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与难点
大一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难点林俊端整理2015年29日下午全部完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与难点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重点难点1、理想信念信仰的内涵、意义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状态,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的特征:崇高性、积极向上性、而目标无此特点。(课文:带有时代的烙印,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不仅具有现实性又具有预见性)目标: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标准。信念(信奉的观念):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特征:以信为基础到行动上的身体力行,是认知、情感、意志和实践的有机统一。理想信念的意义:1指引奋斗目标2提供前进动力3提高精神境界第二章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重点难点:1人生观及其内容2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1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作用: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决定人生态度,决定人生价值标准)2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时间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价值的评价:坚持能力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重点难点:1道德的本质2道德建设的核心3道德建设的基本核心4诚实守信道德的内涵: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大一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难点林俊端整理2015年29日下午全部完成本质规定:由经济基础决定作用方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存在形式: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人的二重性决定人需要道德道德的起源:道德产生的前提是能够意识到“我”与“他”的存在与区别,产生自我意识。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他),主观条件: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我)道德的本质:最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归根结底有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内涵: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辩证统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和保障人的正当利益)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重点难点:树立良好的场所意识公德与私德的区别职业道德规范恋爱、婚姻家庭道德规范第一节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不同的领域有其特定的“场所”要求公共生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私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破窗效应”的防范防止破窗:维护人们消极的权利需要政府积极的公共服务及时修窗:任何社会都有“破窗”,关键是有意愿、有能力找到破窗并及时修补教育——使人不想破窗监督——使人不敢破窗制约——使人不能破窗机制——妥善修补破窗有序的公共生活的意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生活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能力。历史上,中国是公认的道德资源丰富的礼仪之邦,为什么到了今天却缺德了?中国人过去拥有的“德”: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释道,核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伦理型的,偏重于个人品德、修养,偏重于处理亲缘、邻里、朋友等私(熟)人交往关系。中国人过去拥有的相对完备的;伦理道德是“私德”。中国人今天最缺的“德”:当前中国道德危机发生在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公共”领域,发生在作为社会公共道德即社会性道德的“公德”领域。当代中国道德危机事实上是“公德”的危机。大一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难点林俊端整理2015年29日下午全部完成中国历史上重私德、轻公德,为何到今天才出现危机?却“公德”不会成为传统社会突出的,严重的问题:封闭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90%以上人口生活与乡村的熟人社会里,人员流动极少,公共交往不多。却“公德”在当代社会成为突出的问题:当代中国人口从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进入一个陌生人的社会里,迫切需要“公德”来调节和维系。中国人却乏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意识的原因:经济条件:封闭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熟人的圈子里,人员流动极少,公共交往不多,只是一种偶然的需要)。社会条件:专制制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文化条件:儒家伦理强调血亲性家庭私德的本根至上地位,“人治社会”、“人情社会”以及相联系的“重成事,不重立规矩”的习惯相关。公民精神是现代化的标志:一位北京的“漂一代”说,她第一次到北京,用的是“审美的目光”来欣赏北京,移居北京后用的是“建设者的目光”来审视挑剔北京,完成从寄居者到公民的转变。什么样的人民造就什么样的国家,中国必须摆脱从顺民到暴民的钟摆式震荡。从农民到市民不是简单的户口变化,学者指出“实际上我们都是农民”。中国的崛起首先是公民的崛起易卜生: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普朗克:一个新的科学真理不能通过说服他的反对者并使其理解而获胜,他的获胜主要由于其反对者终于死去,而熟悉他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了。第三节家庭美德(略)第六章学习宪法和法律建设法治体系重点难点:我国法律的运行民法刑法婚姻法和继承法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发展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142词源(略)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应有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广义的法律:指法的整体;狭义的法律:)法律的本质与特征/144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所体现的意志,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特征: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为规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的产生与发展/145(略)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146大一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难点林俊端整理2015年29日下午全部完成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指引作用(首要作用)评价作用驾驭作用强制作用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实施)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制定: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的环节。立法机关:我国的权力机关(中央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主席)和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及人大常委会))立法机关及权限: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法律国务院(行政机关):行政法规(有制定行政法规的权限)国务院各部门:部门规章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基本法及法律法律执行: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整个国家机关的执法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坚持原则: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基本原则。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的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合理、及时。司法原则:司法公正(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法治);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独立)。法律遵守: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含义: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力,依法承担并行使义务)第三节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一、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与制度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法律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实体法是以规定具体权利义务为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等;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诉讼法、行政程序法、立法程序法等。民法商法:知识点: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行为条件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大一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难点林俊端整理2015年29日下午全部完成民事诉讼的时效民法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商法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自由、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地位平等,意志平等)财产所有权:1占有权2使用权3收益权4处分权(事实的处分:改变物质形态等;法律的处分:所有权变更,如将一件物品送人)财产流转关系:1买卖关系2?民法调整人的人身关系:1人格权关系: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2身份权关系:义务关系,夫妻间的关系民事主体制度:一、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定义: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开始于出生,终止与死亡。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包括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16-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进形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活动有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同意。包括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有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包括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二、监护制度:定义: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的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监护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监护人职责:管理财产、保护人身、代理活动三、民事行为制度民事行为:能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合法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不合法民事行为: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案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四、民事权利制度1、所有权2、用益物权3、担保物权:(抵押权:用不定产作担保物。质权:动物产作担保物,如支票、存款单、存折等做担保。留置权:动产作担保物,大量用于生产领域。如A和B两个工厂分别对一件产品先后加工,B将产品委托给A,每次产品付给A一定的款项,产品归B。同时,B将一些动产留置给A,B无法实现承诺时,A可将动产进行处理。)大一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难点林俊端整理2015年29日下午全部完成4、债权:指债权人直接的请求相对人为特定行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性质上属于请求权。如:合同关系上的权利。5、知识产权6、继承权7、人格权五、民事责任制度民事责任的归
本文标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与难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44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