并远低于该指数历史平均水平25.0。此种情况下,如果法国被波及,凭德国目前的状况恐将独木难支。第三是欧洲央行面临窘境。第一窘是救经济与抑通胀,孰重?数据显示,欧元区10月份CPI同比上涨3%,增幅与9月持平,为2008年以来最大涨幅,连续11个月超出欧洲央行2%的通胀上限。虽然通胀高温不退,新上任不到两周号称“鹰派”的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仍然将基准利率由1.5%下调25个基点到1.25%,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但由于实现通胀目标是其唯一任务,因此此举将欧洲央行置于颇为尴尬的境地。第二窘是应否充当“最后贷款人”?欧洲央行一直在购买问题国家债券,企图压低国债收益率,此举引发德、法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德国、奥地利等国认为欧洲央行购买问题国家债券是“错误方案”,一是欧洲央行并没有这方面的职能,二是此举会引发通胀从而使全欧洲人买单。只有落实已达成的经济改革措施并建立一个更加紧密的欧洲政治联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法国则由于借贷成本上升、“AAA”评级受威胁而支持其干预债市。理由是欧洲央行的职责不只是抑制通胀,同时要维护欧元和欧元区金融系统的稳定。似乎目前情况下欧洲央行“入市”是少数几种可行方法之一,但限于自身的职责、德国的反对以及欧债危机规模的庞大,其能够取得的效果令人质疑。第四是英、德之争。一争金融交易税。金融交易税计划每年可筹集570亿欧元资金,这对欧债危机来说可谓雪中送炭。但这一税种将严重削弱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而伦敦市金融市场业务贡献了英国近30%的GDP。英国认为这是瞄准自己的一场阴谋,而德国人认为这是英国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二争欧洲政治前景。德国总理默克尔呼吁建立高度一体化的“新欧洲”,深化欧盟结构改革,加强
本文标题:国际金融形势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3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