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打印
哲学第六课第1页--渤大附中高三年级政治科学案NO:4-2-6编写人谢洪玉编写时间2015-01-06使用时间2015-01-12主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最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前延伸学案】【明确考点】1.实践(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了解考情】近三年高频考点依次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点和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选择题主要结合名人名言、新的理论成果命制。主观题多以体现类和措施类为主。常以生态文明建设、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各项改革的推进为背景,考查调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备考中,要突出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要结合党的最新思想加以分析。【学习重点】1、重点: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2、难点: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单元结构】二.考点突破深度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运动物质规律是什么意识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含义实践特点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认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客观性、具体条件性真理唯物辩证法3.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具体性,(3)真理的条件性,(4)真理和谬误。4.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2)认识的无限性。哲学第六课第2页--知识点一实践考点1实践的概念1.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以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为对象的活动。实践是一种活动。2.理解:(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的活动、活动。(3)实践是一种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的存在变为现实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来源:学§科§网Z§X§X§K]考点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非主观认识活动、精神活动)(1)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①实践的主体-----人②实践的手段-----工具和方法③实践的对象-----客观事物(2)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和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是客观的2.实践具有(1)实践是人有、有的活动(2)人的实践具有:改造实践中人能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生活资料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3.实践具有(1)非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性)(2)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制约(性)考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1.改造自然的------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的实践活动3.探索世界规律的注意:(1)不能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人类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又包括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2)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并不意味着没有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但是并不存在脱离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哲学第六课第3页--知识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认识产生)(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反复作用,变革客观对象,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2)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①是认识的来源。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②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条,即经验和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实践。注意:不能认为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比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重要2.实践是认识(认识发展)(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3.实践是(认识对错)①正确认识是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就是将主观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符合。②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无法检验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④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4.实践是认识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总结: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①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②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知识点三真理1.真理含义(1)真理:是标志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与相符合的认识.注意:认识:都是多客观对象的认识。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是真理;认识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是缪误。哲学第六课第4页--(2)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的2.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①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事物和规律)②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③真理的真确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为转移.(3)真理只有一个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只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3.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与、与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具体的统一:主观认识符合当地实际(空间)(2)历史的统一:主观认识符合当时实际(时间)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4.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和。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5.真理和谬误(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2)谬误:人的认识同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就是谬误。(3)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4)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5)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知识点四认识过程考点1认识的反复性1.原因:(1)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2)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表现: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考点2认识的无限性1.原因:(1)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2)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3)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2.表现: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考点3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1)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哲学第六课第5页--(2)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但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向前发展了总结: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和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思维拓展正确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①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②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方向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自建体系】【课内学习效果测评】一.易混易错:1.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3.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4.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5.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6.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7.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8.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9.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哲学第六课第6页--10.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12.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13.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和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1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5.“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6.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7.真理是客观的,所以是无条件的。18.真理包含谬误,谬误包含真理。19.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客观条件,真理不断发展。20.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真理被推翻了二.高考真题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2014·海南卷]“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为此嗟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4·海南卷]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械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差别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连接纽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4·海南卷]以往台湾地区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地区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这表明()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②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④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14·广东卷]下图漫画中,“幸运”壁虎对“中奖”经历应该作出的合理反思是()A.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B.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C.认识主体立场不同结论自然不同D.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哲学第六课第7页--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14·浙江卷]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2014·北京卷]中国早期
本文标题: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打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2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