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育心理学第三讲特殊学生.
1第三讲特殊学生郝宁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本讲纲要•智力落后•情绪和行为障碍•学习困难•感觉和躯体障碍•天才31智力落后智力落后又称智力滞后或弱智,“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表现出适应性行为的障碍”。想一想:你觉得上述概念有何不足之处?1.1概念41992年,美国智力落后协会对“智力落后”概念作了修改:“个体现有的功能存在真实的局限,其特点是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伴有下列各种社会适应性技能中的两种或以上的局限:生活自理、居家生活、社会交往、社区技能运用、自我约束、卫生安全、经常使用的学科技能、休闲生活和工作。而且,这些不正常的情况发生在18岁以前”。51.2分类系统两种分类(1)按智商高低分:轻度(50-55~70),中度(35-40~50-55),重度(20-25~35-40),极重度(20-25以下)。(2)按可教育性分:可教育的(50-55~70-75),可训练的(25-30~50-55),需要监护的(25-30以下)。6我国公开公布的数据:0-14岁年龄段,智力落后的儿童占全部儿童的1.07%,其中城市为0.75%,农村为1.46%;男性为1.13%,女性为1.01%。美国目前有550万需要特殊教育的儿童,其中智力落后约占11%,约60.5万。1.3在人群中的分布7认知方面:(1)注意:注意范围狭窄、持续时间短、注意分配困难。(2)策略与元认知:难以学会学习策略,不能灵活应用。(3)记忆:记忆存在困难。(4)加工效能:工作记忆容量小。(5)言语发展:语言发展迟滞缓慢,水平低下。1.4特征8个性方面:(1)错误归因(2)缺乏主动性(3)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4)易受暗示,脾气固执9目前尚没有最终定论,可能来自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两方面作用。环境因素:母亲营养不良、胎儿期酒精暴露和感染、早产、产伤、缺氧、缺碘、缺蛋白质等。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多种单基因病、多基因易感性,RhoGTP酶缺乏。1.5智力落后的成因10激发学习动机(1)利用明确的奖励机制(2)提供成功的经验感受(3)激发学习兴趣具体化的教学方法适当的教学技巧1.6教学举措112情绪和行为障碍概念:如果学生长时间表现出一种或几种明显而持续的行为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影响学生的学习,则认为该学生具有情绪和行为障碍。122.1表现学习成绩低下不能由智力、感知觉和生理健康因素解释。不能与同伴和教师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正常环境下表现出不适宜的行为和情绪。有一种弥漫性的不愉快或压抑感。容易出现与个人学习困难有关的生理不良症状和恐惧反应。132.2分类人际关系问题行为规范问题抑郁情绪问题焦虑情绪问题偏畸习癖142.3特征认知方面:记忆贫乏,注意广度狭窄,容易分心,多动。有些学生甚至不具备基本的读、写、算的技能。社会交往方面(1)攻击性行为(2)退缩性行为15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培养识字、阅读、数学基本技能。培养社会化技能。提供支持、安慰、保护,避免批评和对抗。求助于心理咨询。2.4教育举措16在我国,学习困难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判断的标准:(1)智力接近正常也可能在正常水平之上,其潜能和成就之间有严重的差距,取得的成就低下;(2)学习困难不是由智力落后、感官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和缺乏学习动机等因素造成的;(3)学习困难学生无法在正常的学习条件下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必须接受特殊教育,才能取得学习成功。3学习困难17生理因素:营养不良、疾病、神经系统过度疲劳。心理因素:注意力缺陷、视知觉分辨能力差、言语发展迟滞、记忆缺陷等。认知因素:适应能力差、不良的认知风格和学习习惯等。环境因素: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3.1原因18注意力方面:容易受到干扰,有时伴有“注意缺失及多动障碍”(ADHD)。记忆方面:主要集中在工作记忆方面。动机方面:更被动、缺乏动机。3.2特征19集中注意力:减少干扰,材料重点突出。指导式教学教授策略:“多次研读”(multipass)法(1)纵览(Survey)(2)品评(Sizeup)(3)挑选(Sortout)3.3教育举措20听觉障碍是指部分或全部丧失听力。特征:(1)语言方面。(2)认知方面。(3)个性方面。4感觉和躯体障碍4.1听觉障碍214.2视觉障碍视觉障碍是指双眼视力损伤或视野缩小,并因此难以完成正常人多从事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活动等。特征:(1)感知觉(2)智力(3)语言(4)记忆(5)运动技能22躯体障碍是指躯干或四肢等部位不能正常活动(可由遗传或外力导致),需要特殊的服务、训练、设备、材料或设施辅助。特征:(1)智力符合常态分布。(2)个性上可能存在问题。4.3躯体障碍23想一想,在你的已有观念中:(1)什么是天才?(2)遗传或环境的作用?(3)天才有哪些特征?(4)天才如何鉴定?(5)天才如何教育?5天才24将天才归结为高智商使然,是一种的强势传统。遗传因素对天才的影响作用极大。天才儿童被视为特殊的、超常的、高智商的个体。学校教育应当通过IQ测验将其挑选出来,给予专门设计的特殊教育。该理论影响力极大,尤其在一般大众中更是如此。5.1天才的IQ决定观25天才是由在某种或某几种智力上的杰出所导致的,因为8种智力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则天才也相应地分为多种类型。通过评价儿童在各种智力中的思维方式(例如,通过将家居用品进行摆设以评价空间智力),可鉴别出具有某种或某几种优势智力的儿童。5.2天才的多元智力观26与传统IQ测验相比,通过多元智力评价方式,更多儿童被确认为在某领域是有天赋的。学校教育应承认多数学生在不同领域具备各自的天才,应对不同学生加以甄别并引导其发展各自的优势能力。27加涅(Gagne.F,1993)认为,人类具有四种遗传的或天生的能力:智慧能力、身体能力、创造能力、社会影响能力。成人阶段杰出能力的发展基于四种天生能力上,受四种因素的影响:生理成熟;在问题解决情境中长期历练:非正式训练与练习;正规训练与练习。5.3天才的训练造就观28加涅(Gagne.F,1993)评论道:“聪慧意味着儿童发展的可能性,而天才则是这种可能性在成人阶段的实现,天才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聪慧的个体追求更高水平能力的系统训练与教育的过程”。埃里克森(Ericsson,1993)提出一种更为彻底的“刻意训练理论”(deliberatepractice)。295.4天才的发展阶段观费尔德曼(Feldman,1986)认为,个体获得某领域的卓越才能,需历经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即逐步掌握水平递增的、按层级排列的不同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均以个体对该领域知识技能的心理重构(mentalreorganization)为标志。各阶段并非所有个体均可达到(即非普遍性)。30费尔德曼认为,正是这种能力的非普遍性发展,解释了“天才水平”的行为表现,他评论道:“对于普通个体来说,其在某领域中所经历并掌握的阶段,明显少于那些天才的个体。”他认为:“天才……最好以一种阶段转换的观点加以理解”,“是一种整个系统内的持续转换”。天才并非是特殊的神秘现象,而是一种普通的、可理解的发展过程。31哥伦比亚研究团队(ColumbusGroup)认为,天才不仅需要杰出的认知能力,也需要独特的个性或情感维度的特征,二者同等重要。达波维斯基的(Dabrowski,1977)“极度兴奋性”(overexcitability)理论。具体体现在精神运动、感官、智力、想像力和情感五个方面。5.5天才的非智力因素观32哥伦比亚研究团队评论道:“天才是心智与生理年龄的不同步发展,由于卓越认知能力及强烈的内心反应造成内在经验及醒觉性与众不同,智能越高,不协调的程度就越显明。天才的独特性会使天才儿童的处境更加脆弱,所以在父母养育、教学及辅导他们时更应顾及这种不协调发展的特征来订定目标,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得到最佳的发展”。33在这种理论视角下,天才被视为杰出认知能力与独特个性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天才儿童是特异性群体。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应当尤其关注天才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调适,确保其人格的正常发展。34泰伦鲍姆(Tannenbaum,1990)依据社会的需求区分出四种才能:(1)罕见的才能(scarcitytalents)(2)过剩的才能(surplustalents)(3)定额的才能(quotatalents)(4)异常的才能(anomaloustalents)5.6天才的心理社会观35泰伦鲍姆认为:“尽管可以确定某些高水平潜能的存在,但却是社会决定着这些潜能得以实现的方向,因为社会可能对某些潜能造就的成就赋予很高的价值,但对另一些潜能所造就的成就忽略不计”。泰伦鲍姆承认个体潜能上的差异,但认为这些潜能只有发展为社会认可其价值的成人阶段的杰出能力方可被视为天才,天才的内涵和价值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36培恩特(Painter,1980)认为,天才的个体是那些具有在他们的社会中被高度赞扬的才能的人。斯腾伯格(Sternberg,1986)认为,天才儿童是被我们发明的而非发现的。37天才是遗传决定还是后天发展的?天才是依据潜能界定的还是依据成人阶段的杰出才能界定的?天才是领域性的还是普遍性的?非智力因素在天才发展中起何作用?天才是个体具有的特征还是社会文化赋予的意义?请思考38天才代表着人类的杰出才能,是认知能力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遗传的天赋在后天教养作用下历经一系列发展过程,系统发展为某领域的杰出才能,这种才能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整合性的解释391钱文.智力落后的成因—当代智力理论新解.心理科学,2004(6):1438~14412郝宁.试析解释“天才”的不同视角.上海教育科研,2007(4):32~353郝宁.试析天才儿童的鉴别.上海教育科研,2008(2):45~483左志宏.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加工机制.博士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006本讲扩充阅读资源40本讲结束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第三讲特殊学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7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