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必修三第五章综合测试题
第五章综合测试题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截至2008年5月4日,全长2203千米的川气东送管道铺设已经完成了一半,川气东送工程横跨东中西部八个省市,计划于2008年年底开始供气,投产后每年将向东部地区输送1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结合下面川气东送工程示意图,回答1~3题。1.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A.地形因素B.交通运输条件C.城市分布D.工业基础条件2.川气东送工程主干线路与下列哪一组铁路线相交()A.宝成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B.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C.陇海线、汉丹线、京广线、京九线D.成渝线、襄渝线、湘桂线、京广线3.沿线城市对天然气的使用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的()A.水污染B.大气污染C.固体废弃物污染D.噪声污染【答案】1.C2.B3.B【解析】第1题,城市人口众多,工业企业、居民生活用气量大,消费市场广阔,是管线走向考虑的重要经济因素。第2题,川气东送工程主干线起于四川东部,止于上海,与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相交。第3题,天然气与煤炭相比,释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要少得多。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很不平衡。能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读我国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简图,回答4~5题。4.图中输送的电能是()①水电②火电③核电④风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西电东送南线主要是将西南部的水电和坑口火电送往广东。5.图中输送的电能主要来自()A.内蒙古、山西、贵州B.四川、湖北、安徽C.云南、贵州、广西D.贵州、广西、重庆【答案】C【解析】水电主要来自云南、贵族和广西,火电主要来自云南和贵州。2009年7月28日,南水北调工程郑州段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河南段黄河以南干线正式进入施工阶段。读下面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6~7题。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②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③污染严重,水质差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A.③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③④【答案】B【解析】注意读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可以从调水量的季节不均、开挖调水河道和穿越黄河等角度分析。7.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能缓解北方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答案】D【解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状况,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下图是“西电东送”示意图,根据此图和掌握的知识完成8~9题。8.“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9.“西电东送”是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A.①②B.③④C.④⑤D.①⑤【答案】8.C9.D【解析】第8题,西电东送可以减轻东部地区的能源压力,可减少煤炭的燃烧,有利于缓解环境压力。第9题,在我国产煤多的地区分布有较多的坑口电站,如晋、陕、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和我国的西南地区。据新华社2009年10月16日电,具有1000万吨输油能力的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一阶段肯尼亚克至库姆科尔管道已于近日开始商业输油。本年2月6日,中哈输油管道已累计进口原油千万吨。阅读材料回答10~12题。10.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壤次生盐碱化C.土地荒漠化D.气候变暖【答案】C【解析】经过地区主要为中亚和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区,该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11.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来自中东。为了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从位置方面考虑除了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口石油的地区是()①加勒比海地区②北非③东南亚④中亚⑤俄罗斯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D【解析】东南亚、中亚、俄罗斯都与中国接壤,距离较近,所以较方便,是理想进口地。12.哈萨克斯坦石油最丰富的地区在()A.里海沿岸B.巴尔喀什湖附近C.额尔齐斯河沿岸D.北部丘陵【答案】A【解析】中亚里海沿岸石油资源丰富,有专家认为是继波斯湾之后的第二大石油丰富地区。哈萨克斯坦西临里海,中哈石油管线直达里海沿岸。(2010·辽宁锦州模拟)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13~15题。13.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A.Ⅰ、ⅡB.Ⅰ、ⅢC.Ⅱ、ⅣD.Ⅲ、Ⅳ【答案】B【解析】跨流域调水的原因在于调入区水资源短缺,调出区水资源相对富余。图中①河为辽河,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且辽河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重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致使水资源短缺。14.该工程建设有利条件是()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工程经过地区多为平原,地势平坦,调水难度小,利于工程建设。15.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B.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C.改善其航运条件D.减小洪水危害【答案】D【解析】松花江流域水资源调出一部分,可以减轻该流域的洪水危害。(201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读“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6~17题。16.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D.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金【答案】B【解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向周边地区输出资金和技术。17.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可能影响有()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B.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C.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答案】C【解析】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可以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污染。工业部门的地域转移是和结构升级相联系的。结合右图完成18~20题。18.如果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同一工业部门,则最可能是()A.石油化工工业B.航天工业C.电视机制造工业D.制糖工业【答案】C【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工业部门首先在美国发展迅速,继而转移到日本,然后是中国,由此可判定它为劳动密集型工业,电视机制造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19.该工业的地域转移,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是()A.日本——美国——中国B.中国——日本——美国C.美国——日本——中国D.日本——中国——美国【答案】C【解析】劳动密集型工业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然后转移到日本,又转移到中国。20.该工业区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迁出地环境优美B.迁出地资源丰富C.迁入地市场潜力大D.迁入地劳动力素质高【答案】C【解析】劳动密集型工业利润低,因此依次转移到劳动力丰富的国家,转移到我国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另一方面是有广阔的市场。读图,回答21~22题。21.Z国和Y国之间的贸易额快速增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Y国对Z国出口到该国的产品中50%的项目关税降到0.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Y国出口大量汽车、电器等高档产品到Z国B.Z国的服装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向Y国进行产业转移C.Y国的政策不利于外国公司产品进口D.Z国的企业纷纷将产品研发中心迁往Y国以降低生产成本22.Z国企业向海外产业转移的原因是()A.Z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海外转移的目的地是海外发达国家,原因是市场广阔B.Z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海外转移的目的地是海外欠发达地区,原因是劳动力丰富以及市场广阔C.Z国知识密集型企业海外转移的目的地是海外欠发达地区,原因是技术力量最强D.Z国资金密集型企业海外转移的目的地是海外发达国家,原因是资金雄厚【答案】21.B22.B【解析】第21题,据图得知,Z为中国,Y为越南。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而越南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劳动力价格低,因此可将中国服装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越南转移,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第22题,但目前中国新兴产业还远不及发达国家,在国际上仍处于落后地位,因此不可能将汽车、电器等高档产品及产品研发中心迁往他国。读下面台湾部分出口产品比重示意图,回答23~24题。23.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说明其丧失的竞争优势主要是()A.低廉的工资B.广阔的市场C.先进的技术D.通达的信息【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98年到2003年台湾出口产品比重呈下降趋势的有鞋帽类和玩具运动品,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说明其丧失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廉价劳动力,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逐渐提高。24.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反映其工业转向()A.技术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D.原料指向型【答案】A【解析】台湾出口产品比重呈上升趋势的有金属制品和精密仪器,其中精密仪器上升的幅度最大,增长了一倍多,而精密仪器属于技术指向型企业,所以,反映其工业转向为技术指向型。下图是电视机产品生产周期模式图,回答25~26题。25.在电视机生产周期中,该产业不断转移表明()A.交通通信日趋重要B.发达国家转移污染C.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廉价D.技术的影响在加强【答案】C【解析】从电视机的生产周期表明,电视机生产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是受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影响。26.与图中内容不相符的表述是()A.新产品阶段产品生产与消费地主要集中在美国B.成熟产品阶段该产业实施转移,其主要投资对象为其他发达国家C.标准化产品阶段该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D.发达国家的生产量总是大于消费量【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到标准化生产阶段,发展中国家的生产量大于发达国家。如下图为四国产业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27.图中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甲国第一产业比重很大,属于落后的农业国;乙、丙两国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大,说明这两国处于工业化过程中;丁国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属于发达国家,是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28.下列产业转移方向最可能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答案】D【解析】根据国际上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产业转移方向最可能的是丁国向甲国转移。重庆长安汽车集团(以下简称“长安”)决定,在南京附近的溧水开发区投资生产“长安牌”小面包车。此举一出,有38家汽车配套企业表示也将落户该开发区。据此回答29~30题。29.“长安”此举主要是看中了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A.劳动力价格B.技术力量C.交通运输条件D.消费市场【答案】D【解析】长安汽车生产厂由西部向东部地区转移,主要是瞄准了东部地区广阔的消费市场。30.38家汽车配套企业同时落户该区的主要原因是()①这些企业大多是“长安”的子公司②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费用③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④相互竞争,求得发展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38家企业同时落户该区发生的工业集聚现象,目的是相互接近减少运费,并可以相互协调,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下图及文字资料,填空并回答:(10分)早在1999年4月,距上海市东南方向约400千米的平湖油气田,先行向浦东供气。和人工煤气相比,天然气的热值为普通人工煤气的2.3倍,在燃烧中,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不会产生二氧化硫。天然气不含一氧化碳
本文标题:必修三第五章综合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1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