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必修1第三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并出台“合理提高劳动报酬的配套方案以及实施细则”。该方案可能涉及的内容是:①逐步提高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②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非法收入③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④劳动者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从2011年9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从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这一调整:①表明国家利用再分配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②意味着3500元以下收入的工薪劳动者不再是纳税人③减轻了中低收入者的税负,有利于实现藏富于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④缩小了征税范围,意味财政收入将减少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互联网上从来都是“客”源不断,有晒客,威客,换客、拼客、试客等网络群体。回答3-4题。3.“威客“是指那些通过互联阿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这种收益属于:A.按劳分配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劳动的数最和质量分配4.“拼客”群体是指为某件事或行为,通过互联网,自发组织一个群体,实行AA制消费的一群人,有拼车、拼卡、拼团、拼游等等,他们奉行的“爱拼才会赢”的生活理念体现了:A.适度消费原则B.从众消费心理C.求异精费心理D.勤俭节约原则5..有专家指出,业已启幕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若能通过适度的转移支付并强化制度执行力,则不仅能够实现财富积累有序转化为民生福利,有利于内需的内生性扩大,提升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更有利于促使有效经济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常态,进而促成新一轮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周期。这一论述的经济生活依据在于:C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③财政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2011年4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国务院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国家就提高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等问题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这体现了:C①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②固定性是税收的基本特征③税收的无偿性是强制性的保障④依法治国的原则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7.居民投资债券获得的收入属于:D.①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②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③合法的劳动收入④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⑤财产性收入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⑤8、以下是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1500元的3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按照现行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3500元)征收标准,青岛市某白领的月薪9500元,每月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BA.725元B.645元C.525元D.475元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下有利于初次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C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B.增加财政支出C.提高最低工资标准D.增加低保标准10.小明的爸爸是公务员,妈妈在该市的工商银行当营业员,爷爷奶奶在农村种责任田,他的叔叔是某民营公司的高管,年薪20万,姑姑在外资企业打工,月工资3200元。材料中小明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姑姑取得收入的相应分配方式分别是:D.A.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B.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C.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11.经济学家詹姆斯在《公平是最大的动力》一书中写到:公平是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这句话说明:A.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B.公平与效率是互补的C.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12.国家决定到2013年底约投资1.2万亿元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建设,这体现了:D.A.国企利润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证C.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D.财政支出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13、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的要求,国家财政投入医改5个方面。2015年将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这表明财政:A.A.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B.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C.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D.主要功能是完善社会福利事业16、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A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15、公正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从收入与分配的角度看,守护杜会公正,政府要:D.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②实行结构性减税,提高企业利润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积极发挥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作用④充分发挥市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6.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近年来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税制改革。下列关于税制改革表述正确的是:CA.资源税改革——促进生产专业化,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B.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一一能调节企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C.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一一有利于减轻相关企业税负,促进服务业发展D.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一一减轻纳税人负担,促进社会分工17、国家在餐饮行业推行刮奖发票,消费者就餐后索要发票就有中将可能,若餐馆拒绝开具发票,可向税务机关举报。关于刮奖发票,正确判断是(D)A.推行刮奖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消费B.对无需报账的就餐者可以不开具发票C.提供刮奖发票可显著增强餐馆竞争力D.索要和提供餐饮发票利于减少税收流失18、S市是我国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试点城市。截止2012低,该市共有15.9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其中九成企业税负减轻。2013年1月,国务院决定选择交通运输业和6个现代服务业在全国推广“营改增”。“营改增”的积极效应是(C)①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②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益经济结构调整④完善国家财税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约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9、下表是2011年北京市部分经济指标的年度增长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个人所得税14.4%12.5%28.6%15.5%26.7%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出2011年北京市(B)A.财政收入高于财政支出出现财政盈余B.个人所得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C.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速过快抑制了财政收入增长D.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抑制了个人所得税增长20、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A)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1、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C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22、近五年来,某私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下表:产值年均增长利润年均增长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1%20%5%该企业在分配方面应做出的调整是:AA.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B.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制度D.职工之间的收入保持合理的差距23.小王在某市重点高中任教,去年工资和奖金收入42000元;小王的妻子在中国工商银行某支行上班,去年工资为30000,,奖金为20000元;小王夫妇利用业余时间炒股,去年赚了15000元;小王的父亲是农民,利用自家责任田种植辣椒等经济作物,去年收入18000元;小王的母亲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去年收入15000元。去年小王一家按劳分配收入是:AA.110000B.72000C.90000D.920002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年底公布,2012年年内有23个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从2008年到2012年的5年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幅为12.6%。提高最低工资标准:B.①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②是提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决定性因素③为我国解决劳动力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创造了条件④有利于促进再分配的公平,维护社会稳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5.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关系是与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关系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表明()A.决定分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C.没有分配就没有生产D.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无关26.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A.社会总产品B.个人消费品C.生活必需品D.物质总产品28.为了“扩内需、保增长”,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A.债务收入B.红利收入C.劳动收入D.资本收入二、非选择题29、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6分)①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③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30、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特别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结合材料,分析财政政策是如何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12分)(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31、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①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以企业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
本文标题:必修1第三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1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