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国际金融简明教程 1-2
《国际金融简明教程》主讲人:薛宏立博士联系电话:010-62804414E-mail:dearxhl@sina.com第一章导论本章有三个问题:一、国际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二、国际金融发展的最新阶段—金融全球化三、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第一节国际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一、国际金融的产生1、国际金融的内涵概括的说,指货币与资本在国与国之间的融通活动。2、国际金融的产生早期的国际金融是国际贸易的伴生物。二、国际金融的发展1.十九世纪国际金融发展的显著特征(1)海外贸易的超额利润是形成西欧资本市场的基础(2)英镑在世界经济发展中逐渐成为主要的国际流通货币2.二十世纪国际金融发展的显著特征(1)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2)国际货币多元化,货币联盟区域化第二节国际金融发展的最新阶段—金融全球化三个问题:一、金融全球化的内涵二、金融全球化的原因三、金融全球化的现实表现一、国际金融全球化发展的内涵金融全球化内涵有三:1.金融自由化。指放松或取消对国际货币在全球范围内融通方面的种种限制。2.金融国际化。指国际资本的跨境流动不受东道国的法律限制。3.金融一体化。指同一金融资产在不同国家的同一时点上,由于反复套利的机能作用最终形成大致相近的收益率。二、金融全球化的原因1.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发展2.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推动了金融全球化3.国际金融中心成为金融全球化的载体三、金融全球化的现实表现1.金融全球化的整体状况2.金融全球化的具体内容第一,金融体制趋向现代化。第二,利率趋向市场化。第三,汇率自由化。第四,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第五,国际金融业的产业化经营。第六,衍生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第三节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一、国际金融学的确立二、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三、研究国际金融学的知识、方法论要求和现实意义一、国际金融学的确立1.国际金融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理论起源阶段(15-19世纪)。第二,理论准备和积累(19下-20上)。第三,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2.国际金融学确立的实践基础20世纪下半叶,惠特克和海宁的国际金融专著为标志——独立学科。二、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1.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1)什么是国际金融学以外汇汇率为核心,研究国际货币体系和相应的金融机构、市场、国际收支、清偿结算的活动方式、机制、规律及对策的科学。(2)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国际间货币收支、资本运动的机制及规律。2.国际金融学的基本内容1)国际收支及其调节理论。2)外汇汇率、汇率决定和外汇管理理论。3)国际金融体系或国际货币制度的理论。4)关于欧元的理论。5)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债务危机理论。6)国际金融市场理论。7)关于国际金融机构及其改革的理论。8)国际金融电子化技术。三、研究国际金融学的知识、方法论要求和现实意义1.知识要求国际贸易、货币银行、世界经济学等知识。2.研究国际金融学的方法论要求3.研究国际金融学的现实意义(1)我国成为21世纪经济强国的战略要求。(2)有效实施对外开放的要求。(3)规避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第二章国际收支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二、国际收支的调节三、国际储备四、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简略)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本节主要问题:一、国际收支的概念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三、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的概念1.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外汇收支是全部内容。两个特点:1、以支付为基础;2、外汇收支必须立即结清。2.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以统计报表的方式,系统总结特定时期内一国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各项经济交易。它包括货物、服务和收益、对世界其他地区的金融债权和债务的交易以及单项转移。把握这一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第二,以交易基础。第三,必须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IMF规定:(a)就个人而言,一年以上为居民;外交使节和驻外军事人员除外。(b)就非个人来讲,企业、各级政府和非盈利的私人团体属于居民;联合国、世界银行、IMF等国际性机构则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把一国的国际收支,即一定时期内一国的经济交易,按照某种适合于经济分析的需要编制出来的报表。两个小问题:1、记录原则2、主要内容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录原则(1)记帐制度—复式簿记原理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入表原则:凡是引起外汇流出的项目记入该项目的借方,凡是引起外汇流入的项目记入该项目的贷方。(2)交易的记载时间IMF建议采用“权责发生制”,即所有权变更原则。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三大类:(1)经常项目(2)资本项目(3)平衡项目(1)经常项目经常项目——指一个国家在对外交往中经常发生的贸易、劳务等交易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①贸易收支——有形贸易收支。②服务收支——无形贸易收支。③收益——雇员报酬和投资收益。④无偿转让——单方转移。(2)资本项目①长期资本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规定期限(如股票)的资本。政府资本和私人资本。②短期资本即期资本或期限为一年及以内的资本。短期资本流动内容多种多样,游资(hotmoney)流动性很大。(3)平衡项目指一国政府或货币当局用来平衡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差额的项目。①误差与遗漏——人为平衡,轧平差额。②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储备来源之一。③国际储备资产变动——外汇、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IMF的储备头寸等。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1.分析作用与注意事项及时掌握国际收支运动规律,掌握外汇资金来源和运用以及储备增减情况,调节顺差或逆差,预测货币汇率的变动趋势。阅读分析时,应注意:(1)表里数字是变动额,而不是实有额。(2)资金流入记“+”或不写,流出记“一”。(3)IMF的贷款不记入资本项目,记储备。(4)储备资产增加记“一”,减少记“+”。2.分析方法(l)静态分析对某国某一时期的平衡表进行的分析,包括项目分析、差额分析和平衡分析。(2)动态分析又称历史分析,是对不同时期的平衡表进行连续分析,以掌握长期的国际收支情况。(3)对比分析指研究和比较不同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第二节国际收支失衡与调节本节主要问题:一、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二、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三、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一、国际收支平衡与不平衡1.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含义(1)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2)自主平衡与被动平衡自主性交易平衡——真正平衡。补偿性交易调节——被动平衡——“人造”平衡——实际上不平衡。判断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是看其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引起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国内外因素,可以概括为下列五种类型:(1)周期性因素——周期性失衡(2)收入性因素——收入性失衡(3)货币性因素——货币性失衡(4)结构性因素——结构性失衡(5)偶发性因素——偶发性失衡3.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长期逆差后果:(l)会引起本币汇率上浮压力。(2)国家信用下降。(3)容易陷入债务危机陷阱。(4)引起市场利息率上升,并影响商品市场的需求。(5)本国的国民收入就会下降,失业就会相应增加。巨额顺差后果:(l)增加通货膨胀压力。(2)导致本币汇价下跌。(3)有可能导致国内外市场的丧失。(4)引起相关国家之间的经贸摩擦。另外储备增加还将导致义务增加。二、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1.金本位制度下的“价格-黄金流动机制”国际收支逆差——黄金流出——国内货币供给减少——国内收入和物价下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利率同时上升——国外资本流入——国际收支趋向平衡。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1)金币或货币发行量与黄金储备量应保持一定比例。(2)自动调节以充分就业为前提。(3)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2.固定汇率制下的自动调节机制(1)利率机制收支逆差—外汇储备下降—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水平上升—国外资本流入—国际收支趋向平衡。(2)收入机制逆差—利率水平上升—国内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消费需求减少—出口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平衡(3)价格机制逆差—利率上升—减少投资和消费需求—物价降低—出口成本降低—出口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平衡3.浮动汇率制下的自动调节机制逆差——外汇需求大于供给——本币汇率上升——出口相对便宜,进口相对昂贵——贸易收支改善——国际收支趋于平衡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变动超过一定幅度,往往有可能使一国国际收支自动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世界经济通过国际收支途径干扰本国经济的作用。三、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金本位下,一般不需政策调节。纸币下:1.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收支来调节进出口。2.货币政策。贴现政策和准备金比率政策。3.汇率政策。通过汇率调整实现对国际收支的调节:贬值与升值。4.直接管制。行政干预外汇的自由买卖和对外贸易,以达到目的。5.国际经济合作。第三节国际储备本节主要问题:一、国际储备的概念、构成及作用二、国际储备的来源和管理三、国际储备与清偿能力四、中国的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一、国际储备的概念构成及作用1.国际储备的概念又称官方储备,系指一国政府为满足对外支付需要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而持有的、可自由兑换的一切国际流动资产。IMF定义: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可直接或有保障地通过同其他资产兑换,用以支持本国货币汇率的所有资产。储备资产永远指实际存在的资产。特性:可得性、流动性、普遍接受性。2.国际储备的构成(1)黄金储备。货币性黄金—非货币黄金。(2)外汇储备是货币当局持有的国际储备货币。基本条件:自由兑换;重要地位;购买力稳定。(3)在IMF的储备头寸指在IMF的储备档头寸加上债权头寸。(4)特别提款权1969年创设。特点:①记帐单位。②不能直接用于支付。③只能由货币当局持有。3.国际储备的作用(1)维持国际支付能力,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2)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3)维持并增强国际上对本币的信心(4)一国向外举债和偿债能力的保证二、国际储备的来源和管理1.国际储备的来源从一国角度:(1)国际收支顺差;(2)货币金融当局的国外借款;(3)外汇市场干预;(4)IMF分配的SDR;(5)货币当局收购的黄金等。世界角度:1)黄金产量减非货币用金;2)IMF创设SDR;3)储备货币国的货币输出。主要来源:储备货币发行国通过逆差输出的货币。2.国际储备管理解决两个问题:①如何确定适度规模;②总额既定,如何实现资产结构的最优化。实现目的:维持正常收支;提高使用效率。(1)国际储备规模管理特里芬1960:储备占年进口总额30-40%。①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②经济的开放程度及出口能力。③一国对外借款的能力。④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⑤国际经济政治形势。⑥国际合作状况。(2)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一国货币当局在保持适度国际储备的前提下,适时对既有储备的种类、保持期限进行政策性操作,既可有效防范和减少风险,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保值、增值。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性三个原则。①储备货币种类多元化。②储备货币的期限多样化。③资产分散化。三、国际储备与清偿能力1.国际清偿能力IMF定义:国际清偿能力是各国货币当局为应付国际收支逆差可能利用的一切资金来源。西方:“结算对外债务的一切金融能力”。(1)偿债率≤20%(2)负债率=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20%(3)外债率=外债余额/年外汇收入≤100%(4)外债余额增长速度≤外汇收入增长速度2.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能力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首先,从内容上看,国际清偿能力中不但包括了国际储备的内容,还包括其他内容。其次,就性质而言,国际储备的使用是直接的和无条件的,清偿能力则是有条件的。最后,在判断一国的国际清偿能力时,除了考察该国的国际储备额外,还必须考虑另外两个因素:该国政府获得国际流动资金的能力以及筹集和使用该资金时的限制条件。四、中国的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1、中国的国际收支(1)中国国际收支体系(2)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一是国际收支规模大幅度增长。二是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USD5097.7亿(2001)三是非贸易往来快速增长。四是资本项目在国际收支中所占份额迅速增加。五是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1978-16
本文标题:国际金融简明教程 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