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2015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MAR1B3G001中文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英文名称:Ideological,MoralCultivationandLawBasics适用专业:全校文、理、工开课班级:2014级课程性质和课程类别:校级公共必修课、通识课程开课时间:2015年春季学期总学时:51实验学时:17总学分:3授课时间和地点:二、课程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面向普通高校四年制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扣大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基本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遵循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认同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法律素养、科学的价值标准与正确的行为规范,为他们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本课程主要包括适应大学生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集体主义、文明礼仪、品德养成、择业观和法制观等教育教学内容。三、学时分配表章序章题课堂延续教学内容课堂讲授学时实验实践学时延续教学学时课堂延续教学学时绪论识课明务(第2周)21大学之道(第3-4周)612理想信念与人生价值观(第6-7周)6223公民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第八至十一周)844爱国主义与公民责任(第十四至十五周)425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第十六至十七周)416遵守法律制度维护法律权威(第十七周至十八周)4113\14周课外集中实践周6合计七章3417(其中6课时为课外集中实践)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与要求绪论识课明务(2学时)(一)教学目标绪论是引领这门课程的总纲。主要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和认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对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大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教学内容一、是什么?二、为什么?三、学什么?四、怎么讲?五、怎么学?六、怎么考?(三)阅读材料与书目3教材绪论部分①[古罗马]马克·奥勒留:《沉思录》,何怀宏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必读)②[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③韦秀英:《哈弗凌晨四点半》,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四)实践环节各班级推荐或自我推荐课代表,自由组织学习小组,确定组长和组员;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各组课程读书计划和课外实践选题或者活动方式。(1学时)第一章大学之道(6学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关于“大学”的起源、发展的历史知识,理解“大学精神”的内涵。2.能力目标:增强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增强社交能力,转变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3.态度与情感目标:破除对大学生活的迷思,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4.素质目标:理性认识大学和大学阶段在自己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握和确立自己的学习规划,提升独立生活与自主学习的各项素质,实现人生新阶段的转变。(二)教学要求1.阅读推荐材料和书目2.参与课堂讨论(三)教学重点1.适应大学生活2.大学精神3.交友之道(四)教学难点1.大学的使命与大学的精神(五)教学内容一、大学阶段二、大学精神4三、生活之道四、交往之道五、学习之道(六)阅读材料与书目教材·绪论①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②陈晓芬、徐儒宗:《论语•大学•中庸》,中华书局,2011年。(必读)③[美]弗洛姆:《爱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必读)(七)实践环节诵读《大学》,畅谈大学(2学时)(GroupWork)(八)课堂作业为大学四年做一个规划(IndividualWork)第二章理想信念与人生价值观(6学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理想、信念、科学信仰、价值观与人生价值等知识内涵,理解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2.能力目标:提升认识自我的能力,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与目标,学会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正确处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3.态度与情感目标:能审视自己的理想、人生意义和价值追求,珍爱生命,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以积极、健康、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与挑战。4.素质目标:能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合理而科学的确定自己的人生理想,追求理想人格,抵制社会各种不良诱惑,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仰。(二)教学要求1.阅读推荐材料和书目2.参与课堂讨论(三)教学重点1.确立科学的信仰2.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5(四)教学难点1.人生意义的思考与追问2.价值观与人生价值的内涵(五)教学内容一、人生意义的思考与追问二、坚定理想信念,确立人生目的三、明析价值观,创造价值人生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六)阅读材料与书目教材·第1章·第3章①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信仰的力量》,红旗出版社,2011年。②冯友兰:《人生哲学》,生活·读书·新知,2005年。(必读)③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华艺出版社,2008年。(必读)④[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必读)⑤[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七)实践环节经典阅读分享会(4学时)(GroupWork)(八)课堂作业励志视频(尼克·胡哲等)观后感(IndividualWork)第三章公民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8学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道德的含义、道德评价和规范的对象及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地进行道德的思维和道德判断,正确对待道德冲突并做出合理的选择。3.态度与情感目标:能够以客观、积极、正面的态度评价和对待社会道德问题,增强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提升对社会的信心。4.素质目标:独立进行道德的思维和道德判断,妥善处理自身与他人利益的冲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6(二)教学要求1.阅读推荐材料和书目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甘绍平:《应用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茅于轼著:《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曁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2.参与课堂讨论如何看待“道德滑坡”现象(三)教学重点1.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必要性。2.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四)教学难点1.道德的基础理论。2.现代社会中如何加强个体教养、完善制度建设从而实现社会优良道德。3.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五)教学内容一、道德基础理论概要二、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五、加强个体教养,完善制度建设,实现优良道德(六)阅读材料与书目教材·第4、7章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②南怀瑾:《论语别裁》(上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③朱光潜:《谈修养》,中华书局,2012年。④[美]塞缪尔·亨廷顿:《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新华出版社,2002年。(必读)(七)实践环节道德热点宣讲会(2学时)(GroupWork)7(八)课堂作业感恩父母,给父母/父亲/母亲写一封信(IndividualWork)第四章爱国主义与公民责任(4学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爱国主义的内涵、国家安全和新安全观的概念。2.能力目标: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分析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提高大学生辨识爱国主义问题上流行的几种错误思潮的能力。3.态度与情感目标:培育、端正、巩固、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归属感、认同感,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尊严感和荣誉感。4.素质目标: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增强爱国主义的责任意识,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践行理性爱国,爱国也需遵纪守法。(二)教学要求1.阅读推荐材料和书目2.参与课堂讨论(三)教学重点1.在什么是爱国主义和为什么要爱国的问题上,掌握爱国主义的内涵,弄清楚爱国主义问题上流行的几种错误思潮。2.在怎样去爱国的问题上,要理解爱国至少要涉及到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问题,要掌握国家安全的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四)教学难点1.在帮助学生辨析当今爱国主义问题上流行的几种错误观点问题上,需要让学生理解国家、政府、民族、国际社会等一些基本概念。2.让学生理解处理爱国问题、国家安全问题时,要关注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的关联性。(五)教学内容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爱国主义三、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四、履行公民责任,践行理性爱国(六)阅读材料与书目8教材·第2章①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②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③资中筠,陈乐民:《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全2册)》,中国出版集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④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曁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七)实践环节参与一次环保/公益活动(GroupWork)(八)课堂作业“北京工商大学,我想对你说”(表达情感、意见、建议等)(IndividualWork)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4学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内涵,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运行机制,掌握法律思维的特征,明确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2.能力目标:加强法律修养,培养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掌握用法律思维分析和思考问题。3.态度与情感目标:认识到法律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市场经济需要每个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律素质,而增强法律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之一。4.素质目标: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二)教学要求1.阅读推荐材料和书目2.参与课堂讨论(三)教学重点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9(四)教学难点1.法律的内涵及本质2.法律思维及依法治国(五)教学内容一、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四、理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六)阅读材料与书目教材·第5、6章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2012年。(必读)⑤刘瑜:《民主的细节》,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②佟德志:《宪政与民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七)实践环节法律热点宣讲会(GroupWork)(2学时)(八)课后作业《民主的细节》读后感(IndividualWork)第六章遵守法律制度维护法律权威(4学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公共生活当中的法律制度,提高大学生对我国宪法和重要的实体法律规定的基本制度的认识,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2.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在实践中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态度与情感目标:深入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努力树立法律信仰。4.素质目标:认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明确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提升大学生法律思维水平,不断增强维护法律权威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积极参加法律实践,懂得如何维护法律的权威。(二)教学要求101.阅读推荐材料和书目2.参与课堂讨论(三)教学重点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及宪法意识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四)教学难点1.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2.民事法律制度(五)教学内容一、公共生活当中的法律制度二、职业和婚姻
本文标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201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4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