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心理咨询师技能总结(三级)
1心理咨询师技能总结(三级)(字体加重部分要求背诵)一、心理问题分类:二、正常与异常的判定依据(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判定依据):1、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即病与非病三原则):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②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③个性的相对稳定性2、典型症状及行为。3、辨识求医行为(是否有主动求医行为。)4.是否有自知力。三、一般症状分类: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1、精神状态:A.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敏感)B.情绪、情感表现(经常委屈,哭泣,情绪较低,脾气暴躁,烦闷,心烦,感觉活着没意思)C.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工作劲头不足等)D.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2、身体状态A.有无躯体异常感觉(觉得很累,浑身不舒服,头晕,头痛,睡眠差)B.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C、既往病史3、社会功能状态:A.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B.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回避,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夫妻关系紧张)//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认知方面:如感觉过敏、思维迟缓等。★意志方面:如意向缺乏、强迫意向等。★情绪情感方面:如焦虑、抑郁、恐惧、情感低落、暴躁、绝望等。★躯体方面:头痛、睡眠差★行为方面:如回避、强迫、退缩等。★社会功能方面:如与不敢和人说话,与同事关系较差工作效率下降、学习、人际、家庭、夫妻关系、娱乐等。四、许又新临床评分标准1分2分3分三项得分相加后计算总分:3分,不是神经症;4-5分,可疑神经症;6分及以上,神经症。病程短程(小于3个月)中程(3个月到1年)长程(1年以上)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可自己摆脱)中度(须别人帮助才能摆脱)重度(几乎完全无法摆脱)社会功能工作学习交往轻微妨碍工作学习交往效率明显下降,部分工作和避免某些社交不能工作学习,社会交往完全回避//针对案例如何对求助者的心理冲突进行评定?心理冲突的性质1.常形(1)现实性的;(2)道德性的。2.变形,(1)与现实处境无关且是鸡毛蒜皮的小事;(2)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如:1.求助者的心理冲突由现实因素引起;2.属于道德性的。基于以上两点,可以把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定为常形心理问题分类正常心理异常心理恐怖症焦虑症神经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含疑病症)精神分裂症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重性精神障碍躁狂症心境障碍抑郁症双相障碍(躁郁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其他精神障碍心理生理障碍癔症(歇斯底里症)2五、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的鉴别与现实刺激关系情绪反应持续时间不良情绪反应强度反应对象泛化程度社会功能心理冲突(区分严重和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密切(因果关系)1~2月理智可控制(不太强烈)未泛化轻度受损严重心理问题相关(较强刺激)2~6月(1年以内)稍过(剧烈)内容泛化一定影响常形有现实意义有道德色彩神经症性有关(威胁不大)6个月以上太过(强烈)充分泛化严重受损变形与现实处境无关且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六:鉴别诊断1、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依据:⑴排除器质性病变基础:虽然有生理症状,但是体检中未发现器质性病变;⑵排除精神病性问题:按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无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⑶.排除神经症性问题:求助者心理冲突的性质是由现实性刺激引起,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色彩,属于常形,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⑷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症状由(生活中事件)引起,有没有泛化,情绪病症如何,病程长短,社会功能是否受损;⑸所以该求助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2、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⑴⑵⑶同上⑷排除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⑸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症状由(生活中事件)引起,有没有泛化,情绪病症如何,病程长短,社会功能是否受损;⑹所以该求助者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三级诊断技能内容总结1、如何进行出诊接待①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会谈时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不可直视对方眼睛)②礼貌地接待方式和语言③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帮助,不可直接逼问④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能否提供帮助)⑤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⑥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⑦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权利:有权选择咨询师并认证其职业资格;有权知道收费标准;有权中止咨询义务:提供自己真实信息;要守时,有变更要事前通知;要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不试图与咨询师建立咨询关系以外的任何关系;按规定缴费⑧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2、初诊接待时的注意事项①避免紧张情绪②语言表达(避免使用方言;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③反复说明保密原则(一旦由咨询人员泄密,求助者有诉诸法律的权利)④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咨询者不能在咨询范围以外向求助者提供帮助和作任何承诺)⑤咨询时的仪态33、摄入性会谈(1)如何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和范围①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②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③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④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⑤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会谈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2)确定提问方式一般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有时为确证某种现象是否存在也可用封闭式提问(3)倾听全神贯注的倾听;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的话;不能插入自己对会谈内容的评价;倾听时要有思考,判断其是否合乎常理、逻辑。(4)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会谈必须在心理咨询师控制下进行控制、转换话题技巧:①释义:征得求助者同意后,把求助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理解不正确的是使用释义技巧时没必要先征得求助者的同意、指重复并评价对方话题后顺便提出另一问题、它是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中不大常用的技巧。②中断:理解不正确的是强迫对方停止谈话、直接建议转换话题,初次会谈时尽量不要使用。③引导: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理解不正确的是咨询师通过暗示转换话题、咨询师直接建议转换话题。(5)对会谈内容归类一般不能记录,更不能录音和录像,除非求助者同意,会谈结束后依靠记忆整理。(6)结束会谈(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征求求助者同意,会谈是否要继续;讨论咨询方案或让其回去考虑;若发现有其他疾病应向求助者说明;结束语。4、会谈法●注意事项:(1)会谈中听比说重要。(2)非批判性态度;非要表明态度时,态度是中性的—“理解”。(3)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进行区别和鉴别。●会谈法的的种类①摄入性谈话法---了解病史\健康\工作\家庭等状况②鉴别性谈话法---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测验。③治疗性谈话法---针对精神变态和行为异常所进行的谈话除注意谈话法的原则,还要遵循心理治疗的法则。④咨询性谈话法---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择业、人员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⑤危机性谈话法—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意外事件。如遭强奸、想自杀、突然受精神创伤等。应急求助,或进行自杀干预。最常用的是“摄入法”是病史采集法——采集求助者病史和个人资料的桑德伯格提纲:(1)身份资料(2)来就诊的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4)对家庭的看法(5)早年回忆(6)出生和成长(7)健康及身体状况(8)教育及培训(9)工作记录(10)娱乐(11)性欲的发展(12)婚姻及家庭资料(13)社会基础(14)自我描述(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16)对未来的看法(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5、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1)造成依赖。(2)责任转移。(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5)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6)提问过多可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6、错误提问的性质种类:(1)“为什么……”的问题。(2)多重选择性问题。(3)多重问题。(4)修饰性反问。(5)责备性问题。(6)解释性问题。47、会谈内容的选择原则:(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7)会谈法的有效性。8、(摄入性)会谈时的注意事项(已考)(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咨询人员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9、使用心理测验的程序及注意事项●程序:(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3)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如何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量表:(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如求助者有明显焦虑情绪,可选用与情绪有关的量表。)(2)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应启用人格问卷,以便探索症状的人格因素。(3)为寻找早期原因,可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如SCL-90)。(4)为排除疾病而使用量表。(怀疑有精神疾病,可用MMPI;觉得智力有问题,可用智力量表;怀疑是神经系统疾病时,可选用神经心理学测评手段。)●注意事项:(1)不得乱用心理测验。(2)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乱用心理测验的形式有几种:(1)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2)单纯依赖心理测验结果,不对照临床表现,片面给出诊断和制定措施。(3)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可靠性以及常模的时限便使用。(4)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5)不按心理测验的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6)超出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7)使用盗版软件实施心理测验。(8)将直接翻译而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10、临床资料整理归纳包括哪些方面:(一)一般资料:(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姓名、年龄、性别、生地、生日,职业、收入、经济、教育,宗教、民族、婚姻,住址、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状况、联系方式。(2)求助者生活状况:居住条件、日常活动内容、场所、生活方式和习惯、改变(3)婚姻家庭:一般婚姻状况(自由恋爱、介绍、包办、买卖)、婚姻关系是否满意(性生活、心理相容度)、重大事件、家庭成员分工、作用,道德和文化因素(4)工作记录:对工作态度、兴趣、满意度、改变职业、理由?(5)社会交往:①社交网、兴趣、活动、内容。②与己交往最多、最密的有几个人?③举例,相互影响。④互相在道德、法律责任感?⑤集体活动兴趣?⑥给求助者帮助或求助者帮助有几个人?(6)娱乐活动。最感愉快的活动或情绪体验、描述是否恰当5(7)自我描述。描述自己长处、优点/缺点时的言词、表情、语言、语调是否夸张或缩小(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①想象力②创造性③价值观(享乐、责任、精神生活质量)④理想(已行动的理想)⑤对未来看法—[希望明年及5-10年内发生什么事[未来事件理由和依据[现实状况关键和重点(二)个人成长史资料:(1)婴幼儿期。围产期、出生情况,包括母体、服药、顺产情况(2)童年生活。走路、说话时间;重大事件;身体—严重疾病;家庭生活---父母关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退缩、与攻击行为(3)少年期生活。[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挫折[骄傲与耻辱事件[性萌动体验与对待[严重疾病[与成人关系---不愉快事件或记恨的人[兴趣、游戏、同伴关系(4)青年期。
本文标题:心理咨询师技能总结(三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96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