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二)联系的客观性•(三)联系的多样性(一)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二)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三)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部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原理内容:(1)两者相互区别:①含义不同.②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③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的之和。(2)两者相互联系:①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②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求:(1)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特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必须做到三个方面:•(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2)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3)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树立全局观念系统与要素的关系重视局部的作用系统的特征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要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的有序性,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一定意义上方法论要求知识结构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二)发展的实质(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普遍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从机械运动到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再到生物运动,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总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二)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如果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倒退的、下降的运动变化不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原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走向灭亡。•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或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通常人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在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量变和质变含义特征表现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原理:(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方法论要求:(1)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善于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加快发展。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①并不是所有量变都会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②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有了质变并不一定就有发展。③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形而上学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否认量变,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激变论)。另一种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庸俗进化论)。注意: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注意区分变化与发展的关系理解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区分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含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为什么?新--旧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的量变的
本文标题: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4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