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检测题20121225
必修三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1~4题。1.促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长久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面临巨大发展压力C.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D.人口基数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生育率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3.下列有关我国资源问题和资源战略,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人口最多,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人均自然资源最少的国家B.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C.我国地大物博,不存在资源短缺问题D.随着经济发展,能源需求量增加,是我国由石油出口国成为石油进口国的主要原因4.我国把发展经济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是()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②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③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严重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技术还比较落后,因此发展经济以赶超欧美发达国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据此完成5~6题。5.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国策的国情背景有()①环境污染严重②人口老龄化加剧③人均资源不足④城市人口不断增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行为有()①山区宜建梯田,发展种植业②宜林区应退耕还林,发展多种经营③宜牧区应建设人工牧场,提高载畜量④沼泽湿地宜排干积水,发展耕作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7~8题。7.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增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必修三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分类处理垃圾并使之资源化,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据此完成9~10题。9.以下行为属于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的是()①回收利用废钢铁炼钢②用建筑垃圾进行填海造陆③垃圾沼气发电④泡沫饭盒的重复使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0.为减少垃圾排放,就要实行清洁生产,其含义是()①在清洁的环境下进行工业生产②利用清洁的能源和清洁的生产过程生产清洁的产品③一种将污染预防扩展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方式④不产生任何污染的生产过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0年如皋模拟)下图为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①F表示资源开发②F表示产业活动③H表示废物排放④H表示产品消费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2.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自2008年6月1日起,“限塑令”正式实施。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消费者必须花钱购买。据此回答13~15题。13.“限塑令”的实施,体现了()①政策行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的干预作用②商业行为是导致消费污染的最重要的环节③政府行为通过市场调控、(商业)企业的积极响应,最终使公众广泛参与④保护环境需要从观念走向实践,需要公众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4.下列关于“限塑令”实施的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减少公众对环境的“白色污染”B.节约资源C.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D.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15.“限塑令”是我国环保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列促进“限塑令”实施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提倡拎布袋子、提菜篮子B.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C.企业商品包装禁用塑料D.鼓励企业免费为群众提供布袋子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出通知,决定从2008年9月1日起提高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这一政策调整,将有利于降低汽柴油消耗,减小空气必修三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污染,促进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实现。据此回答16~17题。16.这一政策出台的社会背景在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如下问题()①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②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③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全面枯竭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均资源短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7.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是()A.减小生产规模B.倡导循环经济C.减少资源开发D.控制人口数量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18~19题。18.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轻大气污染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D.提高能源利用率19.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A.缓解土地荒漠化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C.减轻耕地压力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下表为中国、日本、美国、法国四个国家某年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指标。回答20~22题。人口(百万)GDP(十亿美元)一次能源供应(百万吨油当量)CO2排放(百万吨)①281.428986.902299.675665.44②1295.331040.311142.442996.77③126.925680.57524.711154.85④60.431755.62257.13373.2620.①~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中国、日本、美国、法国B.美国、中国、法国、日本C.美国、中国、日本、法国D.中国、美国、日本、法国21.关于上述四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B.②国单位GDP排碳量最高C.③国人均排碳量最低D.④国的能源主要依靠水电22.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作出了巨大努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政策支持②降低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重③全部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④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010年合肥联考)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23~24题。23.图中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24.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分布特点是()A.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B.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必修三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C.农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D.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25.为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读我国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B.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C.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收入,又能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D.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及污染物的低排放二、综合题(共50分)26.(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27.(2009年高考广东卷)2007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3分)资料1:见图1。必修三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5资料2:见图2。(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等。(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28.(2010年辽宁省五校高三期末)读下面“环境问题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说出图中序号分别代表的环境问题。必修三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6①,②,③,④。(2)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问题的表现包括环境污染和,你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选择填空)。A.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B.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C.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D.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3)据图分析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4)据图说出治理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29.(2010年天津六校联考)下图是“我国某湿润山区不同年代植被状况图”。20世纪50年代一支考察队从S点出发沿线考察该山区的自然资源,最终到达最高峰,考察日志中记录到:“河谷地带都发育有河流,山区植被茂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图中县界沿分布。(2)20世纪50年代,该地区拟在图示山区建取水口为城市供水,M、N两地中哪个地点合适?为什么?(3)20世纪70年代,来自取水口的供水总量减少且供水不稳定,试分析其原因。(4)据图示信息,试就该地区今后的区域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至少2条)必修三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7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检测题答案解析:第1题,我国面临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相对短缺及深刻的环境危机,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2题,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人口的生育率,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过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第3题,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但并非是世界上人均自然资源最少的国家;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总量少;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存在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我国发展经济迅速,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石油。第4题,把发展经济放在各项工作之首是我国稳定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尚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应以发展经济为主,兼顾生态和资源保护;二是发展经济在可持续发展中意义重大,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又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答案:1.B2.B3.D4.A解析:第5题,人口增长过快,排放的废弃物多,加重环境污染;人口增长快,使人均资源相对减少。第6题,山区修梯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湿地排干积水发展耕作业,使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恶化。答案:5.C6.B解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大体位于长城沿线,降水较少,生态较为脆弱,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在该区过垦会导致荒漠化。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使其成为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并且将其发展成为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答案:7.D8.A解析:第9题,②不属于对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泡沫饭盒属有毒有害物质,不能重复使用。第10题,清洁生产指清洁的原料、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而并非是指在清洁的环境下进行生产,清洁生产也产生污染,只不过将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答案:9.B10.B解析:认真分析图示内容不难确定,E属于资源开发,F表示产业活动,G表示产品消费,H表示废物排放,对照各项选项不难确定正确答案。答案:11.C12.A解析:第13题,“限塑令”的实施,体现了政策行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的干预作用,通过行政和市场来调控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尤其是需要每一个公民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第14题,“限塑令”的实施不仅能减少公众对环境的“白色污染”,节约资源,还能提高公众的环保意
本文标题: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检测题2012122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1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