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点一:小学的概念现代教育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考点二:小学教育的任务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和提高全民族文化基础打下基础。考点三: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大词典》将先秦至今的小学教育分成三个阶段1,先秦至鸦片战争前期的古代小学教育2,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期的近代小学教育3,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当代小学教育。一,古代小学教育特点:第一,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政权,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社会地位决定的,第二,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教育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第三,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的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二,近代小学1,近代小学教育的草创时期2,清末“新政”的小学教育3,中华民国的小学教育(1),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将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分别为初等小学----4年,男女可同校,体现的反封建的思想;高等小学3年,男女分校。学制规定学龄期为6至14岁,在此年龄的儿童都应入校接受教育,指出“小学教育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须之知识技能”为宗旨。学制还对小学的教师、教法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要求,与此同时,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还规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并制定了同意的课程表。个别教学法、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以及自学辅导法都是当时在小学比较盛行的教学方法。(2),袁世凯时期--国民学校和预备学校袁世凯颁布的《特定教育纲要》中将初等小学分为两种,一种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国民学校;另一种是为预备升学的“预备学校”国民学校施行国家根本教育,以注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并授以国民道德之基础及国民生活之普通知识技能为宗旨;预备学校,以注意身心之发达,施行初等普通教育预备升入中学为宗旨。(3)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时期,课程设置注重儿童本位化和实用化,教材也采用白话编写,这些举措队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此时,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柏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学制也开始在我国小学传播和实施。(4),壬戌学制1922年,民国政府制定了新的学制,成为‘壬戌学制’或“1922年学制”。该学制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学制”,将小学改7年为六年。仍分为两级,初级小学为4年,高级小学为2年。幼稚园也归为初级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得以衔接。该学制有两大进步:一是女子和男子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二是缩短了学制,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都在不同程度减少了年限,对我国普及小学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奠定作用。壬戌学制是我国小学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影响一直到了1949年。(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制定了“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开始进行“党化教育”运用的教学方法有: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学制,李廉方始创的廉方教学法,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法,导生传习教学法,4,中国共产党领导小的革命根据地小学教育(1)土地革命时期苏区1934年颁布《中华苏维埃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统称苏区小学为列宁小学,小学学制为5年,初等小学3年,高级小学2年(2)抗战时期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考点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是履行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专业建设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上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语:从狭义上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一)教师专业化的定义: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1,教师专业化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在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2,国家有教师驾驭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二)教师专业化的特点:教师专业化着力强调两点:漫长性和生长性考点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一)专业理念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实现美好生活而培植自我的内在的品格和德性。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二)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学科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方法以及相邻学科知识等。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教师灵活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知识。文化知识:教师满足学生基本知识需求所应有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三)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复体悟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1,教学设计能力2,教学语言能力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5,教育研究能力6,创新能力考点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第四节教育研究方法考点一:教育研究的概念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事实加以系统的考察,从而探究教育规律揭示教学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新性实践活动。考点二: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一)确定研究课题(二)查阅文献和阅读文献(三)提出研究假设(四)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五)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六)作出结论(七)撰写成文考点三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教育调查报告(题目-前言-正文-总结-附录五部分组成)(二)学术论文1,标题,2内容摘要3-序言(引言,前言绪论))4正文(本论)5,结论与讨论6.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第五节教育学基础知识考点一:教育的内涵(一)“教育”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二)教育的概念教育分广义和狭义1,从广义上:凡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2,从狭义上,主要指学校教育。狭义教育的特点:一是,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专门培养人的活动。二是,他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三是,它是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三)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考点二: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持有的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教育。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独立性。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禁忌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种情况是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另一种情况是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惊奇骑着催生作用。考点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斯宾塞、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孟禄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考点四教育的发展(一)原始社会教育特点:1,无阶级性、公平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二)古代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1,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控制2,教育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培养统治阶级的接班人3,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统治阶级子弟4,教育内容主要是寓剥削,统治术于其中的圣人之言、祖先遗训。5,教育的等级性也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出狱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接受的不同的教育,劳动人民的子弟无权接受教育。(三)近现代学校教育现代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考点五教育学及其发展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一)教育学的萌芽1,萌芽阶段的特点(1)以习俗的认识为主(2)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3)有关教育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2,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学记》中国古代,世界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据说是乐正克所作《学记》具体主张(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启发式教学(4)“学不躐(lie)等”要求教学要教学要遵循学生心里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孔子的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中孔子学说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继承西周六艺的教育传统,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于礼”,教学基本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书是思想的接生,强调教育应该是由内而外,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引出、发展的过程。伯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提倡队学生进行和谐全面的发展的教育,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步研究教学法的书。第六节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考点一:注意:(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里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特点。(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性功能:是注意的基本功能,2,保持功能:能使注意的印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知道保持到达目的为止。3,调节功能:可以调控心里活动向着一定方向或目标进行,使偏离目的的活动得到纠正。(三)注意的种类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先的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的努力,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自觉的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地注意,(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指瞬间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考点二:感觉(一)感觉的定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二)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接受外界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2,内部感觉: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考点三:记忆(一)记忆的主要类型1,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划分(1)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动作记忆2,根据记忆内容保持的时间长短划分(1)瞬间记忆(2)短时记忆:不会超过一分钟3,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语义记忆4,根据信息加工和储存内容不同:陈述性记忆:以陈述性知识为内容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二)记忆过程1,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分类:(1)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可分为:无意识记有意识记(2)根据识记的方法来分: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2,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他是记忆的第二个环节,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会议或者再认或回忆发生错误。(1)遗忘原因:记忆痕迹衰退说:(自动消退)代表人物:巴甫洛夫主张: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抑制说: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来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干扰后摄抑制: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干扰。主张: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前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动机说: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张:认为遗忘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提取失败说:代表人物:图尔文主张: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之所
本文标题: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7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