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及风险防范
校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及风险防范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指导教师:职称:评阅人:职称:年月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毕业论文作者(签字):签字日期:20年月日摘要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后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公允价值、盈余管理和与国际准则的比较等方面,而对会计目标、财务信息质量和财务列报等相对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展示谨慎性原则的发展历程,剖析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实质,并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会计确认、计量两方面探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揭示遵循谨慎性原则对提高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重要意义。基于会计准则的风险防范措施在业务开始时就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风险防范的制度基础。通过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可以加强对相关业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尤其是新会计准则弥补了原准则的一些不足之处,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方面有促进作用。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财务风险谨慎性原则AbstractAccountingStandardsinChinaaftertheintroductionofthenewstudy,moreconcentratedinthefairvalue,earningsmanagementandthecomparisonwithinternationalnorms,etc.,whiletheaccountingobjectives,qualityoffinancialinformationandfinancialpresentationofsuchrelativelysmall.Thisarticleattemptstodemonstratetheprincipleofprudencebythedevelopmentprocess,analysisoftheeconomicsubstanceoftheprincipleofprudence,andbasedonnationalconditionsofChina,fromtheaccountingrecognition,measurementofboththeapplicationoftheprincipleofprudence,tofollowtheprincipleofprudencerevealtoimprovedecision-usefulaccountinginformationofsignificance.Accountingstandardsbasedonriskpreventionmeasuresinthebusinessattheoutsettoprovideabasisforriskpreventionsystem.Throughtherelevantaccountingstandards,canenhancethebusiness-relatedriskpreventionandcontrol,especially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tomakeupsomeoftheoriginalcriteriaforinadequatefinancialriskintheenterprisehaspromoted.Keywords:NewAccountingStandardsFinancialriskTheprincipleofprudence目录序言····················································(1)第一章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一、谨慎性概念的起源与发展······························(2)二、谨慎性原则的发展与应用······························(3)(一)国外文献综述方面··································(3)(二)国内文献综述方面··································(4)三、谨慎性原则在新准则中的运用··························(7)(一)会计确认方面······································(7)(二)会计计量方面······································(8)四、结论与展望··········································(10)第二章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一、企业财务风险来源····································(11)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目标······························(11)(一)财务稳定性········································(12)(二)财务效益性········································(12)三、新准则相关规定对财务风险防范的作用··················(12)(一)减值准备的处理····································(13)(二)计量模式··········································(13)(三)高风险业务········································(14)序言现代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决策有用”,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的会计信息其决策有用性正日益受到人们质疑;同时,企业面临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企业规避风险的内在动力和投资者追求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外部力量催生了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与广泛运用。企业要合理使用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必须拥有优秀的会计师、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依托成熟的资本市场。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大部分的减值准备是其对应资产的唯一减项,只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与累计折旧共同做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运用,对我国传统会计观念造成很大冲击,它将引发许多新会计问题。-1-第一章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一、谨慎性概念的起源与发展在西方会计文献中,经常用来表达“面对不确定性所持有的态度”的词有两个:conservatism和prudence。我国的会计学者一般把它们相应地译为“稳健、谨慎”。尽管这两个词在词义上有细微差别(稳健,也称保守,强调对风险的较高预期;谨慎,也称审慎,强调对风险的适度预期),但早期会计文献没有做出详细区分,而都统一为:对待会计中的不确定性,应持小心、谨慎、倾向于悲观的态度,也即在会计处理时,认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大于不发生的可能性。据调查,影响财务会计信息可理解性的前三位因素为,财务会计的专业性、措辞的通俗程度以及使用者的前导知识。由于“谨慎性”和“稳健性”之间存在客观差异,必然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统一措辞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会计研究的不断发展,对“谨慎性”与“稳健性”的争论开始逐步趋于一致,大量的文献检索和实地调研从限度分析和措辞偏好等方面都支持采用“谨慎性”的说法。对谨慎性概念的界定,Basu在其实证研究中将其表述为,“会计师确认利得等好消息时所要求的可验证程度要比确认损失等坏消息高”。所谓谨慎性是对利得和损失的可验证程度的非对称性状态;对利得和损失的可验证的差异性越大,就越谨慎。谨慎性会计处理结果,是对净资产的持续低估。我国学者陈今池认为:“谨慎性原则是指某项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供挑选时,应当选用对业主产权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汤云为则进一步将谨慎性原则,明确为选择对本期净资产及利润较为不利的方法或金额。“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8条强调”应有的谨慎“,即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期,既不夸大也不回避,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这一提法既符合人们对风险预期的认知心理,又规范了会计术语的准确表达。-2-二、谨慎性原则的发展与应用(一)国外文献综述方面谨慎性原则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纪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所采取的策略:不预计托管财产的增值。在19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一些审计人员在企业破产后常受到投资者的起诉,大部分诉讼的原因,是因为审计人员对高估资产和收益的财务报告提供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一点被美国会计学家谢菲尔德在本世纪初注意到,从而拉开了美国的会计界讨论谨慎性原则的序幕。而对谨慎性原则的普遍关注,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人们认识到大危机之前粉饰会计报表(主要表现为浮夸利润)的泛滥,导致了各方面对经济的”盲目“乐观,是引发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至此谨慎思想的地位得以确立。国外文献对谨慎性原则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谨慎性原则发展的推动力量和谨慎性原则存在的支持证据两方面。1.谨慎性原则发展的推动力量。Sanders,Hatifield和Moore于1938年发表的《论会计原则》(ASOAP)指出:谨慎性发展的主要力量来自:(1)人们的普遍想法:低估比高估带来更少伤害;(2)会计估计中乐观主义将导致更多差错;(3)政治、经济与社会因素所导致的损失难以预见,对一些不利的可能事项套用一个更大的模式会合适一些。它认为,基于各种目的的合理储备应该坚持,但并不支持、也不鼓励那种通过采用特定计量方法以实现某种账面利润,进而在对外报告中隐藏一部分利润的实际做法。2.谨慎性原则存在的支持证据。Watts通过对相关实证文献的梳理,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资本市场监管者、准则制定机构和学术界在口头上反对谨慎性,但实际会计处理变得越来越谨慎了。他从四个方面总结了谨慎性存在的理由。第一,契约主义。由于不同的会计计量会形成不同的绩效结果,这会激励管理当局应用一些存有偏见和噪音的会计计量方式,从而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管理当局的福利产生影响。而谨慎性原则能抵制这种机会主义行为。第二,股东诉讼。相比较而言,高估公司净资产招致诉讼的可能性要比低估净资产高得多。低估公司净资产还能降低公司的预期诉讼成本。第三,税收节约。损益的非对称确认显然有助于公司减少税收支出及现值,-3-因而能增加公司的价值。第四,监管成本节约。近些年的相关实证研究采用各种测度指标,证明了上述四种解释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国外学者为我们呈现了谨慎性原则发展的历史背景,着重指出了谨慎性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合理的风险预期,悲观主义比乐观主义更受欢迎和税收节约等。(二)国内文献综述方面纵观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对谨慎性原则的讨论着力于解决以下两个问题: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之间冲突的解决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适度应用。1.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的冲突及其解决办法。财务信息具有很多种质量特征,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其中,公允、有用是总括性的核心质量特征,其它质量特征构成它的重要支撑,主要质量特征及构成要素之间的此消彼涨是不可避免的理论结果和现实结论。侯树强指出谨慎性原则和配比原则相冲突:如研究和开发费用。配比原则要求将其资本化,在受益各期进行分摊;而谨慎性原则将其费用化,冲减当期损益。这两种方法各有道理,却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会计准则存在不统一性。另外,由于对谨慎性原则的贯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可能导致可比性的缺乏。对于如何协调并解决各个原则之间的冲突,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孟凡利指出:各个原则之间的权衡是利益驱动的结果,当追求资本维护时,谨慎原则将得到充分运用,其它原则与之相冲突时都让位于谨慎原则,所以应关注”实质重于形式“和成本效益的比较,保证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陈东海认为谨慎性原则运用提高了企业抗风险的能
本文标题: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及风险防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92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