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建Micros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二、教学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三、教学难点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2.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进行调查)活动建议:1.学生根据经验举例,分析什么是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2.根据学生经验,分析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案:1.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2.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明确什么是调查及调查的一般方法(通过实例)二、实地调查活动建议:1.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2.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3.注意爱护农田,有问题向农民师傅请教方案: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调查地点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2.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调查中教师注意安全问题是第一的,并注意引导学生对生物资源的爱护3.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注意引导学生爱护农田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1.把握瞩查方法的准确运用2.安全问题不容忽视3.寓学生的情感教育于实践之中4.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三、整理统计活动建议:各组同学共同整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方案: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要求学生对材料的整理要规范四、展示、交流调查报告活动建议:1.调查报告交流会。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报告交流2.调查报告展示会。各组将调查报告以板报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学互相观察,并从中吸取经验老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力求通过交流相互促进。完善本次调查活动五、布置课下内容活动建议:1.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登2.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的健康及发育状况3.课后各组整理照片,进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1.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通力合作2.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1.明确调查方法的制定要科学、合理2.关注个人的健康状况主备:张淑梅《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能力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抽样检测的方法。并通过收集资料,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种子的萌发过程”在生物圈中完成的这一事实,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并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程序教师点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宣布课题,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制作课件,本节课的课件包括:种子萌发的过程动画、设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方案的提示、实验方案的分析、诊断题等。制作大豆种子萌发过程观察瓶。预习新课,收集相关资料:①古诗“古原草”的作者、全文。②农民播种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播种后又需要做什么?③在花盆中种植一颗大豆,每天做好观察记录。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种植大豆获得感性知识,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通过收集信息,体会农民工作之艰辛情景导入引导学生背诵并分析白居易的“古原草”。思考“古原草”所揭示的生物学规律?把科学与人文、审美联系起来,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①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部分图画作品②播放课件:种子萌发的过程。画图:用一组图画表示出被子植物的一生,并用语言描述出来。围绕种子作出假设组织学生发言。分析早春播种覆盖地膜的原因(提高土壤表层的温度)。展示查阅的资料:农民播种前后需要做哪些工作?(选种、翻土、浇水等)①资源共享,把收集的资料发布出来,让大家共享,真正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②关注学生的亲身经历,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从种植辣椒的经历入手,提出有关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并作出假设。说一说:种植辣椒时,你都做了哪些事?并结合资料分析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各是什么?围绕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计实验方案设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时给予提示:①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每组应当有多少粒?一粒行吗?②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对照组应当提供什么样的条件?③对每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①复习对照实验的概念,明白设计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②分组讨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有的小组认为设置一组对照,10粒种子浸入水中,另10粒加入适量的水;有的小组认为把20粒种子分别放入两个瓶子里,都加入适量的水,一瓶放在常温下,另一瓶放入冰箱里;也有的小组无从下手。引导学生注重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及时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①从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思路必须要清晰。②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体验协作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相互倾听,达成共识,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③实验观察记录表的设计,培养学生整体考虑问题的辨证思维。①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②教师按照对照实验的原理进行上述实验方案分析。分小组展示设计的实验方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设计的实验观察记录表(见附表)。设计实验观察记录表。小组交流,选出较合理的记录表。诊断设计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方案(实验材料:小麦种子40粒、培养皿2个、黑布一块)。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围绕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探究活动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①假如环境条件都具备了,所有的种子都可以萌发吗?②选种是农民播种前的重要工作,应该选什么样的种子呢?①举例:风阳县曾经出现的假种子事件使百亩良田颗粒未收,农民利益严重受损。②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生命力、不处在休眠期的种子。(学生回答不足之处教师补充。)问题导入,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假如让你设计一组对照实验,你该如何设计?②交流实验方案。设置:死种子、瘪种子、胚受损的种子、对照组四组,在实验过程中,四组除种子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相同。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围绕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提出问题:①如何抽样:农民买回一袋种子如何测发芽率?能否用3~5粒种子或把一袋种子都用上?或挑几粒大的种子?②什么叫抽样检测?介绍计算种子的发芽率的方法。学生通过答问,理解抽样检测的概念,并总结出抽样检测的关键是随机抽样。指导学法。课下实验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第二课时)分析实验数据①分小组汇报课下实验的完成情况。②说明“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学生选择的种子是不一样的:小麦、水稻、大豆、花生、玉米、菜籽等,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实验结果。③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④数一数“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中,有多少粒种子发芽了。①汇报并分析实验结果。②分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水稻在水多的条件下也萌发了。(水稻的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氧较少,即使浸没在水中也能萌发。)③“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实验中除对照组外,其余均无发芽。④计算种子的发芽率。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出结论指导学生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得出正确结论根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①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②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完整的、活的。使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建构概念、理解概念,从而掌握基础知识。诊断①“五一”期间上市的当地西瓜,农民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这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好处?②假如你是种子站的业务员,在进货时你该怎样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关心国计民生,增强责任意识。种子萌发的过程①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豆种子萌发过程观察瓶。②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种植大豆的观察记录。③引导学生思考:一颗小小的种子如何能发育成幼苗呢?①通过观察、分析小结出种子萌发的过程。②种子发育成幼苗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①启发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背景,大胆创新和勇于实践。②从宏观到微观,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提升组织学生发言,了解学生本节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等)。自我小结本节你学会了什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并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布置新课题①了解有关我市种子的信息(种子的来源、质量等)。②动动手:发豆芽。学生开展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或实验报告。采取开放式课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也为后面的新课做准备。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附表实验观察记录表天数种子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2.体现课改精神,注重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3.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主备:张淑梅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2.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3.运用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和比较根的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内生长情况的不同,学会生物实验的一般方法,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及得出结论。2.通过调查或访谈,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并能有意识地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中。3.通过学生亲自培育根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测量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善待和保护生物的美好情操。2.通过调查与访谈,学会与他人交际,形成良好的人际情感。3.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4.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根生长最快部位的测量方法、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2.芽与枝条对应的发育关系。3.植物生长所需无机盐的探究。【教学难点】1.根生长速度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2.芽是如何发育成枝条的.【教学方法】设置情境教学法、实验法、引导讨论法【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法,讨论法和调查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由一段影片导入,让学生从学生在课前进行探究实验,各小组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感官上来理解植物的生长。对学生的探究实验结果给予积极的评价,提出合理建议。并在小组间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的不同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如画线是否标准,记录是否及时等。一、幼根的生长指导学生观察、鼓励他们积极动脑,互相质疑,讨论解答。分生区根的生长伸长区演示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合作学习能力,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探究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并回顾探究的六大步骤,进一步巩固探究技巧,归纳出“胆大心细”才能做好探究实验。观察课件找出根尖的四部分的区别,辨别各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归纳根的生长特点。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靠伸长去细胞体积的增大。学习兴趣,结合生物学科的
本文标题:新建Micros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0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