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际金融第七讲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一国际资本流动概述•二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及影响•三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四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管理•附录: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资本由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以赢利为目的,是可逆转的双向性的资本转移。•以资金使用权的有偿转让为特征。•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密切相关:主要是资本和金融项目。二.国际资本流动种类•长期资本流动–指一年期以上或未规定使用期限的资本流动。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三种类型•短期资本流动–一年或一年以内到期的资本流动,包括贸易性资本流动、金融性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和投机性资本流动一、长期资本流动1.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谋求控制权和管理权;新建经营实体,或购买多数股权,达到控股;特点:掌握管理权;投入资金+技术+管理;不构成东道国的债务负担.•组织形式:独资、合资、合作•分类:1.出口导向型:扩大市场、克服贸易壁垒–(日本在美国合资建立汽车公司,MNC在中国的直接投资)2.资源导向型:原材料与能源紧缺,向资源丰富国家投资–(日本在墨西哥的石油企业、在南美的有色金属企业)3.成本导向型:向劳动力成本与运输成本低的地区投资–(MNC在中国的的直接投资)4.研究开发型:向技术先进的国家直接投资,将其作为技术的前沿阵地。5.闲置资源利用型:国内的市场已经饱和,但国外还有市场,各类资源如技术、管理、资金等要素可以向外转移。(宝洁公司)6.风险转移型:避免由于政局动荡引致的地区风险。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2.证券投资(PORTFOLIOINVESTMENT)又称为间接投资,通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外国政府和企业发行的中长期债券、股票。•特点:–目的不在于取得控制权,而在于取得利息,或资本增值–大多构成东道国债务负担–可以在市场上随时买卖转让,有较高的市场性和流动性。•随着自由化的浪潮和技术进步,国际债券投资已经成为国际间最重要的投融资形式。3.国际贷款(INTERNATIONALCREDIT)•国际间的借贷关系。•特点:–不涉及建立经营实体和收购股权;–不涉及国际证券发行与购买;–贷款收益以利息和相关费用支付,风险主要由借款人承担。–构成东道国的债务负担•形式–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行业贷款二、短期资本流动•特点:–复杂性,品种多;–政策性;–流动性;–投机性.•分类:–贸易型资本流动;贸易融资–金融型资本流动;银行间借贷;套利、套汇、掉期、划拨--保值型资本流动;避险、资本管制、税收--投机性资本流动:外汇市场;证券市场、黄金市场三.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因素1.基本原因预期投资收益率出现差别:理论:预期投资收益率低地区高实际: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r×投资规模大量的资金流向的是发达国家(美英、中)1993-1997年国家资本流向分布19931994199519961997OECD地区88.989.691.588.487.4非OECD地区8.28.37.18.310.7国际开发机构2.92.11.43.31.9总计100100100100100总额(亿美圆)818696761284315716176932.影响国际资本流向因素•资本供求供给:发达国家资本过剩,投资收益率递减—追求更高收益;需求:发展中国家,低储蓄•利率与汇率利率和汇率通常正相关•经济政策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外汇管制的松紧;政府借入储备;贬值和汇率高估政策带来的预期反应•风险防范分散投资;对风险的预期第二节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及影响特征影响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一、特点1.资本流量增大总量剧增19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全球资本市场交易的总资本存量由1980年的5万亿到目前的35万亿美圆。全球外汇交易与世界贸易额的比率有1983年10倍提高到目前的60倍。2.资本结构变化•证券融资比重上升•债券比重:50%60%•信贷比重:48%36%•股权融资:2%4%3.资金流向仍以发达国家为主,流向发展中国家有所发展。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出现资金大量的从发展中国家流出的迹象。中国也出现资本外逃(1997年达434亿美圆)。4.跨国公司(MNCs)已成为国际间资本流动的载体.全球最大的经济实体有51个为MNC,49个为国家。1999年底,60000家MNC的FDI为总量的75%以上。流动资金超过全球官方储备。控制50%的贸易、垄断80%的技术。5.资本流向行业变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1970年发达国家的FDI资金流向第一、二、三产业的数量分别为:120、440、170亿美圆。到1990年分别为:940、4390、4990亿美圆。6.投资主本体多样化•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石油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一般发展中国家•前苏联,中国二.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影响•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1.对资本流出国积极:•提高了部门资本的边际效益•带动商品的出口•打破关税壁垒•提高技术创新•国际地位上升消极:•就业机会下降•竞争对手的培训,使技术优势下降•税基减少•对货币政策造成冲击2.对资本流入国的影响积极:•缓冲国内资本短缺•提高了产业结构合理性•扩大产品的出口•创造了就业机会消极:•自主性降低•过度的资源开发•技术落后•造成债务负担3.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总产出增加和效益水平•金融市场更加成熟,更有效率•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短期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1.对贸易的影响:贸易融资和贸易的发展•贸易签约率上升•风险上升2.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短期、临时的不平衡可自动调节•持续性的不平衡加剧3.削弱货币政策的效果4.对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冲击:波动加剧(游资)三.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政策与法规(期限、规模、流向、税收)•外汇管制,干预市场•确定利用外资,对外投资适当规模•加强国际间政策的协调•发挥国际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资金融通、利率与汇率协调第三节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管理一.资本流入的状况及其影响(一).发展过程•1979~1985年:20亿~50亿美元/年•1986~1991年:1000亿美元/年•1992~至今:3000亿美元/年(二).国际资本流入的特点•直接投资占主要地位•债务结构合理•短期外债比重小•外资流入形式多样化(三).国际资本流入影响•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促进外贸发展•缓解资金矛盾•就业率上升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亿美圆)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1983年前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总计对外借款FDI其他投资外债结构(%)按债务类型按偿还期限公共机构贷款商业贷款长期债务短期债务198826.272.881.718.3198929.770.389.710.3199028.072.087.112.9199127.472.68317199228.771.384.415.6199329.670.483.816.2199435.164.988.81.2199534.665.488.811.2外资企业出口情况19881990199219941995自营出口总值(亿美圆)24.678.1173.6347.1468.7占出口比重5.212.620.428.731.5出口增长占比重18.130.240.532.443.8外商投资在固定投资中的比重1985199019941995全部外资占比重5.4011.024.820.8FDI占比重2.34.018.316.1外资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GDP总消费总投资(外资)1995年(按1983年不变价计算)20294.88603.8710786(1838)1983年6076.34020.52005(39.14)投资与消费引起GDP增长243%75.43%144.53%(29.6%)对GDP增长贡献率100%32.24%61.76%(12.65%)二.对资本流入的管理•投资与信贷规模控制•投资方向引导•资本市场限入•经常项目下可兑换解释---向中国企业学习•FDI的成功取决于比较优势与市场开拓的可能性–高技术与低劳动力成本结合的可能性–高技术配套产业的空缺–快半拍•FDI的成功取决于适应当地市场的能力–文化、习惯、信息•FDI的资金来源不一定来于资本充裕国–资本管制下的再投资中国对外投资的困惑•缺乏经验,对海外的环境不了解。•投机•国企作风,追求大、威•激励机制•化公为私中国资本输出的建议•比较优势分工–利用有核心竞争力产品、横向发展、相关多元化•早半拍准则–寻找合适的市场,将一些适用的技术、资金转移至合适的市场。•地区选择–优势互补。如东欧•产业结构调整–将一些将在国内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未来的主体---民营企业–代理成本低、激励机制健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案例:资本帐户的开放与金融风险1.资本帐户的开放与国际收支平衡2.资本帐户的开放与金融危机附录:资本流动理论劳动总收益资本总收益边际收益资本社会均衡资本供给麦克特戈尔模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资本资本流动总量A国均衡资本供给B国均衡资本供给边际收益两国模型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海默:垄断优势论企业比东道国竞争对手有竞争优势:1技术、管理和其它无形资产;2规模约翰逊:强调知识资本;凯夫斯:强调产品的异质性(满足当地的需求)金德尔博格:考虑到本地企业在环境适应方面的优势,强调创新优势二、生命周期理论弗伦:阶段1:新产品阶段;阶段2:成熟阶段阶段3:标准阶段三、市场内部化理论企业内部:管理费用;企业外部:交易成本企业外部较高的交易费用:与寡头难以讨价还价;期货市场不完善;定价方面的困难等。决定是否内部化的因素:区域因素;国别因素;产业特点因素;企业因素。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所有权优势:禀赋优势;2:内部化优势:克服市场的不完全性;3:区位优势:投资环境。123直接投资111出口110技术贸易100本国扩张
本文标题:国际金融讲义(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5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