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和特点(讲稿4)
1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和特点摘要: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独创。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其根本态度和领导方法。一方面反映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另一方面,它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形势下,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从“哲学思想和政治理论基础上的发展”;从“重视民生问题和社会建设”、从“和谐社会理论与科学发展观都把以人为本作为首要内容”三个层面发展了群众路线的内涵。新时期,群众路线呈现出新的特点:新时期的群众观从内涵上外延上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淡化群众路线是其面临着基本环境和问题;重点向民生领域、社会建设、弱势群体倾斜;由政策、教育导向为主向规范化、制度化、机制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服务对象和具体形式趋于多元化。关键词:群众路线新形势新内涵新特点提纲:引言一、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提出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群众路线1、群众路线的萌芽2、群众路线的提出3.群众路线的发展和成熟4、群众路线的定型和权威表述(三)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首的党的第二、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发展了群众路线1.邓小平同志在密切联系群众上的远见卓识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党的群众路线二、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哲学理论依据(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的经典表述2、群众观点的内容(1)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2)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观点(3)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观点(4)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观点3、哲学和政治理论依据(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1、“从群众中来,到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经典表述2、基本的方法3、具体步骤和方法4、群众路线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路线是一致的5、哲学理论依据三、新形势下群众路线内涵的拓展(一)群众路线在哲学思想和政治理论基础上的发展(二)重视民生问题和社会建设,是新形势下群众路线的基本着力点和重点方向(三)“以群众利益为首”是和谐社会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也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特色四、新形势下群众路线的重要特点(一)新时期群众观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延伸,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二)淡化、钝化、背离群众路线的危险是现实中群众路线面临着实际环境和存在的根本问题(三)重点指向民生领域,加强社会建设,对象侧重于弱势群体(四)群众路线开始由政策、教育导向为主开始向规范化、制度化、机制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2(五)群众路线的服务对象和具体形式趋于多元化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独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不仅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而且在党的工作中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即群众观点在党的工作中的应用,一道构成了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一、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提出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十分重视党同群众的关系,重视做群众的工作,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关注着党群关系,正是他们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为确立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基本关系奠定了基础。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83页)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为绝大多数人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取私利作为衡量自己一切言行的最高准绳。然而,把党群关系的好坏、亲疏与党的执政地位相联系,却是在无产阶级即将夺取政权以及成为执政党之后。十月革命前后,列宁曾经把人民群众比作大海,而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只是沧海一粟;斯大林把人民群众比作大地母亲,把布尔什维克党比作安泰(即古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俄斯,人们常用的他的故事来比喻精神力量不能脱离物质基础,或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祖国和人民),这说明密切党群关系,对于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并长期执政,具有决定意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没有明确提出群众路线的科学概念。(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提出和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群众路线的提出有一个发展过程。1、群众路线的萌芽在群众路线的理论上,毛择东同志做了重大的贡献。从建党初期,经过井冈山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我们党在建立初期,就宣告中国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政党。党进行革命活动,必须广泛联系和发动群众。毛泽东在建党初期就主张实行“民众的大联合”。毛泽东在1919年创办的《〈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就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明确指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把“民众的大联合”看成是改造社会、改造国家的“根本的一个方法”,提出“刻不容缓的民众大联合,我们应该积极进行。”(《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390页)党的“一大”决定以开展群众的革命斗争为党的中心工作。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指出:“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开展群众运动。党的“三大”宣言也指出:“拥护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党的“四大”认为:“要使中国不陷于奴隶地位,完全靠着中国劳苦群众的努力。”共产党人要为“各种具体的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以取得群众对我们的信仰”,在“指导群众的行动的时候,必注意提出的口号,使能适合当地群众的组织力量、需要及情绪,而促使群众做切实的更进一步的努力”。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批驳了党内外对群众运动的种种责难,充分估计了农民群众对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赞扬农民运动“好得很”。党的这些群众观点,有力地指导了大革命的斗争,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实现了大革命时期,发动了大规模的工农革命运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迎来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高潮。]但限于历史条件,党对中国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的认识还处于探索阶段。这种政治上的不成熟反映在群众路线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在实践中也有过陈独秀限制工农运动发展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群众路线的提出3从目前查到的中央文件或中央领导人的讲话看,1928年6月党的“六大”以前,还没有使用“群众路线”一词。1928年党的“六大”决定“争取群众是现时的总路线”。同年11月,李立三指出:“在总的群众路线下,需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这是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但用语不太明确。1929年9月28日,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九月来信),专章论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系,信中指出:“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还说没收地主豪绅财产,也“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这一工作方式的运用。使“群众路线”的概念有了比较明确的含义。1929年12月毛泽东起草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中也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概念。指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此后,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在党的工作中更加自觉地运用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随着中国革命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我们党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得到完善、丰富和发展。[1934年,在江西瑞金,毛泽东又阐述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把革命利益和群众利益结合起来,把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筑成革命的铜墙铁壁等思想,提倡工作“群众化的方式”。他指出“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只有这样,我们号召群众参加革命战争才是“能够的,完全能够的”。(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3.群众路线的发展和成熟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使群众路线形成完备的科学形态和精深的理论内容。[1937年,在延安,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坚固的团结,是为着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目的”。1941年,他又写道:“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见《〈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作为群众路线具有成熟的理论形态的标志,是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首次科学地、较为系统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基本步骤。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分析了群众路线这一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从领导、工作方法的角度界定了群众路线。此后,党的群众路线的表述日渐完善,内容不断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作为我们党的一条根本路线得以贯彻和应用。[“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些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945年,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中,提出“军队应当从每个指战员的思想上解决问题,使他们彻底认识拥政爱民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两个中国之命运》(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至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选集》第3卷,1094~1095页)]对群众路线的重要阐释之一是刘少奇在1945年党的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论党》),在这个报告中,刘少奇对群众路线的内容作了全面的说明,并把它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群众观点,二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换言之,在肯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领导方法的同时,增加了群众观点的表述,并将其作为领导方法的前提。在《论党》中,刘少奇对群众观点作了明确的概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54页,这一经典概括目前仍为理论界大多数人所认同)。(对群众观点的另一种概括是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的六条: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
本文标题: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和特点(讲稿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07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