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必2,14和17课MicrosoftWord文档
1诸城繁华中学高三历史学案(必修二)(19)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编写:张振娥审核:王方勇【学习目标】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在的经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宏观把握】【基础检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①外:列强武装干涉,支持叛军;②内: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企业仍归国有;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中小等企业;恢复私人小企业。商业分配(允许)自由贸易(取代产品交换)按劳分配特点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成效受工人、农民支持,经济得到恢复,政权也得到巩固2评价认识①部分措施超出战时所需限度;②不符合俄国落后的生产力实际;2、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定型————斯大林体制(模式)建立斯大林通过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新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主要表现评价成就①有利于调配、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②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③1940年,苏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消极3、苏联的经济改革给我国的经济改革留下什么启示?【重点突破】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1)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二俄国经济发展情况表项目年份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3(2)从1913年到1925年俄国粮食生产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何在?对此,你有何认识?2、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异同点比较【高考再现】:1.(广东历史)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山东文综)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D.进行工业化建设3.(江苏历史)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广东文基)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达标训练】1.(2008四川非延考区,2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2.(2007江苏,20)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4C.小农经济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3.(2006上海,16)列宁指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思想体现在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实现农业集体化4.(2006广东,21)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5.(2006全国文综Ⅱ,18)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A.余粮收集制B.农业集体化C.征收粮食税D农产品自由贸易6.(2006江苏,22)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A.军事力量的削弱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二、非选择题7.(11分)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请回答:(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7分)(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4分)5第14课17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苏联经济改革【重点突破】参考答案:1、忽视了当时落后的生产力状况。(或生产关系超过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1913到1921年,耕作面积和粮食生产都呈下降趋势。原因:战争环境的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作用。1921到1925年,耕作面积和粮食生产都有较大的上升。原因:新经济政策实施带来的积极作用。认识:调整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则阻碍。★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比较㈠同:1、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2、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3、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4、结果都失败㈡异:1、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2、成效不同: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3、败因不同:前两制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后者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但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高考再现】1---4DDDD当堂检测1B,2D,3B,4D,5B,6D答案要点:(11分)(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小结】苏联(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第一时期(1918-1921春):保卫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时期(1921-1929):巩固政权——新经济政策第三时期(1925-1953):建设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第四时期(1953-1991):解决社会弊端——苏联经济改革6【高考再现】1---4DDDD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政治危机和经济困难;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后果是幻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破坏了经济,农民暴动。2、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利用军事行政手段;解决不足: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得到广大工人农民拥护,政权巩固;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2、体制基本过程(4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1、农业严重落后,重点是农业,成效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在理论上和体制上都没有突破。2、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推行新经济体制,图片表明是侧重重工业发展3根本上改变了经济体制,苏联解体当堂检测选择题1B,2D,3B,4D,5B,6D答案要点:(11分)(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斯大林体制1、出现的原因:①外部帝国主义包围威胁,国内经济文化落后,苏联要优先发展重工业;②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可供借鉴;③俄国社会政治传统;④斯大林个人因素2、体制基本过程(4分),基本特点(或者表现)(8分)1、面对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哪些角度进行了突破?(4分),最大的成果(2分)和带来的后果分别是什么?(4分)(联系课标)2、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2分)或者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运作的特点有什么不同?(4分)新经济政策解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哪些不足?(6分)(政治经济和进入社会主义方式);73、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在体制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不同的后果是什么?(2分)3、成就和弊端各分析三条(6分)或者斯大林体制的影响(对其他社会主义的影响)三、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经济结构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了赫鲁晓夫改革?(2)改革的重点什么?(2分),成效如何?(4分)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背景是什么?主要成就是什么?(4分)
本文标题:必2,14和17课MicrosoftWord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13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