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枣阳市2011适应性试题及答案
适应性考试语文第1面(共6面)枣阳市2011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本卷为试题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苦心孤意做研究,专心至志来读书。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甚至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等,于不经意间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经过几年的发展,帝乡枣阳已经起了翻云覆雨....的变化。B.一班班长赵阳热情大方,豁然开朗....,很让大家喜欢。C.奥巴马演讲时,引经据典....,获得了听众阵阵掌声。D.三月的新市镇,万亩桃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美不胜收。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能否努力学习,是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B.临近毕业,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C.在“五个一工程”的推动下,襄阳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D.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2分,限18字以内)本报讯(襄阳晚报见习记者刘德祥)中国首个“孔明学院”,日前在湖北襄阳学院正式成立,孔明学院还设立了“诸葛亮一班”和“诸葛亮二班”。据了解,孔明学院学生,从大一学生中遴选,其步骤为个人申请、二级学院审核和学院考核三部分。目前已有500多学生报考了该学院,录取比例为1∶5。“诸葛亮班”配备一名教育观念先进、知识渊博、责任感强的优秀教师担任首席导师。该班实行4—6年的弹性学制,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后,学校颁发与其所学及特长相适应的学历证书和孔明学院“诸葛亮班”写实学历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与其所学及特长相适应的学士学位。6.名著导读。(2分)《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适应性考试语文第2面(共6面)“义”,宋江怒杀阎婆惜是“义”,①(填人物)醉打蒋门神是“义”,鲁智深②(填情节)也是“义”。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①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②,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③少壮不努力,。(汉乐府《长歌行》)④古诗文给我们启迪,促我们成长。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A”,沸腾了我们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孟子》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劳其筋骨”,坚定了我们坦然面对人生的信念;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C”,触动了我们无私奉献的情怀;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D”,规范了我们清廉自律的行为准则;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E”,博大了我们的济世胸襟……古典文学一如陈年佳酿,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8.说话有艺术,会使生活减少摩擦增加美好。请给下面情景中的父亲设计一句精彩的回答,使他既表达出自己对儿子言外之意的理解,又能传达要儿子将功补过的愿望。(2分)儿子不小心打破了父亲最心爱的茶壶,害怕父亲责怪。于是他说:爸爸,我给您泡了十几年的茶,今天不小心打破了您的一个茶壶。父亲:9.黄河,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来捡拾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一起进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共8分)①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前,老师让你在黑板上写一句简洁、凝练的主题语,以营造活动氛围。(2分)你书写的主题语是:②下面是已设计好的两种活动形式,现在请你再补充一种形式,以使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更加完美。(2分)形式一:举办黄河图片展形式二:举行诗歌朗诵会形式三:③在本次活动中有一个“俗语、成语大比拼”环节,要求各小组分别说出有关黄河的一个成语和一句俗语来,你代表小组说的是:(2分)成语:俗语:④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次活动中有个环节是“对联话黄河”,老师给出了一则关于黄河的下联,请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上联(填序号):(2分)上联:下联:黄河入海涌春潮备选上联:A、一城万里千秋屹B、万卷云涛奔怒海C、极目长河迎晓日D、白日依山腾紫气适应性考试语文第3面(共6面)三、阅读与欣赏(40分)(一)阅读古诗《饮酒》,完成10—11题。(4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0.全诗融说理、、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2分)1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周敦颐爱莲,因为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陶渊明独爱菊,因为在他眼中,菊花象征的品格,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2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孙权劝学》)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礼愈至.②蒙辞.以军中多务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无从致书以.观蒙辞以.军中多务B.益.慕圣贤之道自以为大有所益.C.录毕,走送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余幼时即嗜学.蒙乃始就学.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甲文是通过和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16.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适应性考试语文第4面(共6面)(三)阅读说明文《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完成17—21题。(13分)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王彬①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其他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虽然仔细观察,唐代三百年间的女性形象也有一个由清秀到丰肥、穿着由拘谨到开放的渐变过程,但是,给人视觉冲击力最强、最具感染力和令人过目难忘的,还是那些盛唐时期姿态万千、装束大胆、乐观向上的胖美人形象。②几千年来,中国有着“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念。在这一观念影响下,工匠们仿照“生人”的模样精心塑造了唐朝的女性形象。综观留存下来的美女雕像和图画,虽然工艺有别,年龄有少女、少妇之差,但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其装扮袒露而大胆。即使被今人誉之为中国古代第一美人的“捧杯侍女”,除了婀娜的捧杯姿态与众不同之外,其基本特征仍然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③显然,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现实生活都清晰地反映出,唐人的确崇尚“丰肥浓丽、热烈放姿”。这与汉代和古代大多数时期人们欣赏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并形成了唐代的“另类”审美眼光。然而,这种“另类”和有悖于传统的丰肥之美的魅力,不仅丝毫不逊色于传统的苗条和骨感,而且更具生命力和向上的朝气。其实,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唐人的“另类”审美正是那个如日中天时代的必然特点。④首先,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其次,唐代开放兼容并包。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热烈放姿。第三,统治者的血统也决定了唐人对健硕的体魄更易亲近。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因此,唐朝几代国君均宠爱丰肥的女性也就不难理解了。⑤透过唐人独特的审美眼光,不难看到当时崇尚的“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绝不单纯是女性体态上的肥、瘦,穿着上的遮、露。可以说,这种审美取向......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理念,所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唐人喜爱牡丹,而牡丹的花型正是高贵丰满。唐人塑造的骏马形象每件都是骠满臀圆。而唐代影响最大的颜体书法更是肥硕、庄严而浑厚。韩愈有诗道:“书贵瘦硬吾不取”,也体现了唐人价值取向由瘦硬向“肥硕”的转变。⑥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大一些,就会发现,唐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马路是最宽阔的,宫殿是最高峻宏伟的,当时的中国是世界向往的中心。这一切体现了一个民族进入高度成熟、处于生命力最旺盛阶段洋溢出的蓬勃朝气和高度自信,使唐人崇尚并醉心于一种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而这种美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热烈放姿、开拓进取、积极向上。17.【提取关键信息】“唐朝以胖为美”的原因是什么?(3分)18.【理解文章思路】第④段能否放在文章的开头来说明?为什么?(2分)适应性考试语文第5面(共6面)19.【明确词语指向】第⑤段“可以说,这种审美取向......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理念,所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一句中加点词语“这种审美取向”指的是什么?(2分)20.【揣摩表达效果】为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3分)综观留存下来的美女雕像和图画,虽然工艺有别,年龄有少女、少妇之差,但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其装扮袒露而大胆。21.【分析方法作用】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例说说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3分)(四)阅读议论文《苦难的价值》,完成22—26题。(13分)苦难的价值皮铎人生的珍贵在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理应活得潇洒轻松,然而,多数人却不能如愿以偿。饥饿、疾病、失恋、流浪等烦恼,常常缠绕着人生。因此才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告诉人们,自然界的季节可以重复,拉断的琴弦可以更换,演糟了的戏可以重排,唯独人生没有第二次。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这是一个活着的人必须回答的课题。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在1944年圣诞节到1945年元旦的一个星期当中,德国集中营里的死亡率大大增加。为什么?人们分析这种现象并非因为环境恶劣,而是因为大多数俘虏都抱着一个天真的希望,以为他们会在圣诞节重归故里。当佳节渐渐逼近时,佳音依然杳然,于是他们万念俱焚,大大削弱了身体的抵抗力而引起大批死亡。哲学大师尼采有句名言:“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相反,看不到个人生命的目标,觉得活下去没有什么意义的人是最悲惨的。而这种人在听到鼓励和敦促时的典型反应便是:“我这辈子再也没有什么指望了。”假如一个人在困境中有如此感受,那将是一首生命的挽歌。记得一位恩师在我逆境时曾对我说:“人出世的第一声是啼哭,而不是笑!”十多年过去了,这句富有深刻哲理的话,至今记忆犹新。是啊,人世间找不到十全十美的事物,人生经受苦难折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活出意义来》一书的作者弗兰克博士,曾是二次大战中集中营里的一名囚犯。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里,就是被送入毒气室,一家人仅有他和妹妹得以幸存,但他的精神
本文标题:枣阳市2011适应性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49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