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老同志思想道德教育讲座稿加强青少年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必须紧密结合,缺一不可。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和发表,是深得党心民心、顺应时代要求、令人振奋鼓舞的一件大事。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与此同时,也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都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加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渠道的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大量从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突现表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是第一道防线,学校是主阵地,社会是大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结合,三者缺一不可。应当加强体系建设,把教育好下一代作为全社会义不容辞的义务。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作为长期从事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专家,史明轩在研究中发现,凡是犯罪青少年都有几个共同点:一是家庭过度娇惯;二是单亲家庭居多;三是过分严格,经常打骂。现在由于社会生存和就业的压力造成激烈的升学竞争,带给孩子和家长的压力太大,我们不能责怪家长和孩子。但是,一定要看到,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重要的是转变就业观念,转变全社会的教育观念。一、推进家庭教育为未成年人办实事新华网北京6月17日电(记者李薇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推出一批家庭道德教育丛书、树立一批好家长典型。全国妇联副主席黄晴宜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妇联将切实承担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重任,多办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益的、影响长远的好事实事。“我们建立了全国妇联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组织实施为家长和儿童办的18件实事,把中央文明委交给全国妇联的28项目标任务逐一细化分解,明确了各项任务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黄晴宜介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后,全国妇联高度重视,制订下发了专门的学习贯彻意见和通知,明确提出要把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作为妇联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黄晴宜表示,下一步,全国妇联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优势,重点抓好“五个落实”,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一是在突出重点、帮助引导上抓落实。”黄晴宜指出,要把家庭道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提高家长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引导家长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子女传输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二是在深入研究、加强指导上抓落实。”黄晴宜表示,要针对目前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发挥各级妇女研究机构、家庭教育学会(研究会)、家庭文化研究会的作用,组织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调研。“年内要建立一批全国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适时召开全国妇联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和家庭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三是在深化载体、用好阵地上抓落实。”黄晴宜介绍,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外,还要把家庭教育的内容纳入“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女性素质工程”等妇联工作中,利用妇联在社区的家长学校、妇女之家、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以及妇联所属托幼园所、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渠道,为家庭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我们还要积极筹建全国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中国家庭教育网校。”四是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上抓落实。”黄晴宜指出,要推出一批家庭道德教育丛书,培训一批家庭教育工作骨干,组建一批家庭教育讲师团,树立一批好家长典型,表彰一批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创建一批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通过树立培养典型,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我们拟在全国评选出100名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庭,100名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100个“双合格”活动优秀组织奖、100名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黄晴宜最后指出,还要在完善机制、形成合力上抓落实,进一步重视加强基础性、建设性的工作,探索建立组织协调、资源保障、督促检查、信息反馈和激励等各项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家庭教育社会化工作格局。二、让孩子在家长“失范”中迷失方向。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子女教育,注重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传统。孟母择邻成就了孟子伟大的一生,孟母的良苦用心也成为育儿典范。时代发展到今天,给每一位家长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人父母应该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影响孩子,用合理的方法教育孩子。但很遗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看到了不少的相反例证。案例:马跃的家祖祖辈辈住在尧都区沟南村,因为家境贫困,马跃一直在妈妈“要多挣钱”的唠叨中生活。马跃上三年级的时候,一次作文课的题目是《我长大了干什么》。妈妈说:“当然是当大款呀!没有钱怎么上学?怎么娶媳妇?”马跃因此写下了作文题目:《我长大了要当大款》。点评: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获得的信息绝大部分来自家长。未成年人求知旺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对未来充满憧憬和信心,如果他们能吸纳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将会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反之,如果他们接受到的是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的狭隘思想和观念,那么,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他们的人生道路将会越走越窄,而且险境丛生。莹莹的路是父母给设计好的,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出国……爸爸妈妈把莹莹的生活全部“包办”了。他们常说,同事谁家的孩子上重点大学了,你要加油啊!亲戚谁家的孩子出国了,你可不能给我们丢脸啊!家里的事不用你管,你好好学习就行了。从此,莹莹上课经常走神;回到家,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发呆:我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慢慢地,也不愿意和父母、同学交流了,甚至常常精神恍惚。点评:好孩子应该具备健康的体魄、渊博的知识、优秀的品格和非凡的能力。前两者是显性的,也是当前的教育体制所注重的。后两者是隐性的,容易被忽略,但它是决定一个孩子是否成才的根本条件。一些家长只注重前者而忽视了后者,造成了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实际是给孩子成长的道路放了块绊脚石。案例:同学们眼里,上高三的亚红就是个“愤青”(愤世青年),这个看不惯,那个不顺眼,他告诉相处较好的同学,自己将来不结婚,不进机关上班。原来,亚红的父亲曾经在单位受到过不公正待遇,常常向亚红感慨人心险恶,谁都不可信。亚红冷眼旁观,也发现了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和事情,他也慢慢对这个社会有了看法。点评:未成年人缺乏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可塑性大,容易受外界影响。一些父母把社会的阴暗面不负责任地夸大,毫无顾忌在未成年人面前讲述偏激的看法、不正确的人生目标,致使孩子们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发生偏差,看问题往往不够全面,难以把握事物的本质,甚至产生错误的认识,从而导致孩子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宏昌学校早教中心主任张燕身告诉记者,青少年的品德情操最初是从父母那里观察和学习来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若不注重自身的修养,很容易把不良习气传给孩子,在“白纸”上留下污点。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人父母者必须谨言慎行,要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做表率,当好孩子的老师。三、身教胜于言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孩子幼小的心灵洁如白纸,染什么颜色就着什么颜色。因此,父母必须通过自身的良好道德情操、模范行为,来教育、引导、影响孩子正身做人。所谓正人先正己,这是最重要的。当我们有些家长吼着让孩子去学习、去做作业时,自己却在那儿通宵达旦地打麻将、玩扑克;当我们有些老师指手划脚让学生遵守纪律、讲究卫生时,自己却上班迟到早退、烟头随便乱扔。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孩子眼里,父母、老师是榜样、是楷模,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胜于言传”,做父母、老师的更应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良好的、美好的东西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家庭教育日益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热点,孩子从出生到完全独立进入社会,约有2/3的时间在家庭中度过。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品德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叫“彦小拖笆”,讲的是7岁的小孩彦小的父母不孝敬老人,用荆条编成篱笆拖着老母亲送到深山里。当他们回来时,看见彦小正在编篱笆,说是等他们老了也用篱笆送他们到深山里陪奶奶。这个民间故事反映出身教有多么重要,说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我觉得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该首先从成年人、从父母抓起。
本文标题:思想道德教育讲座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4456 .html