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怎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历史教学中
1怎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历史教学中——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说起成都市华阳中学李哲苹【内容摘要】历史教学的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之外,更多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其民族责任感、爱国心等等。这些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本文试图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谈谈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历史课堂中的具体做法。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部分,但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往往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而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历史课除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外,还要体现历史的教育功能。而历史的教育功能更多地需要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来实现。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历史教学的灵魂,也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哪些具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此,《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都没有明确的阐述。因此江苏省历史特级教师束鹏芳先生依据教育意义上的情感分类,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构建了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目标分类:1、历史学科情感教育中的道德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呵护民情民意的时代感;公正不阿,态度鲜明的是非感;不畏强暴,敢于仗义执言的正义感;以天下为己任,献身社会与事业的责任感;一诺千金,关爱他人的友谊感;救死扶伤,济贫解危的人道主义感。2、历史学科情感教育中的理智感:敢于学习、大胆探索、刻意追求、勇于攀登的精神,意志坚定、顽强拼搏、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精神,维护正义、信奉真理的精神,实事求是、勇于承认错误和修正错误的精神,矢志于事业、坚持到底的精神等。3、历史学科情感教育中的审美感:对人类悠久灿烂的文化热爱和欣赏的情感,对历史人物的言行和崇高的道德境界的赞赏和颂扬的情感,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过程与结果体验一种悲壮或喜悦的情感,对历史事件与人物所寄存的环境包括壮丽山河加以讴歌的情感等。4、历史学科情感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当祖国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以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的气概;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尊严、民族团结,勇挑重担,不辱使命的高风亮节;为建设国家,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品质;为国争光、造福于民的志向等。向新军在《论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育》一文中确认了如下一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核心的观念:核心的价值观主要有:正确的国际意识、国家意识、民主和法制意识、现代化意识、文明意识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最重要的情感是:爱国主义情感、使命感、尊重感、健全的人格;最主要的态度是:求真、求实、创新、独立及合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落实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也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了历史教学中。二、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正确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史诗,它应当成为提高一个民族素质的最基本的国民教育的内容,故而历史教科书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最好素材。因此历史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巧妙地挖掘教材中的素材。例如,人民版必修教材必修一共九个专题,着重介绍了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古今中外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同时也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上的国家、阶级、政党、阶级关系、对外关系和阶级斗争,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必修二共8个专题,介绍了中外经济的发展情况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培养学生尊重文明多样性、世界和谐的理念。必修三共8个专题,介绍了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历程,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探讨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学会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因此,我在设计自己的教学时会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效成分,让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熏陶从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必修三教材中涉及到的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朱熹的“格物致知”;梁启超依据顾炎武思想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等这些鲜活的历史素材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2、挖掘历史人物人格魅力历史人物是最能影响学生心灵的素材。在教学中我注重挖掘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精神气节和高尚人格力量,用他们的榜样力量去感染、熏陶学生。人民版必修2专题二第一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课中在知识链接中简要的提到了荣氏兄弟。我以此为切口借鉴了卢晶《挖掘历史人物人格魅力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文中介绍的荣德生服务社会、热心公益的事迹来感染学生。荣德生与兄长荣宗敬一起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对我国的民族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称他们为“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他不仅有“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的美誉,还以热心公益著称。(1)、在本乡大力兴办各级学校,形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荣德生一生办学,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大学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男女并进,成绩斐然。抗战时期,他转向举办高等专科教育,建成中国纺织工程学院,即今天中国纺织大学的前身。1947年,年逾古稀的他仍不惜花费巨资,创办了私立江南大学,将其一生的办学活动推向了最高峰,也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其璀璨的一页。他一生用于办学的经费,据不完全统计,在20年代初,每年用于1所中学,8所小学的经常费用就达4万元。公益工商中学从创建到停办,8年间共计耗资25万元,相当于开办申新三厂时总投资的六分之一。江南大学创办时,预计耗资老法币200亿。(2)、在企业内大办职业教育,全而提高公司职工的文化素质。荣德生以敏锐的眼光和极大的热情在所办企业中,大办职工子弟学校、工人夜校、女工养成所、机工养成所、职员养成所、艺徒训练班等职工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体现了对职工的关心、尊重和爱护。(3)、提倡社会教育,创办大公图书馆。为培养地方人才,提高公众文化素质服务。在购书近10万卷后,他于1916年正式开放图书馆,取名“大公”,以示不敢私有之义。至抗战前夕,该馆已收藏古籍18万卷;其数量之多,藏本品位之高。抗战期间,该馆惨遭日军摧残破坏,在万分痛心之余,荣德生仍多方设法继续搜求购买各种图书。抗战胜利后,恢复整理,重新开放。1955年,其子荣毅仁秉承先父遗命,将“大公”藏书近20万卷,全部捐给无锡市图书馆,真可谓“遗泽流芳,永垂不朽”。(4)、在无锡开办“平民习艺所、孤儿院、残废院、妇女救济院等四种慈善事业,倡议募捐救济苏北水灾,呼吁治理黄河水患等。荣德生先生的事迹让学生深深的认识到:荣先生的实业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他奉献社会的精神却无法用钱来衡量,奉献社会的精神是万古长青的。通过真实、生动、具体的杰出历史人物介绍,挖掘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既拉近了历史人物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与历史人物在情感、思想、灵魂上去碰撞和交流,产生情感的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感悟4人格的震撼,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更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优秀的影视资料优秀的影视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课堂中和课堂之外的灵话应用,对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拓宽历史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盘活课堂都可以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还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时,为了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真实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我带领学生观看准备好的视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军飞机像黄蜂一样飞过天空,密集的炸弹呼啸着倾泻而下,地面上是一片火海和残垣断壁。接着,镜头切换到南京大屠杀的场景:一个婴儿趴在被奸杀的妈妈的尸体上哇哇大哭;一个母亲抱着孩子流血的尸骸悲痛欲绝;一个老妇在周围亲人的尸体中老泪纵横……没有任何一句旁白,只有令人心碎的哭声和背景音乐在教室中回荡。放眼望去,浮现在学生脸上的是恐惧、悲伤和愤怒的表情,还有许多同学眼含泪水。4、在教学中适当插入历史小故事在历史教学中适当的插入一些生动的历史小故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去记忆知识。还能通过历史小故事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我在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日本的罪行时,我讲述了节选自《我所认识的鬼子兵》一书中的一个故事: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实行粮食配给制。在东北某地,每个中国人每天只能领到半斤用锯末和橡子面等东西做成的窝头,而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人连这样的窝头都吃不到。有位老奶奶掰开日寇战马的粪便,寻找还没有被战马消化的青豆来吃。日寇纵马将老奶奶踢倒,大骂:“支那人,脏,吃马粪!”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都非常气愤的指责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也纷纷表露出了对老奶奶的同情。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无情统治,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生存的艰难,更唤起了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既能获得有益于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知识,又能获得自己内在的知识需求和精神需求。如此,我们的教育就能实现“为人”和“为己”的理想结合。
本文标题:怎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历史教学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33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