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育学期末复习题15年12月
期末复习指导1/7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__B___。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E.书本中心2.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_B____。A.卢梭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E.蔡元培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A____。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E.教育规律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__C____。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E.《教育漫话》5.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_E__的制约。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6.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E__因素的制约。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7.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____D___进行教育。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E.稳定性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B___。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E.不均衡性9.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__ABCD__。A.定向功能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D.评价功能E.衍生功能10.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__ABCD___。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研究生教育11.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在类别上包括__ABCDE__。A.基础教育体系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C.高等教育体系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E.特殊教育学校系统12.地方课程开发中应把握的特征包括__BCDE___。A.权威性B.地域性C.针对性D.社会性E.探究性13.按照评价的不同目的,课程评价可分为_CDE___。A.诊断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决策性评价D.研究性评价E.工作性评价14.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__ABCD__。期末复习指导2/7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E.参观法15.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C_。A.传授知识B.增强技能C.教书育人D.学会认知E.学会做人16.在德育教育中,“抑其所短,扬其所长”是___B___德育原则的要求。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B.长善救失C.疏通引导D.知行统一E.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17.具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特性的教师职业形象有_A_D_。A.工程师B.临床医生C.领导者D.园丁E.促进者18.“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___C___。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E.多重收获性19.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__BCDE____。A.独奏者B.伴奏者C.协助者D.领导者E.促进者20.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__B__的要求。A.导向性原则B.有效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E.规范性原则21.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__D__的要求。A.导向性原则B.整体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E.规范性原则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答: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体现在8个方面:(1)教育普及化,即打破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对人的限制,剔除对人接受教育的种种主观和客观制约,保证每一个社会公民都能接受他们希望接受到的教育;(2)教育国际化,即打破封建闭锁的落后状态,使教育处在全球共通的信息网络中,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以全球视野和国际化观念来组织教育过程;(3)教育民主化,即打破不民主的专制教育,以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共处的方式处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事物;(4)教育法制化,即打破教育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状态,把教育纳入法制轨道;(5)教育个性化,即在追求人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到充分发挥;(6)教育多样化,即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种需要和学习主体对学习的多种需求,在保证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为求学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使他们能够在多种选择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从而为提高国民素质提供条件;(7)教育整体化,即根据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对构成教育活动的各个因素进行整体构思和系统设计,从而使教育活动成为一个整体优化的工程;(8)教育终身化,即走向现代化的教育及其教育过程应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教育过程。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期末复习指导3/7答:人的身心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终止在身心发展两个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积极变化,包括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不仅从整体上看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而且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征的出现也是具有一定顺序的。身心发展的顺序具有矢量的正向性,不可逆也不可逾越。(2)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3)不均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指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均等速度和非线性的特征。(4)个别差异性。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指由于人的遗传、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呈现出共同特征的同时又有变异性,呈现出不可忽视的差异性。3.简述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答:认识实践的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实践,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4.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答: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具体来说,教育目的的功能表现为以下几点:(1)定向功能;(2)调控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5.简述“新课改”的主要理念。答:主要包括:(1)儿童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中心和主体,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2)超越“书本世界”,以“生活世界”为课程内容的范围,儿童的现实体验是儿童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课程的实施是儿童反思性、创造性实践构建人生意义的活动。(4)儿童的学习方法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基础,而不是被动接受或简单适应。(5)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和儿童一样是课程的建构者。6.简述教学的任务。答:(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7.简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答:所谓学高为师,是指作为教师必须是有学问的人。教师的学问不同于科学家的学问。所谓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教学知识,具体分为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通俗地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知识:(1)教什么的知识,指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2)怎么教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保障专业顺利进行的条件性知识。期末复习指导4/78.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答:《儿童权利公约》旨在确立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保护儿童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公约提出了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1)儿童权利最佳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4)无歧视原则。四、论述题1.联系实际,阐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答:(1)提高劳动者素质;(2)促进经济增长;(3)推动科技发展。2.现在有些家长选择了在家教育孩子,而不是送孩子到学校接受教育,而我们的教材(90页第10行)认为:正常人缺少学校教育可以得到发展,但不会以有效的方式得到完满的发展,你认同这个观点吗?(回答可参考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也可以结合现实中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失败,谈自己的观点)。答:略3.结合实际论述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答:我国本轮“新课改”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置于突出位置,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改变原来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学习,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1)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基本特征在于“探”和“究”两个字。(2)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4.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答:个体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资源都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因素,为身心的发展提供着支撑。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5.试述新课程的目标指向及其在现实中的得与失。答:略6.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期末复习指导5/7答:(1)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2)有效教学非常重视教学艺术,更讲究教学方法,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实现着教育的创新。要实现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我们要一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二是关注教学效益;三是讲究适应性。7.“宁给好心不给好脸”这种教育行为,里面不乏有为学生好的初衷和关心学生的情感,这样是否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教育中何以要讲究“爱要得体”和“严而有格,严而有方”?8.现实教育中,什么样的评价容易诱发学生单纯追求肯定性评价的动机和行为?评价导致的这种结果你是如何看待的?9.联系实际,阐述实施陶冶教育法时应如何把握。答:陶冶教育法是指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给人以积极的感化或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人品德的一种方法。在实施时应注意:一是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种环境和情境。二是要善于使学校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充满教育意义。三是要注意各种方式的有机结合。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答:知行统一,是指在德语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1)要注重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2)要注重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3)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一致的品格;(4)教育者自身要以身作则。11.结合实际,论述针对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着重哪些方面对他们实施教育。要点:(1)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2)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立体地培养学生;(3)正面鼓励为主,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4)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实效性。12.结合实际,论述针
本文标题:教育学期末复习题15年12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69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