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道德的含义:道德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靠舆论、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用来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所有行为关系的总和。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靠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得一种行为规范。二、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一般本质:指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特殊本质: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表现为: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即是非制度化的规范、非权力规范、内化的规范;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的特点特殊的规范性;广泛的渗透性;独特的多层次性;更高的稳定性;强大的自律性社会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三、道德的类型: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四、道德的基本功能调节功能,论证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一、职业的道德意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二、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原则:为人民服务。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人际关系;体现了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主要规范: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竞争,友好协作;勤奋学习,熟悉业务。三、职业道德的特点与作用特征:职业道德调节的范围具有有限性;职业道德的规范内容具有职业性、稳定性、连续性;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具有层次性;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职业道德的作用方式具有一定的权力强制性。作用:1、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是职业生存的条件;3、对从业人员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4、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着重要作用。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自我,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严格自律,以身作则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一、教师职业: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1、教师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3、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二、教师劳动特点1教师劳动劳动的目的与任务的特殊性---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2、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2)劳动对象的向师性;(3)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3、教育劳动方式和工具的特殊性劳动工具的特殊性;劳动方式的创造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劳动效果的特殊性。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1)教师职业活动最富有创造性,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2)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如此。教师还要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变换、条件的变化而重新安排、重新处理。(3)教育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4)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4.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1)关系众多,组成复杂;(2)网络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教师职业规范产生于教育劳动实践;由于人类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形成了纷繁复杂的职业。教师职业道德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在教育劳动中形成的。在教育劳动中,主要有四种利益存在:教师的个人利益、学生的个人利益、教师集体的利益、社会教育事业利益。为了有效而顺利地进行教育活动,需要调节各种利益矛盾。教师职业道德正是由于调节教育劳动实践中的利益关系,保证教育劳动顺利开展的需要而产生和形成的。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调节方式更具自觉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大体上可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中国历史上的教师职业道德,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教育中的伦理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教师职业道德随之发生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表现出历史继承的必然。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大学面临着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方式的转变。三、学习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1)树立新型的人才观;(2)确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3)教师培养与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完成教师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是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一、大学精神的概念: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同并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大学教师是大学精神的践履者、承载者、直接体现者、建设者。二、大学精神的内涵:(1)学术自由的精神、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2)独立自治的精神、独立自治是在指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不受国家、教会及任何其他势力的控制和干预,有自由、自主地决定和处理学校内部的所有事务(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就是在科学研究中凝练和提升出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升华。(4)开拓创新精神、是指向科学研究;指向人才的培养;指向向社会发展(5)理性批判精神学术自由的精神的阐述: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学术自由是西方大学精神中最为经典的部分。它具体包括教师“教的自由”和学生“学的自由”两方面。“学术在本质上必然是独立的自由的,不能独立自由的学术,根本上不能算是学术”。大学的开拓创新精神:1,是指向科学研究2,指向人才的培养3,是指向社会发展三、大学精神的作用1,定向与规范作用2,维系与凝聚作用3,激励与驱动作用4,感染与教育的作用四、现代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二、权利与自由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三、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四、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怎样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基准性。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在道德实践中进行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教师道德市建活动的行为准则。此原则对教师道德行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指导意义。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本质性。此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本质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各种不同类型道德的最根本、最显著的标志。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稳定性。此原则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相对具体性。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自身独特性。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调节教师个人与他人,以及与社会间关系的根本的行为准则,集中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具有与其他职业道德不同的独特性,且这种独特性或这种区别具有本质性。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客观依据包括:1,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2,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3,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书育人的原则;为人师表原则;教育公正原则;依法从教原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1、教书育人原则教书育人原则确立的依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育规律。2、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原则确立依据: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体现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3、教育公正原则依据: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原则的要求;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要求:坚持真理;办事公道;一视同仁。4、依法从教原则依据:依法从教是依法治国原则在教育领域贯彻的要求;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公正和教育人道主义等原则的重要内容和贯彻保证;是正确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等各方面社会关系的要求;依法从教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求:尊规守法;宣传法治思想,普及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基本内容: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教育人道主义确立的客观依据:教育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是处理教育活动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同不尊重、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第五章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第一节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矛盾冲突的原因(已考)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伦理关系;教育管理关系是核心;心理关系是重点,法律关系是条件,人际关系是基础。1、师生关系的特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层次上的差异性情感,角色期待上的互动性评价标准上的冲突性2、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对专业或课程不同的理解与要求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不当缺少必要的沟通“代沟”和“心理差距”的存在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来自学生方面的不当行为第三节师生关系的道德调节要求一、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2,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承受者,也是学校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1,尊重学生是教师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需要2,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3,对学生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还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尊重学生的另一重要方面。它包括:一是尊重学生个性,二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三、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1,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客观需要2,教师应当理智地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适当的距离。四、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格教育的出发点是爱护学生。严格教育学生是一门学问。严格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而有理。(2),严而有度(3),严而有方(4),严而有恒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第一节教师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分析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特点:教师劳动的集体性决定了成员的依赖性;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独立性;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价值目标与根本利益的一致性。2、教师集体人际矛盾产生的原因(1)由于教育劳动的分工所导致的矛盾;(2)教师之间由于存在着的个体差异,彼此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冲突;(3)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作为不同冲突的利益主体所导致的矛盾;(4)历史传统和当今社会生活的变化所导致的教师集体中的矛盾冲突第二节教师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一、关心集体(
本文标题:教师职业道德论0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5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