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一个优秀的老师,他必然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孩子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教师关心爱护学生,首先,要做到了解和信任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从表面上看,学生之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教师不了解和信任学生,就不可能真正的疼爱学生,也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和事;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只有全面了解和信任学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其次,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往往会把自己的苦恼、心事和秘密隐藏起来,只是遇到自己无法解释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找人诉说、请教和指点。因此,一位好的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内心世界的苦恼与忧愁。这样,教师才会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学生。学生对于教师给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会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增强信心,健康成长,从而也会热爱和尊敬教师,使教师的威信大大提高。当然,对学生要严慈相济,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要严而有理,所谓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在校期间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学生粗野,无礼,不尊重教师,不听劝告,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常常是恨铁不成钢,教师能耐住性子,稳住情绪,用智慧和道理说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即使表面上在听,在顺从,内心也不会服气,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对教师产生反感。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要采取耐心、疏导的方法,要寓教于教学之中。寓教于各种活动和师生的接触之中。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对学生的严要求绝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既然已对学生提出某种较高标准的要求,就要要求到底,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常督促,常检查,把要求落到实处,直至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作风。最忌对学生一时紧一时松,说了就不再检查,再无动静,以后再怎样要求,学生都不会重视,教师的威望也会因此受损,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纷繁的工作中,教师要尽力抽出时间多听,多问,多看,多想,从生活、学习、思想、劳动、工作、活动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善于从细节处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防患于未然,避免酿成大错。一位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就要对他们倾注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教师对学生付以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付以慈母般的柔情,那就是一种更崇高而伟大的爱,使他们感悟人生,走向人生。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和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没有平等也就没有尊重和理解。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年龄一般都较小,知识水平、生活经历等也肯定不及教师。但作为一位教师,要懂得在人格上学生与自己是平等的。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许多教师对待学生表现出不平等,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在先进生与后进生之间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关心。这样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会使整个教育活动受到不利影响。学生既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一切教育教学工作,其实质如何,效果如何,最终都要通过学生表现反映出来。全面了解学生是做好学生工作、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教育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目的性,才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艺术技能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对学生缺乏必要的了解,工作中不能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帮而教学成绩平平。也有部分教师虽懂得了解学生的必要性,但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或不知道究竟如何去全面了解学生,最终给教育教学带来不良影响。学生的身心状况,即身体发育特征、心理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等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了解了这些情况,教师才能在学业负担、劳动强度、体育锻炼、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各方面分别处理,因材施教,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本着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更好地培养教育学生这一原则去了解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要把了解学生和搞好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管学生原有基础如何,都不能轻视、歧视,而要对学生保持一颗爱心,一视同仁。这样,才有可能全面了解所有学生。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掌握学生的真实状况,为切实搞好教育教学提供依据和帮助。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如个人谈话、走访家长、侧面询问、问卷调查等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多种方法。需要指出的是,采用个人谈话或走访家长的方法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或因势利导,或循循善诱,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爱,从而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而不是产生敌对心理。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除了专门地搜集信息、了解情况外,教师还可通过平时对学生的细心观察,了解学生在学习、工作、课外活动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于所掌握的学生情况,教师要认真分析,确定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太好的,哪些需要给学生当面指出,哪些需要侧面暗示,哪些是可公开让大家借鉴的,哪些属于学生的私人秘密。在处理这引起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便于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在了解学生过程中,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具有的特殊才能,如:有的学生具有绘画才能,有的学生具有音乐才能,有的学生具有文学才能,教师应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为他们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以促进他们发展成才。总之,全面了解学生是做好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一定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以便使教育教学工作目标明确,方法适宜,取得最佳效果。
本文标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5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