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钟鸣霞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蔡元培认为,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但不是道德楷模,不是宗教之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为囊括大典,网罗众学之学府。一样的大学,不一样的人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目标走好第一步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一)大学生活的特点1、学习要求的变化2、生活环境的变化3、社会活动的变化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学习要求的变化由一般的简单记忆和反复训练,转变为专业性的系统学习和独立研究。学习特点:专业性综合性广泛性自主性创新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阶段,系统的理解与掌握。自主判断教师讲授内容,做好笔记。充分利用图书馆,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参考书和有关资料,加深理解。生活环境的变化由熟人社会的交往转变为生人社会的交往。环境宽容有序(生活和学习)人际关系广泛(领域宽且复杂)管理宽松(外松内紧)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会活动的变化党团学等学生机构增多各种学生社团丰富多彩学生的自主选择机会多(二)积极适应新环境1、确立独立生活意识※学会理财2、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虚心求教、细心体察※“三人行,必有吾师也”。应当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4、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实践出真知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一)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1、自主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2、全面学习的理念哲学使人明睿,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培根3、创新学习的理念“学习应是一个唤醒过程,每个步骤将是创造性的”4、终身学习的理念(二)培养优良的学风1、勤奋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2、严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3、求实“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毛泽东撰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手稿4、创新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健康比成绩更重要生活比文凭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清华大学校长留给毕业生的一段话(一)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德信仰公德法纪美劳智体心生存技术发展体形体态体能知识智慧能力心态心灵心理气质情操性格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二)塑造大学生的良好形象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与法律(一)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中思想这一概念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的,即把思想看成是理性认识或理性认识的结果。道德这个概念虽然兼有古代道德概念的含义,但主要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思想道德一词虽然由思想和道德两个词组成,由于中央文件和领导人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内涵和外延的专门名词。具体来说,也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2、法律基础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系。法律基础是介绍法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理论、基本体系、法律的基本程序以及基本法制观念等,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知识,也是对非法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3、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思想道德与法律既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领域,但也存在着相互关联系的地方,他们在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结构层次融为一体。此外,他们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从表现形式上看,法律表现为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或国家认可的习惯;而道德则是一种意识形态、观念的东西。从调节的层面来看,思想道德涉及主要是个体观念和意识形态层面的问题;法律涉及主要是人们行为层面的问题。从调节方式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主要依据个体内在的要求和信念起作用,是一种“软调控”,法律是通过强制性的外在控制发生作用,是一种“硬控制”。从调节范围来看,思想道德涉及范围更为广泛,相对模糊;法律作用的范围较为具体,十分明确。(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2、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含义1、思想道德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2)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相互关系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4、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第三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一)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二)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三)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二、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一)注重学习科学理论。(二)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知识。(三)注重联系实际。(四)注重学以致用。
本文标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4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