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基于企业角度的《社会保险法》解读与运用
《社会保险法》解读与运用——基于企业角度主讲:XXXX2011年9月目录前言1《社会保险法》出台的政经社会背景2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3《社会保险法》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4企业的减法——关键在政府的公平执法5劳动者的加法——关键在政府的政策兑现6政府的加法——无奈,关键在政府的职责落实7余论8前言万宝盛华集团2011年人才短缺调查显示:中国大陆近四分之一企业面临人才短缺,工人跃居首位。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最难填补的职位前三位分别是工人、技术人员和销售代表。工人自2006年开始调查以来第一次跃居榜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制造业越演越烈的用工难题。《劳动合同法》试图解决人们职业稳定问题(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就业促进法》试图解决人们工作饭碗问题(及时建立劳动关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试图解决职场矛盾问题(化解冲突劳动关系)?《社会保险法》试图解决职业甚至人生保障问题!目录前言1《社会保险法》出台的政经社会背景2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3《社会保险法》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4企业的减法——关键在政府的公平执法5劳动者的加法——关键在政府的政策兑现6政府的加法——无奈,关键在政府的职责落实7余论8《社会保险法》出台的政经社会背景1.胡锦涛主席在2010年国际劳动节讲话时首提“体面劳动”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一)体面与尊严2.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尊严”论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1.胡锦涛主席首提“包容性增长”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解决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二)公平与分享《社会保险法》出台的政经社会背景2.“十二五规划”公平与分享正式浮出水面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1.老龄化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或老年型国家。2、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社会保险法》出台的政经社会背景(三)老龄化与有保障1.社会保险覆盖范围(1)全国:截至2010年底,全国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养老保险2.55亿、失业保险1.3亿、医疗保险4.2亿、工伤保险1.6亿、生育保险1.2亿。《社会保险法》出台的政经社会背景(四)社会保险政策渐进与法律推进00.511.522.533.544.5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2010年底全国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单位:亿人1.社会保险覆盖范围(2)湖南省:截至2010年底,湖南省企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730.06万人、777.39万人、399.51万人、515.97万人、527.13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17.15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达到156.01万人,新农保登记参保人数达到800.6万人。《社会保险法》出台的政经社会背景(四)社会保险政策渐进与法律推进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2010年底湖南省企业参保人数单位:万人2.社会保险立法政策化、区域化、碎片化《社会保险法》出台的政经社会背景(四)社会保险政策渐进与法律推进层次低管理乱法规少立法散社会保险立法呈现出全球特有的格局:1.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更加注重公平的第二次分配,使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这就社会保险立法的一个重要宗旨。社会保障水平的稳步发展和提高,有利于提升公民的消费预期,有利于拉动国内消费。(1)提低(2)扩中(3)限高(4)加保《社会保险法》出台的政经社会背景(五)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十二五”规划愿景2.“十二五”规划愿景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险。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农村居民参保人数达到4.5亿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2亿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亿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亿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定增长,60岁以上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普遍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待遇,并逐步提高待遇水平。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在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5%、70%、70%。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数量达到8亿张,覆盖60%人口。在如此的大背景下,《社会保险法》应运而生。而此前,伴随着《劳动合同法》出台前后的劳资大辩论,横空出世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率先突围,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似乎到了极限,我国的人口红利似乎提前消耗殆尽,低成本竞争优势似乎不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似乎难以华丽转身。《社会保险法》出台的政经社会背景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1.国际劳工统计大会确认:“人工成本是雇主雇佣劳动力而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1)已经完成工作的报酬;(2)未工作而有报酬时间的工资;(3)奖金和小费;(4)食品、饮料及其他此类支出;(5)雇主负担的工人住房费用;(6)雇主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用;(7)雇主在雇主职业培训方面的支出;(8)雇主在雇员福利及其他杂项方面的支出,如交通、工作服、健康恢复等;(9)视为人工费用的税收。(一)人工成本2.我国政策意义上的人工成本:(1)1994年定义:人工成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2)1994年修正定义: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因聘用劳动力而发生的费用。(3)统计制度定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人工成本可以理解为为了获得人力资源,企业发生的招聘、录用、教育、培训、使用、管理、医疗、保险、福利等费用或者支出,也就是使人力资源价值发生增减变动而支出的各项费用之和。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二)人工成本结构人工成本结构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离职成本招工、选拔、录用、安置上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脱产培训成本维持、奖励、调配成本劳动事故、医疗保障、退休养老保障、失业保障成本离职补偿、离职前低效、职位空缺成本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二)人工成本结构原始成本结构保障成本结构重置成本结构为了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包括人员的招募、选拔、录用、安置以及培训等一系列过程中所需支付的费用,即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由于置换目前正在雇佣的人员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包括由于现任雇员离去而发生的成本以及取得并开发其替代者所发生的成本,包括获得成本、开发成本和离职成本既不能提高人力资源的价值,又不能保持其使用价值,其作用只是为了保障人力资源更新使用价值的生存权,即为了保障人力资源更新使用价值时,社会、企业对其所做的人道主义保护,包括劳动事故保障成本、健康保障成本、退休养老保障成本、医疗保障成本和失业保障成本人工成本主要包括:职工工资总额(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不在岗职工生活费)、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三)人工成本构成职工工资总额(1)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劳动报酬、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劳动报酬。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从统计部门劳动情况报表中采集。(2)不在岗职工生活费是指企业支付给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但仍由本企业保留劳动关系职工的生活费用。社会保险费用是指企业按有关规定实际为使用的劳动力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包括企业上缴给社会保险机构的费用和在此费用之外为使用的劳动力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或储蓄性养老保险、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其他养老保险费用。社会保险费用按企业列支数统计。不在岗职工生活费的采集参考统计部门劳动情况报表。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三)人工成本构成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福利费用是指企业在工资以外实际支付给本单位使用的劳动力个人以及用于集体的福利费用的总称。主要包括企业支付给劳动力的冬季取暖补贴费(也包括企业实际支付给享受集体供暖的劳动力个人的部分)、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补贴、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设施和集体福利事业补贴费以及丧葬抚恤救济费等。该指标资料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净利润分配中公益金里用于集体福利设施的费用,另一方面是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福利费(不包括上缴给社会保险机构的医疗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按照实际支出数统计。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劳动力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培训费用(包括为主要培训本企业劳动力的技工学校所支付的费用)。教育经费的来源一方面是财务“其他应付款”科目中的有关支出,另一方面是营业外支出中的“技工学校经费”。教育经费按照实际支出数统计。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三)人工成本构成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劳动保护费用是指企业购买劳动力实际享用的劳动保护用品、清凉饮料和保健用品等费用支出。在工业企业中,它来源于制造费用中的“劳动保护费”科目。劳动保护费用按照实际支出数统计。住房费用是指企业为改善本单位使用的劳动力的居住条件而支付的所有费用。具体包括企业实际为使用的劳动力支付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等。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三)人工成本构成职工住房费用工会经费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他人工成本是指不包括在以上各项中的其他人工成本项目。如工会经费,企业因招聘劳动力而实际花费的招工、招聘费用、解聘、辞退费用等。人工成本分析指标主要分为三类: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四)人工成本分析指标一是人工成本总量、水平的分析指标;二是人工成本构成情况分析指标;三是人工成本的效益分析指标。1.人工成本总量、水平分析指标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四)人工成本分析指标反映人工成本总量、水平在年度间增减变动情况,分为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绝对数指标为:人工成本总量(水平)增加额=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水平)-基期人工成本总量(水平)相对数指标为:人工成本总量(水平))增长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水平)/基期人工成本总量(水平)×100%-100%此外,通过人工成本水平在同行业企业间或行业间的横向比较,可以判断企业人工成本水平在同行业企业间或行业间的位置,从而反映出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的强弱。人工成本水平指标是人工成本分析的重要指标。人工成本构成情况分析指标是指人工成本各组成部分分别占人工成本总量的比重。该指标可以反映各组成部分在人工成本中的重要程度;该指标在年度间的纵向比较,可以反映各组成部分在人工成本中所占比重的增减变动趋势;该指标在企业间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反映不同企业在人工成本投资方向上的差别。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四)人工成本分析指标2.人工成本构成情况分析指标3.人工成本的效益分析指标(投入产出指标)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四)人工成本分析指标人工成本的效益分析指标是人工成本分析的核心指标,包括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和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指标,其中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为主要指标。劳动分配率是人工成本总量与增加值的比率;人事费用率是人工成本总量与销售(营业)收入的比率。它们能反映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能反映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能使人们直观地判定企业人工成本高低状况,能方便地进行国际比较。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适合在同行业企业间进行比较分析。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指标可以反映
本文标题:基于企业角度的《社会保险法》解读与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